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仰 | 他是“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先驱者,临终之际,请求入党……

指尖阳光 西北野战军 2021-01-22


他原名邹恩润,笔名“韬奋”,

意在“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

他是中国新闻界的一面旗帜,

后人从他的文章中读到了:

“以人民为重、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

以他和范长江共同命名的

“长江韬奋奖”,

是中国新闻与出版业最高奖。



1895年的今天,

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邹韬奋出生。

今天,让我们一同向这位

“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先驱者致敬!



呕心沥血,创办《生活》周刊


1911年,16岁的少年韬奋

怀揣着实业报国的梦想,

就读上海南洋工学,

七年寒窗苦读,

邹韬奋对文史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开始不断地吸纳新思潮、新科学,

最终他又进入圣约翰大学改学文科。


1926年,他在上海接手一个

叫《生活》的小刊物,

这个刊物连他自己在内只有三个职员,

三人中有一个还在外面兼职……

其销量不过2000份。

因付稿费太低难以对外约稿,

主要由邹韬奋轮换用六七个笔名撰文。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邹韬奋尽心尽力办刊。

同时还设立了《读者信箱》,

帮助大众解答生活、求学、职业和婚姻等

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

每一封读者来信都亲自回复,

几乎每一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他的笔名韬奋也从此传播开来。

以笔为枪,投身爱国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8天后,邹韬奋的

《生活》周刊如是写道:

“本周要闻是全国一致伤心悲痛的国难,

记者忍痛执笔记述,

盖不自知是血是泪。”

从这一刻起,为宣传抗日,

邹韬奋再也没有放下他手中的笔!


当时的《生活》周刊


“九·一八”事变后,

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

的不抵抗政策,

他毅然将《生活》周刊的宗旨

转向全面的抗日宣传。

在他的文字里,

既有军民抗战的消息,

又有对时局的见解,

更有针对国民政府要求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呼吁。


有读者曾回忆说:
“至今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每期《生活》周刊在学校饭厅门前的地摊上出现时,同学们都一改拥进饭厅去占座位抢馒头的活动,而如饥似渴地抢购《生活》周刊。一册到手,大家就精神物质食粮一起狼吞虎咽;而最迫不及待要看的,就是韬奋的时事评论和连载的游记。”


就这样,《生活》周刊

成为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食粮,

也成为了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

这一杂志的稿费,

又成为在国民党文化“围剿”

的环境下许多革命文人

维持生活的主要来源。



1935年,抗日的形势更加危急,

国民党仍然奉行不抵抗政策。

因被迫害而流亡海外的周韬奋,

再也捺不住满腔热血,

再次投身到风起云涌的爱国民主运动中。


1933年7月,邹韬奋与毕云程等友人合影


这年11月,他在上海

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

不到一个月,这本周刊的一期封面

便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大众生活》周刊第一卷第六期:

一名女学生拿着一个巨大的扩音喇叭

在寒风中向群众呼喊。

整个封面仅有一行字:“大众起来!

——北平学生救亡运动中的大声疾呼”。


遭到迫害,被捕入狱毫不畏惧


他主编的刊物,

扬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

对国民党的腐朽政治痛加揭露。

一次又一次触怒了国民党当局。

三个月后,因为宣传抗日,

《大众生活》被迫停刊。

1936年底,苏州法院以“危害民国”罪

拘捕了邹韬奋等七人,

这就是著名的“七君子案”。


1937年7月,“七君子”合影。左起:王造时、史良、章乃器、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 


在舆论的压力下,

1937年7月邹韬奋获释。

他没有被国民党的手段吓倒,

出狱6天后,他又创办了

一份新刊物《抗战》。

国民党也没有放弃对他的打压,

一年多内生活书店在全国

原有的56处分店只剩下6个。


生活书店重庆分店(1937年)


为了拉拢邹韬奋,

国民党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而邹韬奋就是拒绝加入国民党。

始终抱着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精神与之斗争,

严守着正义的舆论阵地。

临终之际,再次表达了入党愿望


然而,在持续的战斗中,

不幸降临了……

邹韬奋的耳病日益严重,

有时痛得打滚,经诊断是耳癌。


1944年7月,

49岁的邹韬奋在黎明到来之前离去,

离开了他一生为之抗争的不平等世界,

也离开了他深爱,

却饱受屈辱的家园。


他的最后一篇文章——

《对国事的呼吁》中的最后一段

就成为他遗嘱的第一段:


邹韬奋遗书:《对国事的呼吁》


“我心怀祖国,眷念同胞,

愿以最沉痛迫切的心情,

最后一次呼吁全国坚持团结抗战,

早日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


弥留之际,他仍然心系党和国家,

并郑重提出了

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


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少。二十多年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甘之如饴。“死后”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的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


邹韬奋在上海溘然长逝后,

中共中央向其家属发去唁电:

“……我们谨以严肃而沉重的心情,

接受先生临终的请求,

并引此为吾党的光荣。”


邹韬奋留在历史长河

中的匆匆的身影,

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铁骨铮铮——


始终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己任

把铁肩担道义当成终身的事业


闪光的灵魂 ,正义的呐喊,

是中国知识分子一座永远的丰碑!

如同一盏不曾熄灭的灯,

照亮前进的道路!



本文作者:@指尖阳光


-  往期文章 -


🔗:信仰丨三代从军:6年10名军人,这个家族不一般

🔗:信仰 | 比电影还险!特警自捆手脚换人质,扑向劫匪的瞬间受伤!视频曝光

🔗:信仰 | 战士扫雷不幸负伤却传来诋毁之声!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End-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cyao.chuenyiu@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