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 | 远离那些妖艳的笔杆子
轻点音乐·感受心境
有些风景永远看不够
有些美好永远都带不走
引子
如果每天都熬鸡汤,而不是讲点儿实在的内容,时间久了,怕是要被人说我有些糊弄读者了。今天,索性就讲一个时政的点:关于移风易俗。聊这个议题,是因为近期关于某省在搞移风易俗的时候,出了些舆情,但是这些舆情,原本不必出现的。
舆情的背后,是线下工作的实质内容。在评论之前,我想简单的对所有的读者大爷们说一句话:对于群众有感情的干部,是不会搞出舆情来的。至于说怎么培养对群众的感情,其实很简单:问问自己,如果你对面站着的是你爹妈、是你兄弟姐妹、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最大的理性,往往带着最深的感情。而感情,是舆情的最基本组成要素。解决好了感情的问题,舆情的问题也就解决好了,既要解决我们自己的感情,又要解决读者老爷们的感情,更要解决现实中每个人的感情。
剩下的,就是利益的问题了,群众最讲利益。
舆情发生的原因
一、基层力量不足和省地两级中梗阻问题,是舆情产生的原动力。
某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在落实政策、讲解政策时,办法不多,方法不会,群众路线不会走,政策讲解执行都不到位,引起了民怨,这就有了造谣传谣的土壤。
这对于基层干部实际上是常态。除去公务员规范化考试之后,确切的说是70后、80后乃至90后的基层干部们之外,就只剩下60前的一些老基层干部还好些。然而,真正基层干部的主体,却大多是一些能力不强,本领不高的同志。
并不是说他们不够优秀,这些年我们总是强调“好人好马上一线” ,然而实际情况却往往是“好人好马在上面”。基层有优秀的干部,上级部门就迅速借调,然后调动,或者是组织部门看上了,晋升,走人。
而剩下的老同志们,再能干,再热情,再有心,也抵不住时代的发展,他们在体力上已经很难胜任基层繁琐的工作;在能力上,既不会有进修学习的机会给他们,也不会有开眼界的条件给他们,时间久了,自然也就跟不上了。
这就导致了基层的优秀干部流失的情况日益严重。而新晋的公务员,即便是在基层,刚刚入职,跟着老同志学,即便是能学到老同志严谨的作风,也是白搭。
因为新的麻瓜们,根本扛不住基层老油条甩锅和挖坑。
而上级的任务嘛……中央给省里给一年,省里给地方给九个月,地方给县里给六个月,县里给乡镇街道就只剩下三个月了。层层加码和层层压缩时间,老同志们和新麻瓜们再用心,原本需要一年才能完成的工作,怎么可能保质保量的在三个月里面搞定?
更不必说省地两级再拖拉一下,一个环节墨迹一天,到基层具体执行的时候,搞不好就变成了后天省里验收,明天市里考核,今天才刚刚收到文件,而文件的日期写的却是昨天……
把那帮千年背黑锅的基层干部们逼死,他们也拿不出活儿来,要么造假,要么简单粗暴,而舆情就在这些造假和简单粗暴中诞生了,老问题了,却一直没有真正解决。
国家政策是明确的,中央的政策是统一的。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地方都存在着“不敢管、不会管、 不愿管”的情况。一旦有事儿了,就把矛盾上交,或者把任务下压。
在省地两级的这个中梗阻的问题,依然存在,政策出来了,新闻联播有,官方网站挂,纸质文件不到就是不执行,上传下达变成了上交下压,要么把锅甩给上面,要么把锅甩给基层,真正在地方做决策的省地两级反而没事儿人一样,如果真的是个传声筒,那干脆撤了行政级别,直接从国家到区县好了,何必再养一堆传声筒呢?
微博微信邮件发送,岂不是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么?这么多年了,有多少人愿意得罪一下省地两级的老爷们?
可是,道理理应基于现实的实际情况来讲,实事求是是基本原则了。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了,治国理政是否可以更加扁平化?
