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肺炎百态 | 你在抱怨“假期禁足”,他在上演“绝地求生”

西野团队 西北野战军 2021-01-22


2020年春节:史上最冷清新春佳节


       

      原本络绎不绝的走亲访友者突然门户紧闭,昔日高朋满座的酒楼饭店关门谢客,年前还打算赚得盆满钵满的贺岁电影也一夜下架,计划许久的旅行攻略碰上了九省通衢的武汉也变得寸步难行,就连国人记忆中人潮汹涌的春运,此刻也冷清了很多。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也让人出乎意料地获得了“超长假期”,也难怪“脑洞大开”的网友会连声感慨:前天睡一觉,假期还剩4天;昨天一睁眼,假期余额突然变成了7天;今天起床一看,假期又被延长至14天。如果再这么睡下去,怕是要睡到退休。


       

       这个段子或许能够博君一笑,但对一些人却笑不出来。或者说,他们的脸上只会挂满苦涩的愁容。这群人,有时是员工微信群里工作默默被吐槽的“周扒皮”,有时是新闻媒体报道中的“成功人士”,有时是举债度日欠钱不还的“老赖”,有时是出走半生回来捐款三亿的“慈善家”,有时是达沃斯经济论坛的“熟脸”,有时是飞赴全国各地开会的“空中飞人”。


       但此刻,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和身份——时疫中的企业家。

时疫中的企业家褪去“成功人士”的外衣

       冠以“时疫中”三个字,让“企业家”这个原本充满了洋气、优雅、富足和年少有为的称谓,一时间变得苦涩而难堪。在气势汹汹的疫情之下,他们没有了昔日的自信笑容,也没有了平日的矫健身手,甚至连商务谈判时的底气十足也被抽离了半分,仿佛一夜白头。


       抽离了半分,仿佛一夜白头。

 

        他们很愁,愁未来的经济走势,愁遥遥无期的开工日期,愁连年上涨的水电房租,愁节节攀升的人工成本,更愁自己的企业能不能挺过这场因疫情造成的经济寒冬。原本他们以为,持续两年多的中美贸易战终于在岁末年关划下了休止符,他们还满怀憧憬和信心地在企业年会上信誓旦旦地承诺,大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气势。转眼不过一月有余,他们曾筹划着的“如何赚大钱”一瞬间变成了“怎样活下去”,似乎就连苟延残喘,都成了一种奢望。


        太难了,他们真的太难了。


       

       你也许知道,因为这次“超长待机假期”和近乎“冷宫禁足”般的无聊春节,对新冠病毒避之不及的我们不得已宅在家中,靠着网络和手机度日,偶尔想要出门狂浪的心,也被父母的轻声提醒亦或是严厉呵斥震醒了大半。一时之间,我们调侃着“狗命要紧”,然后将轻轻迈出的脚步,悄悄的抽回。


       没有人,就意味着没消费,就意味着没生意。尽管网络上段子漫天,初一抢口罩,初二抢大米,初三抢酒精消毒液,初四抢护目镜,初五抢紫外线灯,初六抢手套,初七抢双黄连口服液,似乎疯狂抢购成为了贯穿“春节七天乐”的主题。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非理性市场繁荣,“回光返照”之后,这把经济大锤将重重落下,砸在每一个企业家和普通人的身上。


经济寒流不知从何而起,一往而深


       最先感受到市场寒意的当属餐饮业。原本万家灯火齐团圆的除夕夜预订,在一夜之间被取消预订,但早就备好的海鲜和佐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食材腐化。诸多知名连锁品牌餐饮门店纷纷“诉苦”——西贝莜面村称“账上现金流抗不过3个月,2万多名员工待业”;老乡鸡的创始人坦言“初一到初七这6天,保守预测损失可能有2000多万”;乐凯撒披萨似乎还好,仍然靠外卖订单获得了现有的80%的销售额,但“近30%的门店暂停营业,销售额下滑一半以上”的成绩也可谓“惨淡”。外婆家创始人一句“天一亮就要支付250万元”,也诉尽这些企业家为资本所困的无奈。



       餐饮业的“折戟”直接导致了农业和养殖业的“式微”。原本就恰逢春节物流停运,生意变得断崖式下跌,而现在最大则是无人出门购物,就连生活必需品的蛋奶蔬菜,国人似乎也一夜之间学会了“勒紧裤腰带度日”,不愿再到超市和市场等人流密集处抛头露脸。工业领域的制造业似乎看上去成绩稍显亮眼,特别是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行业还呈现出不错的“欣欣向荣”之景,但在媒体镜头之外的钢铁厂、汽车厂、化工厂、水泥厂这些传统工业厂商,则因为一纸“延长假期”的行政命令而不得不继续关停,只能靠着昔日的库存勉强度日。



