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术自主!液晶战争中中国企业如何杀出血路

西野团队 西北野战军 2021-01-22


  这两天有个新闻让我胸口发闷,微博账号@智造圈  在2019年 4月24日发布:

 

  『由贵州省政府和美国高通合资的华芯通,月底解散。2016年成立时,华芯通立志主攻国内先进服务器芯片的设计、开发和销售,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贵州+高通,被誉为“高贵之合”。去年底,商用ARM架构国产通用服务器芯片昇龙4800 正式量产。然而,一切都结束在2019年4月底,说散就散了。』

 


  一个偌大的企业,因为外商撤资一地鸡毛。树倒猢狲散,谁是树,谁是猢狲,一目了然。主导权在高通的手上,准确的说是技术主导权。而中方除了出让土地资金和一帮管理组织人员以外,核心设计边都没沾上。

 

  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也绝不是最后一次发生。

 

  然而在上个世纪,在那个连裤子都没得穿的年代,当苏联专家撤走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搞出原子弹的?

 

  现在吃饱穿暖衣冠楚楚履历辉煌的一帮高级知识分子还拿不出一个过度期就直接跑了?他们是从东北918穿越过来的国民党吗?

 

@智造圈  总结:『半导体芯片领域,想靠合资拿到技术、攫取市场的,有不少例子,成功的不多。2014年,工信部牵线,中晟宏芯从IBM获取Power8处理器授权,以此为基础开发国产CPU。结果,真东西拿不到,2016年发生公司欠薪事件。2016年,天津海光达与AMD成立合资公司,海光获得AMD Zen处理器授权,但中方不能插手Zen内核设计,只做外围芯片定制和营销工作。』

 


  最后一句话说的很好『靠山山倒、靠树树摇,真正的技术,市场和钱都换不来,还得靠自己。』

 

  这一点我看了深有感触,而回想在两个月前,我写过一些长文,谈到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技术降级』,『独立自主与技术引进并不矛盾』,『技术引进是手段,独立自主是根本目的』。却引来工业党大佬满嘴『运十红旗』,不听人说话的。(关键是我从来不谈运十与红旗,对面就PTSD病发,不是扣帽子强行联系『运十红旗』,就是阴阳怪调秦泰不分,这是什么病?)

 

  那么今天我在@智造圈 后面不妨续貂一下,说一说业界一些强者是如何做到技术自主的。故事的主角是最近与华为合作紧密的中国液晶屏幕厂商京东方。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774厂,又叫北京电子管厂,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终于即将沉没了。击沉这个航母的最后一颗鱼雷,恰恰是该厂上马国内第一条半导体超净车间。为了技术升级,以及改善产品质量,半导体需要超净车间,而费用巨大,销路不好,国内军方当时订单全部取消,改用进口部件。在造不如买,买不住租的年代里,国之重器像孤儿一样被抛弃荒野自生自灭。以张红飚为代表的老革命老厂长,在完成774厂转型为北京东方电子集团(京东方)之后,尊重北京市政府的建议,退下领导岗位,他最后的工作,是带着老工人苦求一位即将去外贸公司当副总的年轻干部留下来,这个人叫王东升。而王东升是不愿意留在这个即将沉没的航母上,即便修修补补打算重新出发,可谁愿意用自己的青春浪费在这艘破船上?

 

  张红飚身边的老工人急了『你就为了我们这些老工人不要再去菜场捡烂菜帮子了!留下来!』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


  我说这段不是为了煽情,而是告诉你们在中国国企里面还是留着一股革命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宁可去菜场捡烂菜帮子也不愿是抛弃割舍的。都说企业是箩筐,箩筐倒了里面的螃蟹也散出来了。可中国的国企是筐子倒在路边,里面的螃蟹居然还能叠罗汉把筐子立回去—-自1992年5月18日改组以来,一直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最后还是靠『箩筐里的螃蟹』--1993年以北京电子管厂的经营性资产出资(国有股),以2600多干部和职工(约占全场五分之一)的现金集资670万元(只够发3个月的工资)出资(职工股),加上银行债转股(法人股),成立了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集团公司。从职工募集的670万元又得到了银行等额贷款,京东方才活了下来。求人,还是不如求自己。而这些员工本身也很久没有拿到工资,670万的背后是军工企业培育出的忠诚度和责任感,而不是某些人说的『修来的福报』以及『兄弟们给我上』!

