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62,战西天•谁是指挥员?

西野团队 西北野战军 2021-01-22


这两年,南亚小霸王叕开始在我西南边上捣蛋,前期又不顾中巴反对,单方面变更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管治权,强化了印度中央政府对争议地区的控制力度;而后又公布了新版地图,正式宣告将尼泊尔的卡拉帕尼这块由印军侵占的领土吞并。——插入争议地区、进行有效驻军、形成实际掌控、迁住本国移民、公布新版地图、变更土地主权、完成不可逆的领土吞并,这是它多年以来侵吞各邻国领土的老套路,也是实践证明确实非常有效的好套路。在它实施这类套路的过程中,这些年我们的反应其实是略显迟滞的。



不得不说,虽然我们时常嘲侃它,但是回望历史可以发现,它自1947年独立以来,在领土的扩张和有效掌控方面,每次都顶着挨骂的压力和挨打的风险,基本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包括:侵占我国藏南(二战以后世界上被公开侵占的最大一块主权领土)、吞并邻国锡金(二战以后唯一敢明目张胆抹除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肢解巴基斯坦(二战以后少数的能成功肢解一个地区大国的行为),它也是当今世界少有的敢为主体民族的利益去正面硬刚非温和派伊斯兰信众的国家……可见,这是一个有力量的邻居,我们不能过于轻视。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我愿以1962年那一战为引子,断断续续写几篇小文与大家探讨交流。主要是想让朋友们重视和关注这个邻居。虽然它经常充当各种搞笑段子的主角,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但如果我们用正视的眼光去审视它,就会发现其实它可能并没有我们直观感受的那么弱,甚至还比较强。国际上公认它是南亚-印度洋地区第一强国,这也是很客观的。


平时大家之所以感觉它像弱鸡,那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拿它与我们中国、以及中国的对手在比较。要明白,新中国自抗美援朝以来,我们的对手就锁定为世界的两极。这种跨级别的比较,对印度是不公平的。我想写它是基于三点:


一方面,它曾经与我们一起做过“不结盟运动”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为第三世界的国家和民族树立了独立自强的榜样;如果不是中国在它最风光跋扈的时刻抽了那一巴掌,导致其国父威权丧失、郁郁而逝、鸿图化为泡影,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求生欲和危机感的交织作用下出现偏移,可能今天的它将会是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国。


另一方面,它是我们周边二十多个邻国之中,少数几个能在美帝的威诱下保持相对独立的主权国家。这个问题其实挺重要的,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立国70年来,美帝及其走狗群为了扼杀我们,为我们贴身打造的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包围圈之所以叫“C形包围圈”,而不叫“O形包围圈”,那是因为俄罗斯、北朝鲜、越南、缅甸、印度这些力量相对不弱的邻居没有彻底跪降美帝。


再一个方面,它至今与我们还有复杂的历史边界问题没有解决,而且这些问题在战略层面纠葛太多,涉及三段地区、六个国家的利益攸关,牵一发而打破南亚敏感地区的战略平衡,不是很好解决。


前面写了“战西天”系列的第一篇“庙算”(点击跳转文章),致敬共和国的缔造者。今天这是第二篇,小述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我们在喜马拉雅南麓和南亚次大陆交界的地方与印度小打一仗。为什么说是小打,因为把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战斗一线和后方阵地、前前后后所有参战的中国边防官兵加起来,拢共也就5个师的规模,4万余子弟兵。——这规模与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动辄组织几十上百个团进行集群作战没法比,与解放战争时期我们一仗组织几大野战军合战也没法比,与抗美援朝时期我们组织百万雄兵踏破三韩的冲天豪气更没法比。——很多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们的保障条件支撑不了大规模作战,其实这是用西方军事学那种战争公式生搬硬套出来的表面化答案,这虽然是一个制约因素,但绝对不是最主要原因,以后我会聊这个问题。


其实,回溯历史我们能发现,数千年以来,中国从来没在喜马拉雅山脉那个高海拔的角落里和印度打过仗,那里的地候环境也不太适合打仗。在印度数千年被征服和蹂躏的历史上,它历朝历代的所有敌人几乎都是从西北部兴都库什山的开泊尔山口打进去的,只有几百年前的欧洲殖民者是从海上打进去的。而中国历史上打印度还有其它更好的地点,要么是在我们美丽的西域打它,要么是冲进它的老窝打它。只有全世界最能吃苦耐劳的、被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人民子弟兵才会在那种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的角落里打它。


