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 | 别让炒作成“速食新闻”调味剂

西北风 西北野战军 2021-01-22


   王宝强与马蓉的离婚案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王宝强前经纪人宋喆经司法审判终于被移送监狱后,当事人马蓉再度“隔空喊话”,一句“真相不出,谣言不停,今晚八点见”的“宣战书”便令一些网络平台几欲沸腾,静待“年度撕逼大战”。



  某些平台遣词造句的“创造力”似乎在一夜之间被激发出来:“马蓉卖惨”的标签先贴上,“宝强不哭”的基调先奠定,“最强反转”的框架先搭起,“马蓉猛料”的标题先起好,“独家曝光”的素材先备齐,“实锤照片”的铺垫先放出。然后,他们等待——等待事件发生,等待独家新闻上头条,等待话题成热搜,等待浏览量暴涨,等待点击量变现,等待10万+爆款文……却唯独没有耐心等待真相。



  这是种十分荒谬的现象——新闻还尚未发生,可通稿却早早备好;尚未考证真相,小道消息便满城风雨;细节还未严格推敲,“道德高地”却早早抢占;文字还未仔细打磨,清一色的转载消息便疯狂刷屏。可笑的是,被部分网络平台疯狂造势后,“吃瓜群众”们等来了不知所云的“借钱缴费”这四个“刺眼”大字。更讽刺的是,这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猛料”,毫不留情地批判了某些媒体的“难看吃相”,直言“一篇又一篇的公关稿扑面而来,有的标题显眼,有的言辞犀利,有的观点独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原本某些媒体想借着重新炒热明星夫妇的出轨丑闻再度博人眼球,没想到反而被“无情打脸”,也不知道会不会觉得“小脸好疼”?

 


  “速食新闻”时代,我们似乎离事实和真相很远很远,离八卦与炒作很近很近。


  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炒作”已经成了公众人物保持热度、持续变现的万能工具,也“配合炒作”甚至“主动炒作”也成了部分媒体中的公开秘密。“炒”这个汉字在中文中本有着“将食物与调料品混合来加热”的含义,但好像用“将谎言和低俗混合来传播”的解释来描述当今自媒体乱象也并无不妥。“炒”这个字本身就有着“添油加醋”、“二次加工”的隐喻,而某些媒体似乎也深谙通过炒作博点击量的“生财之道”。



  当某些媒体有意通过制造与事实现象不相称的报道,以一种渲染或夸大的方式来“还原真相”,或是有意识介入、引导和强化某些环节及要素来炮制“独家报道”时,便与媒体的初心背道而驰。于是,明星的婚姻细节被“狗仔队”蹲点偷拍,偷情与出轨占据头条;娱乐偶像的私生活被公开放大,被网民指指点点;公众人物的言论被掐头去尾,留下争议性词眼随便断章取义。此外,明星去个机场,某些媒体跟拍团队浩浩汤汤一大堆;微博发两句抱怨牢骚,某些媒体捕风捉影引导粉丝“掐架”;参与演艺工作,某些媒体彻夜蹲点只为求“片场绯闻”;投身公益慈善,某些媒体又加班加点翻出“黑历史”大肆嘲讽。更有甚者,明星金口一开,某些媒体便倾巢而动“坐等吃瓜”,生怕失去了这个能让自己“一战成名”的机会。



  炒炒炒,是明星保持话题度的武器,更成为某些媒体持续盈利的法宝。只是,当这些“佐料”被一股脑地丢到新媒体上“一锅乱炖”时,谁知道到底会出来一锅怎样的“黑暗料理”?


  悲哀的是,部分媒体人似乎并不为做出了“黑暗料理”而感到羞愧,反过来却为变身成为“新闻话题制造者”而沾沾自喜。有的到粉丝社群中“蹲点”,但凡遇上关于当红明星的传闻,管它是道听途说还是证据确凿,先虚虚实实拼凑出一篇“爆款文”,只要提高知名度就好;有的深谙炮制新闻之道,擅长用春秋笔法挖掘“故事性”,在关键细节上做出露骨描述,只要跟帖量大就好;有的从其他小报随意转载,不仅不予考证,而且还添油加醋增加臆想,只要完成当月业绩考核就好;有的裁剪篇幅,连篇累牍报道,安插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只要拿到绩效奖金就好。总而言之,管它真相几何,只要有利可图就好。



  记者和媒体人被赞为“无冕之王”,不仅是因为他们深入一线发回的报道真实而又充满力量,更是因为其每一篇报道形塑着社会公众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充当着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媒体人本该成为“每个人的慧眼”,代替每个人看遍世间的人情冷暖,看遍世间的悲欢离合,看遍世间的世态炎凉,然后把这些主观情感剥离,用客观、公正、真实的笔触,抽丝剥茧,原原本本地还原真相。可是,如果媒体人曲意迎合甚至刻意炒作,那么便会背离真相,更会让媒体平台成为充斥着“星、性、新、腥”等不健康的元素的“大染缸”。


  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更是一种道德行为。媒体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掌握着话语权,又怎么能缺乏道德约束,按照商业导向哗众取宠,抛弃社会责任感,对事件进行任意编排,对虚假化、低俗化的内容大肆放大,甚至公然违背党和国家的政策,背离人民的利益,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这就要求无论是媒体人还是媒体平台,都应该在新闻的采写、编辑、刊播过程中牢固树立起底线意识,确保信源的权威有效性,真正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新闻规律,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及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杜绝炒作明星绯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之风。


  对于加了炒作“佐料”的“速食新闻”,人人都应该拒绝食用。无他,只因它毒身,更毒心。



本文作者:@西北风 


-  往期文章 -

🔗:观察 | 特朗普极力鼓吹的“印太战略”真能凑效?

🔗:观察 | 改革开放40年,双11消费升级:从“年终大促”到“买爆全球”

🔗:聚焦 | 特朗普因小雨取消致敬烈士,美国人气得贴出奥巴马和普京的照片


-End-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cyao.chuenyiu@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