 

  在这个过程中,京东方拒绝了北京首钢的并购,而北京首钢选择了与日本nec合资引进技术生产存储芯片,1990年9月20日,首钢与日本NEC电气株式会社合影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相关重要领导人出席,是上了央视的报道,但那又怎样?华芯通耻辱的下场在三十年前就有了。

 

  可惜的是,首钢的失败并没有引起中央的重视,把『引进技术』当作目的,将『自主独立』当作可有可无。于是耻辱一直伴随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史中。1988年至1989年,国家重要领导人多次在北京市领导班子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松下,是看着北京·松下从建筑工地到落成投产,满怀期待叮嘱寄托『希望把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办成国际第一流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典范』。华芯通不过是贵州地方政府的项目,与北京·松下相比又算什么呢?北京·松下是国家重视,中央强调,领导人看着长大的宝贝疙瘩!

 


  而残酷的现实是:至2009年10月9日,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关闭。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范文强担任中国彩管协会会长,倒闭的前一年,他还声嘶力竭奔走各地鼓吹『CRT还可再战20年』。然而就是这家公司倒闭之后国人才知道,松下20年没让中国人设计出一根管子。国家领导人视察的原厂区如今变成了文化产业园,中央学习参观的车间厂房改建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连职工宿舍都变成了如家连锁酒店。这个昔日中外合资的典范,死的连一根毛都不剩下了。

 

  无独有偶,在08年后,还有一个国资企业颓然倒下,那就是严重依赖日本技术的上广电。上广电的死是耻辱中的耻辱:在日本韩国企业工作的中国工程师来到上广电,是打算组建一条独立不受日本控制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然而这个方案最后是被上广电领导层的犹疑而否决了。因为相对与国家产业的发展,这些领导层更担心的是别的东西。可笑,可恨,可悲。

 

  所以说华芯通耻辱,我心中没啥感觉了,耻辱多了去了,已经习惯了,已经麻木了,已经让国人放弃了抵抗,不知道愤怒是什么了。

 


  很多人以为我谈及京东方,就以为京东方是闭门造车,京东方是特立独行,京东方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殊不知,京东方也是做过合资项目的,然而,保持着一颗中国人的骄傲之心,保持着一颗中国军工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更加警惕合资中的那些陷阱,而不是任人摆布我为鱼肉:1993年京东方和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简称『北旭』。项目十分成功,为京东方提供了大量的利润,帮助京东方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然而回顾合资的过程,京东方备受耻辱:日本合作方对京东方的歧视与狂妄,有客观因素(当时国内企业确实在标准化生产和企业制度员工素质环境卫生方面有很大的问题),也有主观歧视甚至是恶意(王东升在日本和客户吃饭,对方大放厥词扬言中国必须接受日本殖民才可以富强,王东升忍无可忍把杯子捏碎要求对方道歉并拒绝与之合作)。合资的过程中『哪里有平等可言』让京东方对技术自主有刻骨铭心的认知。日本厂商也明白这个中国合作者不是好惹的——京东方已经做了各种手脚,想尽办法绕开日本甚至让日方插不进去,逐渐实现自主。

 

  这里还不得不提两个人的名字,陈炎顺(京东方电子集团计财部副经理兼证券办公室主任),王彦军(京东方电子集团财务处处长)。


  上世纪90年代,京东方是北京·松下的小股东,虽然持股30%,但是极为弱势。为了解燃眉之急,京东方要求每半年预分红一次,在中方董事都同意的情况下,北京市市政府坚决反对,认为是『丢了中国人的脸,对外资不利,影响国家形象』。因此在市政府和日方主导下,对分红方面京东方只能给多少算多少。而讨要的过程极为痛苦,陈炎顺和王彦军在1995年讨要分红讨到对方酒桌上,对方要求陪酒,一杯满干20万元,两人一口气20杯要来400万。事后陈炎顺因为半路刮蹭一辆面包车,被打的不成人形,而王彦军刚好新婚拍完婚照,结果醒来发现婚照不知所踪,只能『二婚补办』。

 


  这种耻辱感不是王东升一人感受到的,而是京东方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感受到的。


  如果保持着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想混日子,当狗奴才也没什么问题,然而京东方人是要站起来做事的。


  曾经有外国基金向改组的京东方建议,抛弃所有的设备和厂房,吞下望京地区的地皮,京东方可以成为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商。


  事后京东方人有一句话颇为经典『5万的房子卖5000万,还是只有一户住进去,我们要解决的是千家万户的问题』。


2019年2月16日,我主持了一场讲座,叫『液晶战争』,"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0261295"或阅读原文,2小时谈论液晶发展历史与中国逆袭之路,其中谈到合肥引进京东方六代线的故事(详见第三部分『义勇赤子』)。

 

  要技术自主,摆在中国企业面前有三条路,一条合资,京东方自己做过,知道不可能。一条收购,日本人严防死守,最后一条就是开始向外并购,如同中国第一艘航母从瓦良格到辽宁号。这条路没想到也是中国企业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这又要谈到2003年京东方海外收购的辛秘历史。

