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的信仰危机与信仰重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云者 Author 观云1



信仰是件很奇妙的东西,世界上正常的人都有信仰,你可能有神论,信宗教,也可能无神论,信科学,又或者这些都不信,只信物质追求。总之,你的内心总有个支撑,或美好,或邪恶,让你有勇气走向明天。


个人信仰在汇集到一起之后成了群体信仰,大家共同坚信一件事,一种观念,这有可能形成某种宗教,也有可能是某个民族信条,总之,共同的信仰推动整个群体、整个民族走向明天。


个人信仰会坍塌,坍塌之后会变得颓废,也能重建,重建之后,他会继续走向明天。


群体信仰同样会坍塌,坍塌之后将表现出群体性的颓废,当然也能重建。


群体信仰的重建和个人信仰重建类似,同样表现出激烈的冲突,旧世界与新世界的冲突,旧思想与新思想的冲突。但也有不同之处,个人信仰重建主要表现为思想的激烈交锋,甚至痛苦,群体信仰重建却表现在文化的冲突,甚至流血的斗争。



1840年之前,中国人坚信,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西方国家只不过是蛮夷小国,我们是天朝上国。这种观点让国人从上到下都很H。


乾隆年间,英国国王派英国贵族马嘎尔尼率团到访中国,他带来了大量的蒸汽机、织布机、天体仪、榴弹炮及军舰模型等工业革命成果,说实话,他们是真心想来做买卖的。


那时的中国在英国人眼里是个庞然大物,他们不敢轻易触碰,只想抢占这里的市场。


可是,当时的清政府从上到下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之中。


他们为访团要不要行跪礼吵了半年,对带来的东西不屑一顾,认为那都是“夷人的小把戏”。


后来,面是见上了,却两句话给人家打发了,乾隆还写了封信给英国国王,大概意思:我天朝大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所有东西都有,没兴趣跟你们通商。你们如果喜欢中国的瓷器、丝绸,我可以每年都赏赐你们一些,你们那些小地方的土特产就不要拿来了,千里迢迢不容易,心意到了就行了。


全文976字,如今全在大英博物馆。



英国人拿着信件和赏赐的金银财宝,一脸懵逼地回去了。


民间同样对西方无感。


和现在用“金发碧眼”来形容西方人不同,那时的老百姓眼里,西方人全部都是“黄毛绿眼”,史书记载西方人:“赤须碧眼,状如猕猴,形似罗刹”,所以又称罗刹鬼。


总之,从上到下,一致认为,中国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中国的月亮就是圆,外国的东西,连人都是丑陋的。


信仰跟物资条件并无直接关系,尤其是群体信仰。


工业技术已经落后的清朝,并未妨碍从上到下的自嗨。


1840年之后,中国人的群体信仰开始动摇。在一遍遍被蹂躏之后,中国人陷入到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人,那么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一次次肉体上的折磨终于让这个人精神奔溃。这期间,甚至连鄙视了几千年的小日本都狠狠地羞辱过他一把。结果,群体信仰彻底崩塌。


中国人开始怀疑一切。


制度有问题,科技有问题,社会有问题,甚至连人种都有问题。中国人以跟洋人打交道为荣,以留洋为荣,“假洋鬼子”开始横行于世。


从反映这一阶段思想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信仰坍塌之后的中国人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出从上至下的洋人不可胜论。


由于被武力征服过,所以那时的中国人眼里,外国即使仍然很丑,但“罗刹鬼”变成了“洋大人”。



中国人见到外国人自矮三分。

“东亚病夫”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各种歧视性的称呼和标语让人十分气愤,却无能为力,甚至照单全收。


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实际上讲的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群体信仰,打不过别人,还可以精神胜利安慰自己。不以战场上输了签不平等条约为耻,反以未让列强使者走正门,而让他们走了太监和用人使用的偏门精神胜利。


这一局面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中国人的信仰开始重建。


这个重建的过程是血与火的战争冲突。


经过14年抗日战争,3年多的解放战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


新的社会制度,新的意识形态,让中国人的信仰重塑。


这种信仰和过去那种自嗨式的民族优越感不同,她更注重对未来的信心。


她是通过一场场战斗建立起来的,变得非常实际,但她同样会衍生民族优越感。


洋大人又回到了“罗刹鬼”的角色。



“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

那一阶段,没人会认为西方好,老百姓是打心眼里相信中国就是最好的,中国人是最幸福的。




翻开那一阶段的老照片,你会发现,老百姓脸上永远自带光辉。


这就是信仰重塑的结果。


这种信仰还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无论科技发展,还是国家建设,新中国全方位取得进步。当然,对外作战也所向披靡。


中国人获得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


这一切在十年浩劫之后开始发生改变,尤其是经历过异常艰苦的物质匮乏岁月后,一部分人开始迷茫,甚至怀疑。


这同样在不少反应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


紧接着改革开放,此时的西方世界正经历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急速发展,物资极度丰富。


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是巨大的。


这样的冲击对刚刚经历浩劫的中国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人刚重建不久的信仰在西方物资世界的冲击下变得七零八落。


80年代,中国第二轮崇拜西方的浪潮袭来。


和20世纪初一样,中国人又开始出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我们的经济不行,科技不行,文化也不行,甚至连一直引以为傲的制度都开始怀疑。


