查看原文
其他

北航技术助力长征五号首飞

2016-11-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

11月3日20点43分,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出一声长啸,火光映红天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腾空而起,成功发射。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长征五号是我国全新研制的一型大推力、高可靠、无毒无污染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大、技术跨度最大的一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次火箭研制与发射任务中,我校多项技术发挥关键作用,助力长征五号首飞。

航空学院吴大方教授团队受命承担地面热环境测试紧急任务。作为中国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尾焰温度高达3000℃,箭体热防护问题是保证安全发射的极为关键环节。受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邀请,吴大方教授团队为长征五号热防护方案的最后确定进行了关键性的地面热环境试验,对长征五号成功发射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型号总指挥、总师等的高度评价。

宇航学院蔡国飙教授团队利用多学科优化设计与仿真技术支撑火箭发动机研制。针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两类大推力发动机开展了大量仿真优化研究,对发动机系统、旋转机械和燃烧装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仿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级和部件级的优化研究,并建立了包含设计、仿真、优化和试验在内的发动机数据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仿真和优化平台,为长征五号发动机研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全方位保障火箭研制与发射可靠性。从长征五号火箭RMS技术支持,供电系统方案分析,火箭发动机、液压伺服机构、增压输送系统等火箭关键系统可靠性评估,到大量元器件鉴定检测以及海南文昌发射场的整个可靠性设计分析,我校可靠性学院科研团队承担了多项关键任务,有效支撑了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定型交付与最终发射。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闫晓军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释放装置成功完成预定功能和任务,根据地面多个测控站收到的返回信号,发射过程中,智能释放装置各项工作指标正常,成功压紧工作载荷;在轨后,装置成功释放工作载荷,性能表现优异。马艳红教授团队针对长征五号高转速、高负荷氢氧发动机的严酷环境和功能需求,研制了能够适应低温环境且具有较强承载能力的金属丝多孔阻尼材料,设计出用于高速液压泵的转子支承结构组件,并完善了有关设计方法,为长征五号发动机减振做出了贡献。马宏伟教授团队针对火箭发动机燃烧室、氧涡进气管、氢涡轮进气管内曾出现了“压力毛刺”问题,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保证了发动机安全工作。李锋教授团队针对发动机热防护的需求,提出超音速气膜冷却的概念,在对喷管加速段型面设计的基础上,利用涡轮废气对喷管进行超音速气膜冷却,提高了喷管推力系数,并对喷管加速段进行了有效热防护。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春信教授团队针对火箭发动机氧换热器压力脉动问题开展了技术攻关,提出了避免氧换热器出现压力脉动的技术措施。

……

长征五号的发射成功,树立起了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北航人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之路上永不止步。


内容来源 | 北航新闻网



http://zsjyc.buaa.edu.cn/ZSWeb/知行合一        德才兼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