 


  事情还要从1997年开始说起,亚洲经融危机爆发后,韩企受灾严重。自大宇集团解散后,韩国现代岌岌可危。2000年,这种不祥的预感得到了验证:债务缠身的韩国现代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引发股市动荡。韩国相关部门不得不启动紧急贷款保住企业,同时要求它进行结构性调整(丢卒保车)。公司不得不开始收缩经营领域并对下属企业进行分割,一场大甩卖即将开始。


  作为1982年就开始生产液晶平板的京东方,一直处于发展困难期。在没有遇到『韩国现代危机』前,一直积极尝试和日企合作。京东方项目负责人皇甫鲁江在2013年5月30日接受访谈评价日本企业『十分保守』,他们都是以综合商社居中进行联系,不愿意卷入中国企业商务过程。京东方也是通过三井商社联系富士通、三洋、日立。即便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公司财务困难,但面对中国公司态度强硬:他们只同意通过技术转让费拿到一笔钱应急,坚决拒绝长期合作。曾有一次对日本小公司的收购几近成功,结果日方董事会一名老人痛哭流涕说『我们这样会愧对日本人民』。在无论如何商谈都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京东方终于在2002年终止了所有接触,彻底死心了。韩国成为了京东方的首要目标。

 

  讲这些是为了让读者明白,韩企卖液晶部门真的是迫不得已壮士断腕,而京东方也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这场跨国并购并不是经济学著作『门口的野蛮人』那样的画风,更像是下面这张图片: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画风其实是辛酸泪,我们从来不占优势,艰苦奋斗。

 

  这两个合作伙伴在命运的安排下最终走到了一起,虽然一波三折。

 

  这个一波三折就是被中国大陆媒体一笔带过,来自祖国宝岛的剑度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在京东方一些人口中代号为『K』,一开始我不懂其意,后来才知道『K』源自闽南话『Kaizi』,这种带有强烈蔑视的称呼看来剑度公司在合作中并不光彩。

  过程是这样的:2000年,消息灵通的剑度公司主动向京东方提出合作,剑度是[『宝』『岛』LCD产业最主要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攻彩膜,但是还不足以独立进入液晶产业。岛内的液晶产业已经由几大企业主导。剑度的麻烦在于无技术缺资金,在当时中国大陆给台商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投资环境,联合大陆企业引进日韩技术,然后在大陆设厂的想法十分稳妥,很快获得了京东方的认同。因为京东方的财力也有限,两个缺钱的凑一凑还是可以搭伙的。然而……

 

  2001年6月,京东方联合剑度与现代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规定现代让出80.1%的股权。那么怎么分80.1%的股权问题上,剑度是真把京东方当『那啥』了。这也体现了改开以来在引进技术上『中国不少企业在威逼利诱下放弃了独立自主掌握主营业务的机会,而沦为了受外资控制的生产加工厂』。显然京东方不吃这一套。一计不成,剑度居然暗中透底韩方,希望从中作套。『吃里扒外』对商业并购来说是极为危险的,韩国现代债务缠身,只求顺利交易无心陪剑度玩骗人把戏。最关键的是,韩国现代公司下属企业现代半导体(HYNIX)一直与京东方保持合作有十分良好关系。在2001年11月京东方通过收购其部分业务,在韩国成立了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为2002年4月成立的京东方现代显示器科技公司提供了模组制造相关技术。韩国以非正式渠道通知京东方,京东方立刻宣布退出交易。同时确立了『必须以我为主』的决心。(都2019年了,本文中都尽量克制出现某地名,新浪屏蔽字导致文章大量删减测试屏蔽字,更不要说十几年前国内大环境下这类报到何以见诸报端!)

 

  结果就是剑度公司不得不硬着头皮,与韩国现代签订了排他性协议:明知不可能,索性胡乱喊价,本来韩方5亿美元起步,剑度把价格抬到6.5亿,根本就不想做成这个生意,纯粹恶心后面的合作者。2002年2月,果不出京东方所料,剑度公司无钱可付,被没收定金,还罚了1000万美元。剑度董事长被免职的消息传到京东方的时候,王东升的评价:『当我看到这样的人,居然可以当很大公司的董事长的时候,我就感觉『台』『湾』『企』『业』根本不可怕。』

 


  但是,此刻还轮不到京东方。剑度作梗导致后面的谈判异常艰难:买的人嫌贵,卖的人怕亏。例如鸿嗨集团老总郭妈祖就是其中一个,郭妈祖这边和韩国现代签6.5亿美元意向书,那边就找到京东方,要求以鸿嗨收购京东方,再以京东方收购现代…简单的说,郭妈祖反悔了,他希望收下京东方顺便挤兑一下韩国现代,说不定就挤兑出一个亿美元呢?事实证明完全是有可能,现代和京东方定价在3.8亿美元。