80年代末虽然及时制止了这种思潮的进一步演变,但这种怀疑并无多大改观。



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


90年代“留洋潮”“出国潮”再现。这次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更大,就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而且绝大多数国人没有刘姥姥的定力。他们出国,他们惊叹,他们彻底匍匐在西方物资文明脚下。出国归来的人不像刘姥姥一样还能继续过去的生活,他们之中多数人信仰已经完全坍塌,他们鄙视国内的一切。中国人素质差,中国管理落后,中国人连呼吸都不畅。


制度上,有人推崇西方小政府模式,打量自己国家,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于是“恨国党”出现。


科技上,全方位否定老一辈的创新精神,出现自主无用论,数不清的“经济专家”,数不清的“理论”,吹嘘西方模式,提倡“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有个经济学专家叫陈志武,号称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我曾收藏过他的一本书——《金融的逻辑》,后来听说他讲过这样一句话:“国防科大银河计算机系花那么多的钱,就是给中国未来计算机博物馆提供很多的展品,除此之外没有享受任何的好处”。


我直接把书扔了。


这些80年代走出国门的学者,彻底被西方那套征服,表现出毫无原则的跪舔。


文化上,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各种迎合西方胃口的作品面世。不少文人作家热衷于揭自己国家的伤疤,并以获得西方的点赞为荣(西方有的人是出于政治目的,有的是纯粹的圣母表,乐于引导其他文明讲述自己的苦难,然后摆出怜悯的姿态,展示优越的圣母心)。


这次文化信仰崩塌更彻底,中国人连审美都开始迎合西方,“罗刹鬼”变成了“金发碧眼”,丑八怪成了“帅哥靓女”。“假洋鬼子”已经不足以表达对西方的热爱,生个“混血儿”成了很多人的奋斗目标。


人种再次被怀疑。1985年《丑陋的中国人》在台湾出版,1992年大陆出版,中国人人种不行成了东西方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个号称中国通的英国学者提出的“李约瑟难题”,成了中国人“自残”的依据,他们从各种角度否认自己,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合作精神,把中国人说成一坨S。


不仅否定过去的中国人,现在的中国人,也否定将来的中国人。


一个国际夏令营会让一些人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孩子娇生惯养,日本孩子从小独立,中国孩子缺少创新精神,美国孩子从小德智体全面发展。


2000年前后,大把这样的文章还有论断充斥市场,早早地把中国的未来摁死在地上。


信仰危机让社会思潮混乱,各种奇葩怪事横行。一些看起来极其弱智的抹黑在当时轻易被人接受。


2002年,某地方媒体报道,说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洗盘子,应该洗七次却只洗了五次,不但被开除了,还被整个城市唾弃,最终不得不换一个城市了事。


作为中国第一代网民,有幸在网上见证了奇葩思潮。很多公知跳出来引用这个例子,并指责,中国人就是不守规矩,然后旁征博引,讲中国人的差距,日本就是厉害,我们得学习人家。


听完这些,人人都感叹,中国人确实不行,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太大了。


完全没人去怀疑,为什么一个普通中国留学生被辞退这种屁大的事,能让全城都认识他?不给他租房子,不给他打工?这是否违反了人权和隐私权?如此漏洞百出的故事会是真的吗?


跪在地上的信仰看起来卑微可怜。


但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在于,她从未真正屈服在某种外来文明之下,总会在最危难的时刻发起反抗。


中国人的信仰同样如此。


时至今日,中国人仍在为自己的信仰而战,各种冲突仍在发生,包括中国人内部。


但观云能感觉到,在受到西方物资文明的强烈冲击之后,中国人仍能重建自己的信仰。


这种重建伴随着西方的衰落和东方的崛起而来,也伴随着老一辈艰苦的付出,和新一辈的自强不息而来。


2000年后,80后走向社会,2010年后,90后走向社会,2020年后,00后走向社会。


他们没有像那些被西方打断腰骨直不起来的人预言的那样废掉。


相反,他们已经站了出来。



中国航天人中坚力量80后占比80%,比世界同行年轻15岁,让全世界羡慕。



疫情防控期间,中青年志愿者累计投入53万人次,其中90后,00后占比超60%,比那些疫情之下仍坚持蹦迪的美国逗比不知强多少。



在文化界,仿佛一夜之间,那些在西方面前跪久了的人发现,他们随随便便说的话已经没人信了。以前拍部反映中国落后的片子捧场的人很多,以前写部中国落后的书会被奉为业内良心,现在发现不行了,反对他们的主力正是那群昔日他们看不起的80后、90后、00后,他们不得不用“极左”“文革”来解释这一切。


在科技、经济界,那些唱衰中国,鼓吹向西方让步的专家学者被抛弃,大量的年轻人提倡硬气,提倡自力更生。如今华为员工平均年龄30.1岁,面对美国的封锁,全都是“平头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网络上,“工业党”“技术流”成为主力,他们从不指望西方的施舍,也不迷信西方那套。


一群充满智慧,敢于担当的年轻人正迎面走来,他们在烈火中完成群体信仰重建。


今天的中国人,正越来越有这样的共识:中国是最好的,中国人是最优秀的,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无限可期的,我们愿意为这个伟大的民族去奋斗。


这便是中国人今天的信仰。



本文来源@观云者
-往期文章-(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七十年前,那股刮向鸭绿江南的青春风暴
 高加索战火显示无人机把坦克和地空导弹扔进垃圾堆?
 『制造业的微笑曲线』,你听过吗?

-End-

微博@-西北野战军-,转载请后台留言投稿邮箱:Northwest_Corp@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