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是如何被割的:庞氏骗局100年
从1919年,查尔斯·庞兹发明“庞氏骗局”至今,已过了101年。
在这101年间,各种各样翻新的庞氏骗局层出不穷,让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于泡沫之中。
1901年,查尔斯·庞兹从意大利乘船前往美国。
这时的他大概不会想到,假以时日,他将成为闻名世界的骗子。毕竟,还没到美国,他身上的200美元就被赌场骗子骗得只剩2.5美元了。
鉴于庞兹的履历,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一个骗子的自传,他肯定给自己加了“滤镜”。毕竟在整本自传中,他都没有正面承认过自己是个“骗子”,至少不是有意骗人的。
而在庞兹因“庞氏骗局”入狱,被保释外出,到佛罗里达州之后,又以相同的套路诈骗了一次,于是获得了更久的刑期。若说他不是有意骗人,大概没人相信。
在他详细讲述的两个骗局中,一个是“善意的谎言”,而“庞氏骗局”也不是有意骗人,只是失败了。我们尽可以带着对他动机的怀疑,看看他从意大利来到美国之后都发生了什么事。
从被骗到骗人
一句英语也不会说的庞兹,揣着仅剩的2.5美元,来到美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听到了自己一夜暴富的梦想破碎的声音。
一个如此“成功”的骗子,可能是个坏蛋,却不可能是个笨蛋。在美漂初期,庞兹除了打各种零工养活自己之外,一直在学习。首先,当然是要学会英语。
漂了4年之后,庞兹来到加拿大的蒙利特尔,在扎罗斯银行找到了一个工作。他不但取得了扎罗斯的信任,还赢得了他女儿的芳心。
扎罗斯银行有一些财政困难,庞兹的一位老同学作为债权人,建议扎罗斯跑路,然后申请破产,清偿其他债权人的债务。并承诺剩余的资产会与扎罗斯五五分。
扎罗斯跑路后,这位老同学安排庞兹去清算西部支行的利息和债务,给他提供了一张支票作为路费,又亲自去银行兑换现金。
星期六晚上支票兑换成了现金,星期一上午,庞兹就被警察以伪造支票罪的名义逮住了。
星期天银行休息,银行不会那么快就发现支票是伪造的。而且支票上签的不是庞兹的名字,也不是庞兹去兑换的现金。究竟为什么周一上午庞兹就被逮住了呢?
很久之后,庞兹的房东才为此提供了证据:庞兹的老同学,也喜欢扎罗斯的女儿。
因为伪造罪,庞兹入狱三年。这期间,老同学已经消失在人海。
庞兹的学习能力在监狱里也有所体现,从敲石块到记录员,一直到典狱官办公室……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出狱,已经没有升值空间了”。
而且,监狱里还有不少“牛人”,比如前银行家什么的。庞兹时常抓住机会跟他们聊天。简直让人感慨:一个坐牢的犯人都在不停学习,我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1910年7月,庞兹结束了监狱中的“学习生涯”。但他与监狱之间的缘分却未尽于此,出狱后他打算从蒙特利尔前往纽约。
这次,庞兹声称有另一位同学拜托他在火车上照顾几个意大利移民,提醒他们下车的站点。进入美国后,庞兹因带外国人进入美国的行为触犯了《移民法》,被宣判两年的刑期。
让他非常不爽的是,那五位意大利人很快被无罪释放了。
这次坐牢期间,庞兹和因印制假钞入狱的卢普成为了室友,因为懂意大利语、法语和英语,他还负责翻译卢普与同伙的往来信件。
他还认识了家财万贯的摩尔斯,摩尔斯精通华尔街的资金运作手法,在狱中还能通过股票交易大赚特赚。
从雪球到雪崩
也许狱中的“学习”和被骗的经历,共同为庞兹日后的精湛的骗术提供了基础。
总之,庞兹再次出狱后,又漂过了许多地方。1915年,他正漂到新奥尔良,这个地区苦于治安问题,因此庞兹与一位意大利牧师决定,设计一个骗局。
他们来到《新奥尔良日报》编辑部门,表示意大利移民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以收集谋杀案的相关信息。
这个消息被《新奥尔良日报》在头版刊登。从市长到普通意大利移民都相信了这件事,一个骗局就这样成了“真相”。
当然,庞兹表示这完全是为了维护治安做出的善意谎言。