 

  有道是,信任打破了,就不复存在了。鸿嗨可能确实和剑度不一样,但京东方还是婉拒郭董好意后静观其变。果然,郭妈祖还是犹豫了,随着『宝』『岛』企业的相继退场,京东方正式通知韩国现代『京东方已经准备好了』。

 

  此刻在韩国方面也无心拖延,现代液晶手上的资产并不宽裕,2代、3代、3.5代线各一条,三星和LG在做6代线,日本厂商早就有4代线。谁来买?宝岛众多企业光问不买,连鸿嗨这样的大企业居然在关键时期退缩了,让韩方十分十分的失望。他们也认定了京东方是唯一实实在在可行的合作伙伴。

 


  这里提几个细节:

 

1、京东方收购HYDIS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当时申报,中央还是迟疑的。当时中国习惯于将国企卖给外企,例如2005年外企收购『徐工机械』。要不是『三一重工』出来搅局后果不堪设想。当时中央的怀疑也不是没道理『这么好的项目韩国为什么卖给你?』其实,韩国也想不通,韩国国会议员也质疑这件事情,但好在中央最后表态支持。而韩国也无力阻碍,只能在几年后立法,限制韩国技术和专利转让,阻止下一个京东方出现。

 

2、在中国向西方寻求合作的道路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上海宝钢,中国技术专家在核算成本方面一丝不苟甚至舍生忘死。去日本考察期间他们无心游玩,对建设数据核查甚至是用肉眼清点。我记得当时有一个老专家扒在几十米高的厂房上现场清点核算,完全没考虑过自己会不会发生意外。他的努力为中国节约了百万资金。可敬可佩。而在HYDIS收购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韩国建』(请注意这是人名)带着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冲进现场一一比对,从大设备到小仪表全部掌握。后面的发展印证了中国人的准备是正确的,2002年12月31日为交割期限,然而就在临近的最后日子里,韩国建发现HYDIS有部分资产是租赁的,还有若干债务没有还清。而这些并没有通知中方,是材料造假。京东方立刻宣布协议作废,2002年12月31日,中国京东方谈判代表正式通知韩方取消协议。次日返回北京。

 

3、这件事情并不是京东方借机闹事,而是告诉大家国外并购风险极大。中国人以为韩国人没日本人靠谱,但是没想到这么不靠谱。京东方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反弹。收购能否继续下去,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京东方的大股东北京电控的部分领导害怕被这场史无前例的并购案波及连累,强烈反对,『选择要命还是要面子』是当时京东方的抉择。

 


  所以中国企业的行被外人认为是某一个领导『毒断砖行』(为了测屏蔽字我也是逼疯了,将就看吧。)其实背后都有无数人的争论辩驳。虽然王东升宣布『协议无效』指挥韩国建带谈判组返回北京,但是在京东方内部激辩是否收购上,王东升并不是拍板定论。他尊重大家讨论,收集各方意见。意见中不止是有动摇的,也有坚定要求继续做下去的,梁清新就说了『TFT-LCD产业必须做,没有退路,除非2003年遇到灭顶之灾,那就全身退出,力保京东方』。在这个过程中,京东方其实也在统一思想,内部外部,北京市主管部门也参与其中。

 

  京东方吵作一团的时候,韩国现代也真的慌了。2002年液晶市场处于低谷期,韩方手上的资产正在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贬值,从4.5亿报价到3.8亿成交已经费尽心血,结果临了出了这么大的篓子!韩方立刻派人到北京表态彻底解决问题,中韩双方才再次回到合作。2003年1月22日正式宣布收购消息开始,恰逢液晶市场回暖,盘下的韩国资产从2月份就开始盈利,直到2004年6月,BOE-HYDIS盈利6000万美元。

 

  这笔钱不算什么,其实海外子公司赚的钱也不是能直接放到北京京东方的兜里,但是中国液晶产业用钱都没能解决的问题搞定啦。从2003开始,中国液晶产业将迎来一条技术独立自主的5代线,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国内扎根』的战略得到验证,液晶战争开始吹响中国的集结号!

 


  本文到此算是一个结束,但故事才刚刚开始。

 

  希望我这个续貂,能引来更多的中国人注意,为中国崛起,我们需要站起来,团结起来,为复兴中华民族,而奋斗吧!



本文作者@亮仔牛奶


- 往期文章 -


🔗:从101到101,人民海军向前进!

🔗:壮哉!这就是海上阅兵

🔗:对岸农业技术扩散的漫漫之路(下)


-End-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Northwest_Corp@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