从中央到县级,其实是一个新时代改革可以尝试的方向。完全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养着中间的层级,真正让好人好马上一线才是——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开展到哪里,这本就是我党开展工作最基本的方式。
对不?所以,基层力量不足和中梗阻是舆情产生的原动力。
虽然基层是千年的背锅侠,但是我们某些大媒体、大官微、大衙门那些妖艳的笔杆子们,还是不要把什么锅都甩给基层,有些锅就是你们这些妖艳的笔杆子们的,天天跟泥腿子打交道的,不是你们这帮妖艳的笔杆子,是那帮背锅的泥腿子。
对基层的批评,要批到点子上,你可以批他们能力不足,可以批他们态度恶劣,但是在分析问题时,将原因归咎给他们,本胖可以不客气的骂你们一句:
不要脸。
舆情发生的推手
二、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执行,是舆情发生的推手。
在政策制定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丧葬一事属于民生民俗范畴,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过渡加逐渐推进为一般的工作方法,同时需要兼顾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在政策讲解、补偿到位和群众接受之前,往往不适宜一刀切。
说成大白话就是:这个事儿,要哄着干。先讲感情,一开篇我们就说了,对于群众要讲感情。如果是自己的老人,我们怎么做工作?是不是得哄着?我这小半辈子就对自己的爹妈是可以撒娇任性不讲道理的——可那都是小事儿,大事儿上,怎么敢胡来呢?说句重话,我爹都得难过老半天,谁不是爹养娘生的呢?
哄着干,怎么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如果日常工作做到位了,嘘寒问暖到位了,你就撒个娇,群众都会接受的。这是管用的工作方法,我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时候,有时推不动了,就撒娇打滚,要相信一件事情:我们的群众是善良的,朴实的,谁家的老人都疼孩子。群众工作本质就是感情工作。
感情到位了,绝大多数群众是可以理解的。
在讲感情的同时,我们的群众也重视利益——那么,在逐渐推动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利益给到位了没有?例如现代化的公立陵园,建起来了没有?中国风花园式的骨灰盒存放处,建好了没有?新时代的绿色丧葬方式,例如种树、种草之类的公共绿地建好了没有?
什么都没有搞好,然后跑去跟群众讲移风易俗……换成你,你移不移?我虽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是我可以很明确的讲:如果什么都没有建好,跟我讲,我是百分之百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不仅不能移,谁要移了,就一定会搞出事情来。利益问题没有解决,就动手,除了蠢,就是傻,对于制定这种任务的领导干部,只管指着他的鼻子骂一句:为了自己的官帽子官位子连国家公信力都可以损害的点心废物!
同时,移风易俗不能以民族为区分,这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一些地方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时容易忽略的地方。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以民族为区分的移风易俗,一碗水就没有端平,那就要出问题。
既然是要引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丧葬方式,那么理应一视同仁,中华民族需要整体进步,需要同时代发展,共同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不能让任何一个族群掉队。在现代化进程中,区别对待任何一个族群,实际上是违宪的行政行为,理论上来讲,是个公民就可以行政公益诉讼一下。
当然,这才仅仅是族群。除去族群区别,在移风易俗的时候,还会涉及到宗教规仪、礼仪、仪轨等等。简单点儿说就是:有些宗教啊,很有意思——在丧葬这个事情上面,明明是平坟之后再埋,这个时候讲中国化了,要搞世俗的土葬;而其他的时候,该占便宜了,又不搞中国化了,搞外国化,那是便宜都要占尽,好处都要吃完,太不要脸。
究其根源:涉及族群和宗教的部分,是地方小利益集团在作祟,族群和宗教不过是外衣、是外套、是马甲,而扒开他们的外衣,里面赤裸裸都是宗官商族相互盘根错节的丧葬利益,房价现在不让涨了,墓价难不成还需要来一句:“墓葬是用来寄托哀思的,不是用来卖钱的”才能抑制住么?