多年来,我们的官媒对新中国的系列外战较少提及,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近年与美国的贸易对垒,需要从战史中汲取力量、提振国民士气,官媒可能也不会过多提及抗美援朝这样的逆天之战。——这是不太明智的做法,因为新中国勇抗帝国列强、惩治地区小霸、涤荡周边秩序、外战全胜无敌的辉煌战绩,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石,也是新中国在群狼环伺的险恶环境中雄立70年而不倒、并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支撑。这些事情如果不给年轻人讲全讲清讲透,他们将只知今日盛世果,不知来时荆棘路。



正是在这种导向之下,官媒始终对1962年中印这一战没啥兴趣,很少提及,可能怕刺激周边邻居和印度国民,也可能是怕别有用心的人拿藏南被侵占的领土恶意做文章。其实官方没必要顾虑,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明白,任何国家、任何朝代、任何政党、任何政治集团在当年那种险恶生存态势下,都绝对不可能比中国共产党做的更好。


我们自己三缄其口,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很多人不清楚谁是这一战的指挥者,网络上和社会中很多心怀叵测的人大肆造谣,说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是林彪的手笔,把一个篡党祸国头子吹的神乎其神、捧的无以复加。


这一仗是谁策划指挥的?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很多人,结果很不幸,问到的人里面有一半以上都不知道我们曾经打过这一仗,剩下知道这一仗的,十个有九个都说是林彪指挥的。这让人唏嘘不已。


本来这个问题不复杂,脉络很清晰。但是,由于几十年来我们的史学界对这场战争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史料未向社会充分展示,宣教系统也没有正经而充分的宣传过,这为社会上的以讹传讹留下了空间;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被人持续掺水、整容、篡改和利用。导致很多臆想出来的故事越说越玄乎、越写越夸张、越传越像真的,比如在网上多如牛毛的虚假文帖——《军事天才林彪策划指挥了这一仗,打出了国威军威》《这支印军精锐参加过八国联军,林帅大手一挥,命令部队扫了他》《1962林总诱敌深入全歼印军,举世惊叹,折服毛泽东》《战神林彪豪气断言,这一仗可保边界50年和平》等等……在这些虚假的故事里,反革命头目林彪的高大伟岸形象跃然纸上、超拔卓群,而毛泽东这位真正的“执战争牛耳者”却被描述的庸蠢不堪、狭小阴暗。这和之前有些人伪造出《林彪日记》《邓颖超日记》来丑化毛泽东的套路一样,和近期网上有人炮制出“稻上飞”的说法来丑化邓小平的套路也一样。无非就是想反证一点——伟人卑鄙、伟人错了、伟人不值得人民热爱。


其实,敌人如何胡说,这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的阵地对有些事失去了警惕。不要小看只言片语和胡说八道的力量,网络时代,在有些问题上,一些长篇大论可能并不比几句醒目短评更能影响人。而一些大的社会舆论态势的形成,其实最初就是从一些基本说法、简单概念、日常名词的盗用和“鸠占”开始的,比如,现在我们看到彩虹的标识,大家会不会想到某个很火热的群体呢?而今天我们基层很多年轻党员在互称“同志”这一光荣称呼时,是不是只有在开会的正式场合迫不得已才用?或者开玩笑时互相嬉侃才用呢?别人这样称呼你时,年轻的朋友们心里有没有一点异样而尴尬的情愫呢?——这能怪谁呢?最初,别人盗用这个词时,我们意识形态阵地的真•同志有没有预警和反对呢?



有时候,我们常宽慰自己说,公道自在人心,历史就是历史,不会改变。但从实际教训来看,这观念是不对的,有些事我们活着不说清楚,历史是真的会被人改掉的,无非就是文字替换文字而已。就像前几年,有些人在洗白和美化青海反动军阀马步芳的事情上做的那样,轻而易举就把一个卑劣至极的人渣塑造成了爱国爱民的“西北圣人”。受此影响,直到今天仍有很多甘青宁的穆斯林认为马步芳曾是护佑西北、为民造福的大功臣。


因此,说清楚1962年那场战争的决策者、策划者、指挥者,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重要就重要在,军事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战斗,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是政治的终极形态,军事斗争的收益都在战场之外。有人不停的给军史、战史、国史整容,其实就是要为他们那众所周知的政治企图服务。比如说,多年以来,总有人拿林彪的某些功劳作为政治“漂白剂”,来洗白这个已经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和他曾经做的恶,以此混淆视听、篡改历史、间接矮化伟人,再往深里说,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最终都是瞄准的共产党的政权。


其实,这个群体里面,除了那些别有用心的历史编造者,其它那些大部分不学无术、人云亦云的,很多人连林彪是谁、长啥模样、干了啥事都不知道,有些人未必喜欢林彪,但是他们都在刻意的捧他、洗白他、神话他,何解?习惯性、下意识、有企图的反毛反共而已,至于捧的是王彪、李彪、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又有什么要紧!目的就是以洗白历史铁案为突破口,贬低毛泽东的功绩,重新“解构”党的历史,进而否定党的历史,他们的最终指向一定是否定党的政权合法性。在这方面,我们要有所警惕。


