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春雨,你欠科研工作者一个道歉

2017-05-23 贼叉 西北野战军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即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甚至被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实验成果。韩春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为学术圈最炙手可热的三个字。



一、为什么韩春雨当时能引起大的轰动?


01

首先当然是这个成果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数学工作者来评价生物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太合适,不过有Nature在业内的金字招牌做保证,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清华著名的美女教授颜宁曾经评价过韩春雨的工作


1. 我很佩服韩老师,在支持这么差的情况下坚持科研,真心佩服;

2. 希望借此能够关注对于本土培养的青年科学家的支持问题;

3. 这个研究如果所有数据solid,前景巨大,好极了;

4. 这项研究不属于创新型研究,是跟风型的,没必要神话,原创在2014年。


当时这个评价招来骂声一片,众多网友不干了,纷纷为韩春雨鸣不平。虽然颜宁的评价看起来非常的mean,但是请注意第三点:这个研究如果所有数据solid,前景巨大,好极了。这个评价其实已经非常高了。从目前情况看,NgAgo-gDNA取代CRISPR-Cas9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得到巨大的改进仍然有重要意义。



02

其次是韩春雨的科研环境


无意冒犯河北科技大学,但是生物学实在是一门烧钱的学科。从韩春雨实验室的环境来看,甚至可以用的上是寒酸来形容,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科学研究没点精神真是做不到的。而恰恰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韩春雨做出了曾经让大家认为可以媲美国内外顶尖实验室的实验成果,更加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03

最后是韩春雨的头衔


2016年,韩春雨是以副教授的身份发表了这篇论文。作为一名2003年毕业的博士,13年的时间,韩春雨只是评了个副教授。我们翻看这13年间韩春雨的科研成果,为数寥寥。一切的一切,塑造出了一个为了科研而甘愿坐冷板凳的青椒形象,同为青椒的我不得不折服于业绩考核的指挥棒,写了一堆凑数的SCI勉强评上了教授——因为这意味着有更好的待遇。相比之下,我甚觉羞愧,相信很多同道中人也会对韩春雨敬佩有加。而且从他的履历来看,从不知名的本科院校考入农科院再到协和,一部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励志小说。但是这样的履历如果和施一公、颜宁这种公认的顶级生物学家比又显得黯然失色。韩春雨用自己的论文告诉大家:英雄莫问出处。



二、“努力”的回报


2016年,韩春雨当选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被河北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授予“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被河北科技大学先后推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和“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候选人。韩春雨作为项目负责人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及应用探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100万元资助,项目起止年月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8月31月,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名为“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公开招标”的公告,该项目预算1958万元。日前,韩春雨供职的河北科技大学的生物工程(基因编辑)还被纳入河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基因编辑是河北科技大学作为二层次大学唯一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学科。


如果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那么公主和王子应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


三、学术不端


01

学术成果经不起推敲


2016年7月29日,此前曾宣布可以重复韩春雨实验结果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者盖坦·布尔焦称,尽管他和同事在过去的一个月做了多次尝试,但最终发现:NgAgo无法进行基因编辑。他呼吁《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另外,美国、西班牙等多位科学家也公开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系统的基因组编辑结果。



2016年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声明称,“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作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发表论文的条件之一,作者须将材料、数据、代码和相关的实验流程及时向读者提供,不可加以不当限制”。



2016年8月8日,《自然》杂志网站发表一篇报道,详细记述了多国科学家对于韩春雨的NgAgo的争论。文章指出,来自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科研人员表示实验不可重复,另有一些科学家表示曾重复出韩春雨的部分实验,但还需进一步确认。



2016年10月10日,中国国内13位知名研究学者实名公开了他们“重复”韩春雨实验方法无法成功的结果。这些学者的一致观点是:“不能再拖了,必须要发声,要让国际科学界看到基因编辑中国科学家的态度。



02

当事人回应


 韩春雨的应对是让人失望的。


细胞污染成了他用的最多的借口。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到质疑的行列,这个借口也变得越来越可笑:就连一个硕士都能避免的错误,这么多的实验室和科学家都避免不了?


甚至于到了2016年11月23日,英国《自然》杂志刊载的一篇新闻报道援引韩春雨的话说,他已发现一个不容易引起注意的问题,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别人很难重复他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你以为你是费马么?


到这里,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韩春雨是个骗子。



被架上神坛的韩春雨也许根本没有想到事情弄的那么大。可能一开始他只是想搞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弄个教授,弄点基金,让自己的日子不要那么难过,但是由于自己不够出色的专业素养使得造假一下子搞大了——就像手中拿着《兰亭序》,结果考古人员从太宗墓里挖出了真迹那般尴尬。


我相信韩春雨现在的日子不好过,只能靠无限期地拖延。而难受的不只是韩春雨。现在的韩春雨也许很想出来跟大家说:对不起,我错了,我骗了大家,更大的可能是有人不愿意让他来道歉。也许可怜的韩春雨在进退维谷之间想的是:为什么当初我要作假?


03

造成的危害


这个事情对中国的科研工作者的伤害是巨大的。毫无疑问,Nature会对来自中国的论文的真实性打个问号,其他的期刊自然会效仿,而民众对科学家的不信任程度会加深。在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还相对比较低的今天,无疑是雪上加霜。信任,建立起来很难,摧毁也许只要那么一瞬间,而所有的科学家也许要为韩春雨背很长时间的锅。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现象。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科学界的声誉,阻碍科学进步。学术的意义是求真,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崇高职责,诚实也应该是治学的最基本的态度。人类的活动很难找出还有哪一种像学术这样强调真实,学者也因之受到公众的敬仰,甚至被视为社会的良心。如果科学界的声誉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受到严重损害,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必然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因为做科学研究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的,需要有科研资金的提供,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的。没有了这些因素,科学就很难发展。


韩春雨,你欠我们一个道歉,一个真诚的道歉!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非处女”就该被拒绝么?

#帮助大熊猫萌兰#,这里有更多信息

还要我们说几遍:我们家的鸡,一根鸡毛都不能少



文稿 | 贼叉

编辑 | 如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