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放战争的大逆转

西野团队 西北野战军 2021-01-22

公元199年,北方名族袁绍尽起本部十万大军南下攻曹,一时间曹操阵中人心浮动。在这关键时刻曹营首席谋士郭嘉发表了后来为人津津乐道的“十败十胜”之说,尽数袁军劣势及曹军优势,曹操闻之信心倍增,以两万人马与袁绍决战于官渡,最终一战而定北方。


往事越千年,1946年中旬,当蒋介石自以为内战万事俱备胜券在握时曾不无得意的向手下表示“决于一年内完成军事,两年内恢复经济”。可短短三年后,他讲话的那片土地就被当年那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对手插上了胜利的红旗,结局令人咋舌。但这胜利的背后却也不无必然性。今天我们不妨就借着“奇佐”郭奉孝的千古奇论试看国军与解放军的“十败十胜”




国党违背民意,强行内战,不得民心;

人民军队众望所归,讨伐无道。

此道胜也。


中华民族刚刚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正是满目疮痍,需要休养生息之时。蒋介石却罔顾民意,破坏和平,发动内战,战争又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危机。1946年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就达到了35881亿元,约为当年财政总收入的一倍;1947年达到了29万亿元,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比例达60%,1948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骇人听闻的90万亿。而他们想出来的解决方案一是开动机器印更多钞票,二是继续加税……学过下图这本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会引发什么后果,国党可能也知道,但是很显然他们不在乎。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当时的普通老百姓你会选择支持哪一方?

共产党似乎就是那个最优解,他们团结了全社会的先进力量,成为了中国各阶层共同的选择。孟子云:“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此为解放军之第一胜:道胜。





国党目标涣散,高层都不知打仗的目的;

人民军队目标明确坚定,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此心胜也。


国党的士兵大多数都来自于抓壮丁,每次上级下令征兵都是一出活脱脱的《石壕吏》场景,有时候征兵定额完不成,负责抓人的“吏”都要被他们抓去充数。这样的一群士兵也许直到死去或是被俘了都不一定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更何况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一贫如洗的农民,自己打的太猛把解放军赶走了,地主回来还要欺负他们的家人,你猜他们最后会怎么做?


而解放军官兵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穷苦人家出身,平日里就受尽了土豪劣绅的欺凌,很多人甚至被弄得家破人亡。每个人都对国民党有着切骨之恨,巴不得将他们食肉寝皮。后来是共产党帮助他们报了仇、分了田,让日子有了盼头。于是他们又获得了保卫切身利益的动力加持。一群知道自己在为何而战的士兵在战场上爆发出的战斗力与战斗欲望是足以让鬼神都为之战栗的。这便是解放军的第二胜:心胜。





国党军纪败坏,赏罚不明;

人民军队严于律己,赏罚分明,

此治胜也。


国党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个全国各大军阀形成的松散联盟。而军阀部队的特征之一就是其极度崩坏的纪律。张灵甫杀妻之后得到的惩罚仅仅只是蹲了两年大牢,然后就转成了戴罪立功;1944年豫桂湘战役失败后,撤退中的国民党军逃命还不忘一路烧杀抢掠,竟逼得河南民众与日军站在了同一战线,将国军悉数缴械;1945年新一军接管广州后四处抢劫骚扰百姓,被广州市民痛骂为“新日军”……这样的例子根本不胜枚举。老百姓会厌恶他们,抛弃他们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而相比之下,共产党军队则从红军时期就创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一直严格遵守着。违反者无论职务高低,一概严惩不贷,所到之处与百姓秋毫无犯。不仅如此,他们更通过铁一般的纪律团结了群众、发动了群众。仅淮海战役先后动员的支前民工就多达220余万人次,解放军的后勤、医疗几乎被他们全包了。


(淮海战役支前民工)


“水能载舟,亦可覆舟”。一支有人民支持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国党自始至终都不是在和我党这一个敌人作战,他们是在和全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民众为敌。这便是解放军的第三胜:治胜。




国党军外宽内忌、任人唯亲;

人民军队礼贤下士、唯才是举,

此度胜也。


这个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说明,蒋校长的嫡系永远是亲娘养的,人员、装备、给养优先补充。地方杂牌永远是后娘养的,不是当炮灰就是在去当炮灰的路上。蒋介石的同乡兼学生胡宗南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堪称灾难,带着20万齐装满员的精兵闪击延安,却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被彭总带领的两万多西北野战军打的落花流水、丧师失地,指挥差劲到被人怀疑是共谍。在这之后却依旧还在受到重用。