扫黑除恶和反腐的盲点罢了。
在这个基础之上,同时需要修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进行调整,在立法调整之前,各地可以先行以行政手段或地方性条例作为执行依据,先行带领各地群众共同前进,不能区别对待,这是考验各地施政主官智慧的事情,做不好这件事情,可以骂一句:主将无能,累死三军。
而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执行,就给予了以族群和宗教为议题为炒作议题的推手们极大的兴趣,区别对待给予了他们最好的炒作素材,这种议题对于炒作推手们而言,不搭车都不符合逻辑。
这是目前互联网涉族群和宗教议题的特性决定的。目前各地基本都有涉民族议题舆情,究其根源,并不是说简单的不重视舆情工作,而是不重视民族工作开展。管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俩衙门,在基层和体制内,实际上是弱势衙门,没人没钱没实力,所以就只能靠着族群和宗教势力开展工作——靠着人家,想不歪都有些难。
在舆情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用那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蛋。推手一是来自于自身,二是来自于他人,而自身是主因,他人是客观原因。
舆情应对和解决的办法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曾经错误的认为自己解决的是舆情,后来我才明白,原先组织到底给了我一个多高的平台和多大的权力。对此,我想首先对于组织的信任表示感谢。也就是在博尔塔拉,也就是我原先工作的平台,才可能让我有机会参与一些工作。对此,我对于新疆、对于博尔塔拉,充满感激。我桌子对面的老刘说的对,我们不是处理舆情,我们是服务人民。
发现问题,很简单很容易;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目的。一个不能给出解决方案的舆评,就是一篇不成熟的、有欠缺的舆评。
对于某省移风易俗这个事儿,某些大媒体、大官微、大衙门那些妖艳的笔杆子们发现问题很容易,却没有给出解决方法。但是,咱们是自媒体,不必和他们一样,咱们把解决方法写在这里:
1、四个意识要明确。向谁看齐?各种各样的法律、政策、讲话、会议精神等等等等都已经那么多了,那就照着做啊!看齐都看不齐,只能说活该了。四个意识要加强,在各级干部队伍里加强,这不是务虚的工作,这是百分之百的务实工作,思想认识提高不到一个高度上,就无法贯彻落实。每周的思想学习,建议抓实一些,多开一些
我一直在讲一个事情:学讲话,要真学,要真信。
2、依法治国要明白。法律有规定执行就完事儿了。不能再回到以闹治国的时代了。这里需要搞清楚两件事情:对于政府而言,法无许可不可为;对于群众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法律自然是有滞后性的,所以政策先行没有问题,地方性法律法规先行也没有问题,但是一定是先发文,并且宣传到位,要留足讲解政策和推动工作的时间,别让基层难做。
3、在推动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群众是埋在自家地里的,对于这一种,要讲明白对于耕地的保护;有些群众是埋在宗族的祖坟里的,这种要整体安置好;有些是以民族、宗教为区分的,这种要协调族群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和宗教人士共同推动;以感情去讲政策,以利益去推工作。这是对内,充其量就是个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对敌那一套来搞事情。
4、前面讲的那些符合时代发展的丧葬形式,要先搞起来,而且不能让群众花超过原来成本的钱就能在既可以满足寄托哀思需求,又可以保障地方风俗得以过渡,还可以保障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这是需要地方财力支撑的,财力不够可以用一些商业的方法来推进,但是必须是公益性的,不能是盈利性的。商业投资的盈利点可以放在其他服务上,但是不能高于过去的维护成本和开支。这就要触及到地方利益集团的利益了——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没有这个智慧和决心,就不要轻易去动这个事情,你们搞不定。
这四点,是基本的方案,而具体的细化,就需要诸位大人们去找基层的老油条和老同志合计了,别迷信某些大媒体、大官微、大衙门那些妖艳的笔杆子,他们没有基层经验,忽悠忽悠领导可以,具体干活,不靠谱的。
今天晚上聊了点儿严肃的话题,希望各位读者老爷们会喜欢。天天喝鸡汤,偶尔也换换口味,吃点儿辣的。
上面的话是有些糙了,但是道理都是实践过的真道理,金道理。心灵鸡汤可以让大家修齐,而这些道理可以治平。对于群众,要有感情;对于一些执念,要放下,例如帽子、位子,心里要想最重要的事情,而不能单看眼前。做多大个官才叫官?捞多少钱才叫有钱呢?
说的对了,您就参考;说的不对,您多批评。
就这样吧。
美丽的橱窗
忧伤的木偶
默默的游走
繁华的街头
想一本小说
结局不错
主角却不是我
本文作者@崔紫剑先生
-往期文章-
-End-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cyao.chuenyi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