       与我们最息息相关、且感受最为深刻的则是覆盖了衣食住行的第三产业。大年初一,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仅181万元,而去年同期该数据超14亿元,“集体撤档”成为了当日的微博热搜话题。此外,当天春运总体运输量同比下跌28.8%,铁路、道路、民航运输量分别同比下跌41.5%、25%、41.6%,“免费退票”似乎也成了茶余饭后老百姓感叹企业“人性化服务”的溢美之词。


       但只有这些时疫中的企业家知道,自己正打了牙往肚里咽,苦苦支撑,冷暖自知。

财大气粗的“土财主”和人微言轻的“包身工”

       停工停产、延迟上班、暂缓开学,怎么办?财大气粗的北京和上海交出了颇为“土豪”的答卷——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因防控疫情推迟开学企业职工看护未成年子女期间工资待遇问题》,让“陪孩子”成了带薪休假的新内容。上海则更是不甘示弱,一纸“霸气侧漏”的《关于本市延迟上海市企业复工和学校开学的通知》,宣布推迟的时间视为休息日加班,工资照发或附加加班费,一时之间更是被视为“通达人情”和“充满人性”。


       

      问题是,对于财大气粗和实力雄厚的北京和上海,当然可以如此“有钱任性”。只不过,这种“政府请客,企业买单”的模式,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对资本丰厚的大公司和跨国企业而言,落实这项政策而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那些抗风险能力差、危机意识低、资金流紧张的中小企业而言,原本就因为疫情停工停产而处在生死边缘,现在这则通知,无异于直接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是,疫情很可怕,但疫情总会战胜,病毒总会驱离,但一旦“借企业之手,以公益之名,行扰乱之实”,则是对企业的“吸血”,以成就一时的“美名”,并非是明智之举。很显然,如果让很多原本就因生产和需求双双断崖式下跌的企业继续承担这份“意外工资单”,那么无疑将加速企业生命线的终结,不仅短期内后续的防疫物资供应可能中断,而且从长期来看,失业风波和裁员潮的到来苦的终究是老百姓自己。


      不过,如果让我们这些赋闲在家的普通人为这样的损失买单,以“按劳分配,不劳不配”的思路剥夺这段时间的工资收入,则同样是一着昏棋。否则,“手中没粮,心中很慌”的普通工薪阶级都没了工资收入,又谈何消费拉动需求?又谈何消费促进生产?又谈何增加国家税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让国家对这疫情期间的全部损失“全盘皆收”,那无异于会导致“满盘皆输”的结果。姑且不论全国半数人口的工资发放如果全由国家“打了牙往肚里咽”将是多么天价的支出,单说各个行业、各个工种的补偿配比就足够复杂,弄不好还会因分配不均、贫富分化引起阶级之争和意识形态之乱,是万万不可为之的下下策。


危险的平衡游戏:角力?博弈?抑或三赢?
      

       企业、个体和国家的“小心思”,背后则是市场、社会和政府三者关系的博弈。这很可能是会是一场恶斗,任由三方缠斗,可能会是一个“三者皆败”的结局。

 

       怎样平衡、如何借力、怎么协调,这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场“大考”。这场“大考”的考官是汹汹来袭的疫情,而受试者则是在疫情中摸索前进的市场、国家和社会,也是更加具体而微的企业、政府和个体。


       面对这场“不设及格线”的“大考”,企业要做好打硬战的准备,迎接资本和市场的寒冬;百姓要做好清心寡欲的准备,“禁足式生活”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国家要做好啃硬骨头的准备,接受这场由疫情带来的对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公共协调统筹能力的洗礼。


       无论如何,防疫战并非一朝一夕的战斗,而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曾经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众志成城且万众一心地战胜了98洪水,战胜了非典,战胜了汶川地震,战胜了甲流,战胜了形形色色看得见的“明枪”或是看不见的“暗箭”,所以这次,我们必将战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摘下口罩,大口畅快呼吸清新且香甜的空气。


     稳住,我们能赢!

本文作者@滚滚大哥


- 往期文章 -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End-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Northwest_Corp@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