我党只要有才华、有民族大义,无论其出身与历史都一视同仁。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等“降将”都成为了解放军的开国上将。此为解放军之第四胜:度胜。

(国军将领陈明仁与解放军将领陈明仁)





国党军少谋寡断;

人民军队多谋善断,

此谋胜也。


国党军中其实也不乏能征善战之辈,如胡琏、孙立人、廖耀湘、傅作义等,他们也在战争中给解放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但架不住蒋介石本人喜欢微操,经常跳过兵团司令和军长们越级指挥下面的师、旅甚至是团。弄得一线的指挥官常常都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在哪。而偏偏蒋公水平又不高,于是经他一指挥,很多原本是溃败的仗都打成了全军覆没……蒋公他真的不是地下党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淮海战役打到最后,派飞机空投手谕要杜聿明回去救黄维结果被解放军一锅端;其他的还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与顾祝同两人,一个命令部队向南追,一个命令部队向北追,几天后又反过来一个命令向北,一个命令向南结果错失战机,将国民党的好谋少决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人民军队却经常能打出神仙仗来:孟良崮战役在几十万追兵的夹缝中抽空搞掉74师;辽沈战役撇过沈阳、长春直接攻击锦州,关门打狗……智谋与果敢都远非国民党可比,此为第五胜:谋胜。





国军尾大不掉、笨重臃肿;

人民军队兵无常势、灵活机动,

此形胜也。


前文提到,国党的兵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抓壮丁,这样的士兵组织性和纪律性完全是个无底洞。这样的士兵集中起来进行大兵团作战且战场态势对己方有利的情况下尚有一战之力,一旦碰上了逆风局或者部队化整为零十有八九都会出现史诗级的大崩盘。莱芜战役,李仙洲兵团六万余人在短短63个小时之内被华野吃的一干二净,引出王耀武将军“就是五万多头猪,抓三天也抓不完!”的千古之叹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其他的还有淮海战役中孙元良第16兵团一触即溃,8万余人竟直接作鸟兽散、抗战中国民党撒向敌后的50万游击军大部分成了伪军和土匪等等不再详述。总之,国民党军战术死板,庞大笨重,并且太在乎一城一地得失而不断分兵把守各处,限制了部队快速机动能力,这是公认的事实。


而人民军队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把运动战、阵地战、歼灭战等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在有人民军队参与的战场上总是能看到经典的围点打援或是“穿插渗透+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套餐组合,更可怕的是,这些穿插渗透的部队从营连级到师旅级甚至一整个纵队都可以做到悄无声息的从敌人战线的缝隙中摸过去,让对手防不胜防。甚至在他们的部队被打散之后还会自发的形成新的战斗小组继续战斗直到死亡。这样的两只军队在战场上遭遇时胜负便早已注定。此为解放军第六胜:形胜。




国党情报部门酒囊饭袋、形同虚设;

人民军队知己知彼,战场总是单项透明

此间胜也。


《兵法》云:“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详细而准确的情报是支撑指挥官做出正确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一个优秀的间谍也往往能够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国民党在这方面少有建树,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间只有沈之岳曾取得过成功,打入了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甚至成为了“一号”的秘书,但不久后就引起了一号怀疑,被打发到浙江去了。他也是《潜伏》中那位代号“佛龛”的国民党间谍的原型。除此之外国民党这边的战争迷雾就从来没有消散过。莱芜战役中李仙洲兵团撒出去的侦察兵光被民兵抓了的就有四千多人,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情报不通,国军就只能像个瞎子一样到处乱撞。战斗结果可想而知。

(军统王牌特工沈之岳)

而共产党方面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便有叱咤风云的“中央特科”;“龙潭三杰”、“后龙潭三杰”多次挽狂澜于既倒,保卫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后来就更是遍地开花,国军高层下达给各部队的作战命令还没来得及送到前线就已经先摆在了我军指战员的桌子上。

孟良崮战役中地下党员韩练成曾一句话让蒋介石下定决心,命令74师固守待援,最终葬送了这支国军的头号王牌;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刘斐和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在开会时当着蒋介石的面互相痛骂对方是共谍,结果闹到最后两个人都是共谍,但谁也不认识谁,大水冲了龙王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乃我军之第七胜:间胜。





国党军苛待士卒,视之如草芥;

人民军队爱兵如子,官兵平等,

此德胜也。


国民军阀的性质决定了在他们的眼里士兵只是一个低值易耗品,很少有军官会拿他们当人看。国民党军中打骂虐待士卒也早已屡见不鲜。曾在东北国民党军做过宪兵的著名作家王鼎钧就曾回忆自己新兵时见过班长用尽各种各样名目肆意殴打谩骂新兵,“他们打起人来真狠,真下毒手”;1939年初,国民党开设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上,共产党教员们介绍游击战有一个经验,那就是官兵同甘共苦,并举例说八路军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士兵都是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国军学员听后无不摇头叹息,一致认为国民党做不到,别说是让军长和师长与士兵一样,就算是一个小小的连长都不可能。