其实,大家都知道:贪天之功、趁着革命第一代已逝尽、欺负伟人的后人不上网、肆无忌惮抢夺伟人的功绩——这是近些年有些人在处心积虑做的事。但是,1962年中印这一仗规模不大,按理说不至于被人抢去功绩,但是它确实被人抢了。我想,它之所以被人抢,是因为打的非常漂亮,从作战效率、作战艺术和美观程度而论,甚至可以说是共和国对外战史上最漂亮的一仗也不为过。这场战争结束伊始,周恩来、陈毅的外交团队就开始趁胜战之威势出访一大票东南亚、拉美国家,“收割”了第三世界的大量尊重和友情,政治收益极高。


1973年7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来我国访问的刚果总统马里安·恩古瓦比。


当那些战争亲历者凋零逝尽之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感到,这功劳可以为林彪抢一下,于是他们盗用毛泽东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给林彪戴在头上,为他们的“林战神”编造出一系列辉煌无比却又漏洞百出的对印作战故事。——另外插一句,“战神”这个词这些年已经被用到泛滥了,不值钱了,中共的手下败将薛岳、白崇禧、张灵甫、孙立人、胡涟等国民党历史上稍微能扛住解放军三拳两脚的人,都被有些人尊为战神。而林彪被有些人冠以“中国战神”这个词,和俄罗斯人因作死视频在网上流传之后被调侃为“战斗民族”一样,也就十几年时间。以前他从未享有过这一称号,老一辈军事家牛人如云,想必他自己也不敢这样称呼自己,当年他的爪牙们也没敢这样称呼他,他后期红的发紫全赖浪潮翻涌、风云际会。就我们平时接触的公开资料来看,官方媒体这些年对老一辈军事家的正经评价中,最霸气的就是《解放军报》称彭德怀为大国战将,这四个字已是严谨官方的顶级称呼了。这一独有的尊号比烂大街的“战神”,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其实,略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1962年春天,彼时的国防部长林彪就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去养病了,中央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是贺龙和聂荣臻两位元帅。因此,中国在1962年底和印度打仗这事,与林彪确实也没啥关系。至于中央军委有没有给他传阅过相关战报、通报过相关战况?实事求是的说,这个我也不知道,他虽然人不在岗位上工作,但毕竟挂着国防部长的名号,给他例行传阅和通报一些重要战情,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有些人硬要编造说,是当时的国防部长林彪策划和指挥了这一仗,那就是根本不懂中共军事运行机制的门外汉说的外行话。


这里,我们要搞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的职能。我们的国防部,部领导和重要岗位人员虽然是现役军人,但其实这个部门是国务院的军事工作部门。它主要是在法理上作为一个桥梁和通道,在军队和政府之间协调相关事物,它的基本职能是管理武装力量的建设工作,比如兵员征集、编制、装备、训练、军事科研以及军人衔级、薪给、对外礼仪交流等。但,这都不是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另一条规定:国防部的工作分别由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等分别负责办理。


因此,其实国防部根本没有部队领导权、军事指挥权和战争策划权。这是毛泽东同志制定的、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确实稳妥高效的建军制度,它在法理上确保了人民的军队始终由党替人民牢牢掌握在手中,而不是掌握在政府的“打工式”技术官僚手中。欧美那种军队制度,看似国防部在管理军队,其实是军火商的利益在驱使军队,看似军队只听国家的,其实国家只是一个形而上的笼统概念,归根结底他们的军队最终还是听资本的。


而且我们要明白,当时林彪离岗养病之后,中央军委层面,毛泽东同志是掌舵的主席,贺、聂二位老帅是负责军队日常工作的副主席(贺侧重管军队,聂侧重抓核建),刘伯承是军委战略小组组长,专门研究军事战略工作,此外,我们别忘了,周总理也是军委副主席。有这些柱国元勋坐镇军枢主事,还有罗瑞卿总参谋长在总参调兵遣将,军委还用得着去请一位病人回来带病策划指挥一场小仗吗?——当时会打仗、还在位、身体好的牛人很多,编造、认同、深信这种谎言的人,是对其它开国勋帅军事能力的严重玷污。


兵者,国之大事。中央绝不会让一个远在杭州养病的人遥控指挥、干预指挥、隔空指挥边境作战,这不但会贻误战机,而且,人民军队历史上从来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因为我们这支军队在任何时期,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有本事的人都排着长队在等机会。人民军队在诞生之初那种人才牺牲巨大的年代,都不会让离岗的人再指挥部队。古田会议前,毛泽东受“留洋派”思想的排挤,被选掉了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连他这种领袖人物都得远离指挥岗位,去养病教书。难道战将如云的建国之后,人民军队会出现“死了张屠夫,要吃带毛猪”的情况?


