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军之路——建军故事小则

西野团队 西北野战军 2021-01-22


今天是8月1日建军节,请允许小可依据我们党一路走来的历程为大家讲述一下我们党千磨百炼建军之路。


第一则: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之后,南昌城内各处的起义军应声而起,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设革命队伍的序幕。随后2000余人的起义队伍南下,计划“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后取广州,再聚北伐。刚刚诞生的革命队伍信心满满,但谁也没料到,仅仅一个月,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这支队伍险些夭折——主力部队损失殆尽,朱德领导的“断后”部队成了四面楚歌的孤军。



与此同时,1927年8月7日,我们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在会上毛泽东第一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战略思想,为日后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开辟了第一个农村的革命根据地,为后来的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顺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巩固了全国起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迈向了新阶段。



从这三个事件可以发现,我们党建军之艰辛,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失策、无奈与彷徨。最后在苦难中摸爬滚打,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其实这两只队伍无论从成分、组成与指导思想上都包含着重重的矛盾,农民和从旧军队过来的人员占了相当多数,许多雇佣思想、自由散漫、无政府主义和军阀作风等十分严重,它们的顺利会师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与简单,如何将这部分改造成“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尖锐部队,变成了摆在指战员案几上的重要问题。这支部队应该靠什么凝聚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出“战无不胜”的威力呢?


第二则:古田会议


时间来到了1928年,自从两只起义部队在井冈山顺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以来,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也就是历史上耳熟能详的红四军。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剿,并于次年1月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为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军事斗争顺利进展的同时,上文提到的矛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滋生与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壮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恶劣,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没有时间及时教育与整顿,受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等思想影响,红四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寇主义与军阀主义的思想。
作为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红四军党内特别是领导层内在创建根据地、在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等原则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因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能够为红四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同志所接受在民主选举的条件下,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军队的政治路线岌岌可危。
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3人组成专门委员会,深入研究讨论红四军的问题。
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明确指出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就这样,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党对军队决定领导的原则,强调了加强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我们党的军队不光要执行打仗的任务,更要做好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基本建军思想,阐明了我们党的军队与其他军队的区别,总结成了“党指挥枪”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深刻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原则,强调要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克服其他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同时为民主集中制的试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增强了军队与群众的关系以及军队本身的战斗力。
可以说,从古田会议起,我们党成功地将这支起义军队转化成了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为民服务”的尖锐雄狮。

第三则:湘江血战


就这样,这支军队逐渐地扩大影响力,并在赣南闽西建立起了比较牢固的势力范围,所谓的中央苏区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然而,从1930年起,国民党的军队组织起了各种的围剿计划,共分5次围剿中央苏区,企图将红色革命扼杀在摇篮中,而中央苏区内部也经受着来自共产国际以及各种“左”倾思潮的影响,形势岌岌可危。



从1930年12月到1932年12月间,国民党的军队共对中央苏区进行了四次成规模的围剿行动,这些行动都被中央红军的机智应对而有效化解,形成了四次经典战役性质的反围剿战略
1933年,日军大举侵入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受蒋介石“攘外边线安内”的反动方针影响,国民党的主力部队集中于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从1933年9月起,其调集了50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而红军方面受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而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遭遇到了长征中最为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了3万多人。湘江战役的惨痛教训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领导。这场战役直接导致在历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它是红军四处碰壁的绝境中召开的,从此中国革命的一个杰出人物——毛泽东正式登上了指挥人民军队革命的历史舞台,标志着我们党的军队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从湘江血战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烈火金刚们,收拾掉身上的泥土,埋起了阵亡的伙伴,为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在相互搀扶下站了起来,拓步前行。在他们面前,虽然有雪山、有草地、有迷茫、有困惑,但是他们始终坚信,跟着共产党走,明天属于他们,而历史的公断也确实证实了,明天属于他们。


现代化国防


这批人民军队担负起了夺取政权、保家卫国、建设现代化等艰巨的历史使命,它的名字也从光荣的红军历经“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等多次变换,定格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军队注定要肩负起整个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岁月流逝,时过境迁,时光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步入了新的时代,中国军队的使命也有新的变化。基于此,党中央与中央军委首次提出建设“新时代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首次公开新时代军队“四个战略支撑”的使命任务;首次把“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作为中国国防的鲜明特征。
这些鲜明的特征其实是和我党历来的建军思想一脉相承的,可以看到在新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创举过程中,我们依然离不开国防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人民军队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优秀传统,离不开人民军队与群众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



就在昨天,解放军报发表了题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从中国国防政策、台独势力动机以及历史潮流等方面宣告了我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然趋势,这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军队的一次宣言,它宣誓着新时代的人民军队会有信心、有责任、有能力完成我们先辈未竟的大业,承接好传承下来的历史使命。
在7月28号、29号的相应的南海军事演练则是在行动上对这个宣言的证明。基于此,我们坚信中国人民解放军必然会担负起历史与人民交托给的使命,为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它们的力量。



最后,针对“傅满洲”、“黄祸”的传言在国内外的媒体上引起了较为瞩目的关注,期间还包含某些国家的推波助澜的成分。为此,不由使小可想起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因“傲慢与偏见”传承起的一段佳话。
众所周知,在美国革命以前,原属于英国殖民地的美国领土上流行着一个歌曲,名为《扬基歌》,甚至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傲慢的英军就曾唱《扬基歌》来嘲笑美国的大陆军,该歌词的早期版本充满了英军对于殖民地居民勇气与衣着举止方面的嘲笑。
然而,当美国独立战争获胜后,英军就是在这个歌曲下执行的受降仪式,终究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付出了应由的教训。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想这种嘲笑与宣传本身就是某些国家忘本的体现,如果哪日类似《扬基歌》的场面出现在了某国的公众场合,不知伟大又朴素的华盛顿将军将对此作何感想?



我想,走好我们脚下的路就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纪念,对此我想说,新的时代,我们一定会不辱使命,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对得起前辈们在各种绝境下突破进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壮举,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生日快乐!
本文作者@李炎武


- 往期文章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海军

🔗:一位沉默的香港人的自白

🔗:果然!“白头盔”在香港出现了


-End-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Northwest_Corp@qq.com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