不拿士兵当人看,士兵当然也不会为你卖命。燕人张翼德勇冠三军,但总喜欢鞭打士卒,最后落得个被部下暗杀的悲惨结局;吴起为士兵吸脓疮,李广用自己的战马驼回受伤士兵,手下纷纷成为死士……历史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从这一点上来说,解放军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这便是解放军的八胜:德胜。





国党军战斗力随着战争进行不断下滑;

人民军队战斗力随着战争进行不断飙升,

此武胜也。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拥兵430余万人,拥有大量日械与美械;解放军连同地方部队在内总兵力也不过120万人,武器装备更是没法比。带着这样的优势,国军开战前九个月就被歼灭了五十六个旅……到了第三年,差距已经彻底反了过来,解放军总兵力达到了400万人,且武装到了牙齿;国民党军只剩下了200万残兵败将。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共产党善于“化敌为友”,国民党军队被歼灭后很大一部分俘虏都被争取了过来,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员,而这些经历过无数残酷战争淘汰的实战经验丰富的国党老兵很多本就是穷苦人家,这些“解放战士”经过思想改造,激发阶级觉悟后往往比正牌解放军还卖命,很多都成为了解放军的骨干力量。

而国民党军方面,以前74师尝试过解放军的方法,把涟水之战后俘虏的300多名华野六纵官兵编入师后勤部队,结果74师在孟良崮被包围后这些俘虏突然集体哗变,抢占了74师的炮兵阵地后调转炮口就开始猛轰74师山上的防御阵地,加速了该敌的灭亡。从那以后国民党就再也不敢随便收编解放军俘虏了。于是解放军越打越多,国民党兵越打越少。战场形势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其次,还得感谢我军优秀的后勤部长蒋中正同志(误)。在整个战争期间又是送装备,又是送给养,解放军缺什么,他就送什么。就这样,敌人有的后来我们全都有了,从卡宾枪、冲锋枪到榴弹炮、坦克……应有尽有。到了战争后期,解放军的火力已经完全压制了国民党军。

(东北民主联军正在训练官兵使用缴获的美制“巴祖卡”火箭筒)

此消彼长之下,胜利的天平也开始向共产党一方倾斜。此为解放军第九胜:武胜。





国党内部派系林立、互相倾轧;

解放军团结一致、万众一心,

此凝胜也。


国党通过多次收买与军阀混战才最终统一了全国,但联合起来的各大小军阀并不真的心悦诚服,“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桂系曾进行过多次公开反蒋。蒋介石也是一有机会就设法打压其他派系。红军长征中,王家烈的黔军打的最卖力,结果主力被歼,蒋介石非但不予补充,还逼他辞去25军军长与贵州省主席职务,送去南京当了个军事参议院参议的虚职。弄的从那之后刘湘、龙云等地方军阀便防蒋甚于防共;张学良的东北军在陕北剿共时被红军吃掉了三个师,蒋介石也是直接裁撤了这三个师的番号。就算是在蒋的嫡系当中同样是门派分明:cc系、黄埔系、土木系互相明争暗斗,各不相让,比《甄嬛传》还精彩。还是在孟良崮一战,同属黄埔系的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因为和张灵甫的私人恩怨而对74师见死不救,落下个“千里驰援李天霞”的笑谈……这样一支沙子一样的军队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先进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就像当年的十八路讨董联军一样。


我党则从红军时期就严厉反对“山头主义”,为了大局可以牺牲一切不必要的小我。张国焘企图分裂中央,结果闹得众叛亲离;徐海东慷慨解囊助中央红军渡过生存难关;中央一声令下,刘邓大军便抛下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

古语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再弱小的力量能够团结起来也会产生1+1>2的效果。此为解放军之第十胜:凝胜。


所以,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双方纸面上的军事实力,它往往还取决于如内政、外交、经济等各种可见与不可见的因素。正如《兵法·计篇》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战例经过总是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战场背后的逻辑同样也值得人们深思。吸取他们灭亡的教训才是我们今天一遍又一遍复盘所希望看到的最好结果。国民政府的庙算没有把所有因素都考虑在内,这场战争他们会输便是一开始就注定好的了。



本文作者@法外狂徒张三
编辑@桂皮


- 往期文章 -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End-
微博@-西北野战军-,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Northwest_Corp@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