而且,在林彪最红火的年代,他都没敢把这一仗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他的爪牙们虽然为他编造了很多光辉事迹,却也没敢把这功劳抢算到他头上。因为,那时活着的共和国勋帅宿将还很多,参战侥幸活下来的印军将领也不少,是谁指挥打了那一仗,大家都清楚的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些人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的乱抢功劳,因为阴法唐、董占林这些参战的一线指战员大多还健在,他们的回忆文章讲述的很清楚,包括香港凤凰卫视对这些参战官兵进行的独立采访,都说的很明确而清晰,我们从来没听过这些战争亲历者,说出过一句林彪与这一仗有关系的只言片语。这些百战之余的指战员,是从血与火的炼狱中趟过来的,他们身后有数百英魂作证,所以,他们的话是可信的。


如果大家有耐心,可以从军史资料、伟人年谱、相关人员回忆录,等各方面的史料中去反复比对、印证、核查,然后我们就可以从各类信史文献中,轻而易举的梳理出这样一个史实:

1962年那一仗,在中央层面是这样的:军委主席毛泽东是战争策划人和最高决策人,打还是不打?怎么打?让谁去打?什么时候打?打到什么程度?美苏插手怎么应对?国际舆论怎么应对?这些重大而棘手的问题都要由他来拍板决策,每次作战计划呈报上来,他都会先在脑子里“打一遍”;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是对印军事工作的具体统筹人和会议召集人,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直接对毛泽东负责;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是对印后勤保障工作的部署人,从中央人民政府层面调集资源支持战事;刘伯承的“军委战略小组”具体负责研判战场形势、分析敌军弱点、提供战术思路和作战建议;罗瑞卿的总参谋部具体负责收集前线作战想法、批复作战计划、安排调兵遣将、下达作战指令;对印作战期间的外交斗争策略由周恩来负责研制,上呈毛泽东审酌确定,而后由耿飚具体负责执行落实。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在参战部队层面:中央军委在中印边境的东西两线,先后设置了三个前进指挥部:

①中印边境西线的新疆军区,在南疆的康西瓦设立一个前进指挥部,简称“康指”,履行军一级领导权限,统辖天文点、空喀山口、阿里3个防区。1962年8月开始,“康指”主要负责在中印边境西段和中段与入侵敌军进行边防斗争。“康指”可以指挥的兵力有:陆军第4师(欠12团)、工兵124团和109团、骑兵第3团,以及兰州军区驻和田的指挥所等其它分队。对印自卫反击战开始后,第4师是“康指”的作战主力。这里要说一下,“康指”司令员是何家产将军,“康指”受新疆军区直接领导。——也就是说,这支参战部队不是林彪指挥的。

②在中印边境东线的西藏军区,先后设立了两个前进指挥部,这两个指挥部都设在藏南。一个是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其作战主力是后来闻名天下的“藏字419部队”,以及11师的部分部队、55师的部分部队。这个指挥部由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直接指挥。另一个指挥部是1962年11月上旬,瓦弄战役开打前,130师奉命入藏参战时设立的,因为这个指挥部由丁盛将军亲自指挥,所以简称“丁指”。东线地区是主要作战方向,从各种作战资料来分析,东线所有参战部队都应该是归张国华将军节制和指挥。——也就是说,这两个指挥部的作战过程也都与林彪无关。


如果,有人认为这些还不够,那么,我们来看看最有力的一个证明。——1963年2月19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凯旋进京的张国华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和政治局委员们,向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领导,向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领导,郑重汇报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情况。


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和其他领导边听边插话,不时评论和询问,现场气氛十分活泼,大家都兴高采烈,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很开心,前后插话达45次之多,更是在张国华汇报的基础上,提出了闻名天下的“两不怕”精神,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口号,由此而来。



他老人家当着数千名参会者的面,对张国华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一次我就参加了,总理、少奇同志、小平同志、军委的同志,我们就参加了,我们是在北京,没上前线就是了。”——这段话没有提到林彪一个字。当时,林彪就在大会现场,高坐于主席台上,离毛泽东仅有三米远。


这一篇,我就说这些。




本文作者@战西妹妹


- 往期文章 -
🔗新年第一天,杜建国就开始搞事情
🔗:“我们不是暴徒啊,为何有内地同胞攻击我们?”
🔗:从扭腰时报推文看西方对人权的叶公好龙

-End-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Northwest_Corp@qq.com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