如果说这个骗局没有为当地的人们带来太大的损失的话,那下一个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波士顿,庞兹发现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好项目:国际回邮代金券。国际回邮代金券,也就是用来兑换邮票的代金券。
这种代金券可以通过万国邮政联盟中的任意国家购买,或是兑换一张固定价值的邮票。这意味着,可以利用汇率,通过买卖国际回邮代金券来赚钱。
举个例子:
当时1西班牙比塞塔(欧元流通前西班牙使用的货币单位),可以兑换15美分。
1美元=100美分=6.66比塞塔=666分(1比塞塔可以分为100分)
西班牙邮局的国际回邮代金券30分一张,6.66比塞塔可以买22张。也就是1美元22张。
在美国,代金券可以兑换5美分的邮票。22张可以兑换价值1.1美元的邮票。
这样,就可以获得10%的利润。而在其他货币贬值更厉害的国家购买代金券,可能利润更高,甚至能达到200%以上。
看起来是个稳赚的生意,但是,没有启动资金啊。于是,庞兹开始筹集资金。他承诺投资者将在90天内获得50%的利息。而如果发展“下线”,还可以从中抽取10%的佣金。
在第一批疑惑的用户顺利如期得到了50%的利息之后,庞兹的雪球滚了起来。
当时银行的利息大约4%,许多用户从银行取款交给庞兹的公司。银行损失大量的存款,在破产的边缘徘徊。庞兹顺势购买了几家银行,以及一些其他公司。
也许一开始,庞兹的确打算通过代金券赚钱。但这个方式只适合“薅羊毛”。在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无以为继。
首先,没有那么多代金券可供购买。即便能够买到那么多代金券,并在美国兑换成邮票,但这么多邮票又卖给谁呢?
没过多久,庞兹就只能用新投资者的钱,为老投资者兑付。
这时,本有一个能够成功“上岸”的机会。有人想要收购庞兹的公司。不过,收购晚了一步,挤兑风潮开始了。
对于当时的庞兹来说,适当的挤兑反而是好事,会延缓雪崩的时间。提前兑现的人拿不到那50%的利息,而顺利进行的兑付,会给人们信心,度过挤兑之后,还可能会有更多资金涌入。这样一来,骗局还能多持续一阵子。
但是,当报纸报道庞兹已经破产的消息之后,挤兑风潮一发不可收拾。泡沫终于被戳破了。
很有意思的是,墙倒众人推。当庞兹的失败变得不可避免时,他的许多员工在挤兑风潮中伪造票据为自己兑付。
那些庞兹从别人手中骗来的钱,又被他的员工骗走一部分。
后来,庞兹再也没能复制自己曾经制造过的骗局神话。1949年,庞兹死去时,身无分文。
小结
庞兹是个“好”骗子,但却不是个好作家。他的自传算不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但可以让我们了解,庞兹如何看待自己的骗局和一生。
在庞兹的自传中,他承认自己失败了,但只是暂时失败。他相信只要还有希望,就会有新的未来。
当然,他希望中的新未来,再也没有来。
从“庞氏骗局”至今,百年时光已过,庞氏已死,而骗局还在不断更新换代,卷土重来。
简单来说,所谓“庞氏骗局”,本质上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用新冤大头的钱支付老冤大头。
当年的《华盛顿邮报》称,“庞兹是这个时代渴望一夜暴富的金融者的典型代表。”
一夜暴富的愿望可以有,毕竟“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各路小资都会做做中彩票的白日梦。
但当你需要把真金白银交出去时,请一定要警惕。不合理的高收益、稳赚不赔等保证背后,满满都是阴谋的味道。配合骗子表演的,是人们的贪婪。
(1)根据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资源人脉,市场渠道拓展;
(2)服务企业领导孩子入学择校,就医绿色通道,以及积分落户(主要为上海地区);
(3)企业综合财税筹划,落户园区返税合作(地方所得次月返税80%);
欢迎关注:董事长助理
助理微信:26931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