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31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位优秀学者入选,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学者4人。

2017年度北航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支持高校延揽海内外学术精英、具有广泛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计划。自1998年启动实施以来,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2015年开始,该计划首次设立了“青年长江学者”项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共同构成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来不及解释了

快来认识一下

我航最新入选的“长江学者”吧

特聘教授

范英

北航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6年1月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航与中石油和中科院共建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国际能源经济学会(IAEE)副主席,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低碳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等。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钟家庆运筹学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科研成果获得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范英教授长期从事能源经济与管理的研究工作,在能源-环境-经济系统建模、预测与政策分析,能源市场、电力市场、碳市场协同管理,能源与环境政策设计与评估等方面开展了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120余篇,编著16部。在Google 学术搜索中被引用8800余次,H指数为49,ESI高被引论文4篇。担任过国家能源战略研究总体组成员和国家核电重大专项中期评估组专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科研任务,以及国家能源局、中国石油集团、国家电网公司、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委托课题60余项。

魏新国

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7年10月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创新团队核心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之一。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检测专委会常务委员、仪器仪表学会空间仪器分会理事。

魏新国教授长期从事航天器姿态测量相关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型号应用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分专项、航天型号等项目20余项,突破了制约星敏感器向小型化、高精度、高动态方向发展的关键难题,研制成功小型高精度高动态星敏感器系列型号产品,已在我国20余项航天重大型号上成功应用,为推动我国该航天重大核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共发表 SC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3)、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严亮

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2年8月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航空学会机电分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导航制导与控制分会委员,国际机器与机构学联合会(IFToMM)机器人与机械电子委员会委员,IEEE工业电子学会电机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围绕高性能驱动理论与应用开展深入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863重大专项课题等几十项。在新构型驱动分析、设计与性能提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在航空航天及民用领域得到重要应用。出版Springer英文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在IEEE/ASME Trans. on Mechatronics, 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领域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协助承办十余次IEEE/ASME重要国际会议。

青年学者

陈玉丽

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9年7月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陈玉丽教授主要从事多尺度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致力于从多尺度的角度研究材料及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而建立起材料微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力学对先进材料结构设计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近年来,在多尺度理论和计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多项工作发表于固体力学领域顶级期刊J. Mech. Phys. Solids、Int. J. Solids Struct.和Int. J. Plast.;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

耿立升

北航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年11月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学副院长,北京市“先进核能材料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科技部“空天物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航-首医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骨干成员。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获中国核物理学会第六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

耿立升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近几年代表性科研成果有:1)提出基于协变手征微扰理论构建高精度现实核力并做了初步验证性研究;2)精确预言了对暗物质直接测量至关重要的核子sigma项;3)基于有效场论方法,解释并预言了若干奇特强子态,部分结果得到格点QCD验证;4) 模型无关地研究了B介子稀有衰变并定量确定了新物理的贡献。发表SCI论文100余篇(PRL1篇, PRC/PRD47篇, PLB7篇),引用2400余次,其中11篇引用超过50次,H因子29。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刘文龙

北航空间与环境学院“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0年11月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环境学院“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空间科学系主任。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聚焦于内磁层中的动力学过程,在超低频电磁波的激发机制、超低频波与带电粒子相互作用机制和内磁层粒子来源等方向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共发表SCI文章50余篇,他引300余次,2016年在GRL发表的文章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曾作为PI获得美国宇航局日球层客座研究计划基金资助,获得2014年第31届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青年科学家奖。

田大新

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0年2月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IEEE Senior Member、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ociety Member、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Society Member、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高级会员,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ular Telematics and Infotainment Systems》主编(Editor-in-Chief),《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Associate Editor。

主要研究领域为车联网系统,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级纵向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109篇,出版著作4本、译著1本,申请发明专利32项(已授权18项);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评北航“冯如杯”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北航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