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海归”中概股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美

2017-04-15 王剑辉 中新经纬



作者/  王剑辉


近日,以360为代表的一批中概股公司回归A股申请IPO,引发了极大关注,美股和A股中概股概念板块也集体飘红。我们看到,一些人就像当年崇拜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一样热捧“海归”中概股,那么到底“海归”股是否值得全情投入、重仓拥有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千年以来,赴海外上市成为少数中国企业推动现代企业治理、试水国际金融市场、树立企业品牌和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手段;这些穿上“西服”的本土企业多年来一直是A股投资者可望而不可即的投资目标,大家甚至抱怨好企业都到境外让洋人分享增长成果了。虽然不少H股和N股公司也登陆A股,但它们多属于传统行业的蓝筹公司,在炒作方面的想象空间有限。随着巨人网络、分众传媒、完美世界等科技传媒公司通过私有化离开海外市场、在A股市场上借壳上市,奇虎360、药明康德、易居中国等在完成私有化后直接申请A股IPO,我们终于看到了中概股“连人带马”、成群结队地回归本土市场,成为触手可及的投资品种。不过,在海外渡过金的并不一定就是个绩优股。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到底该如何甄别呢?

笔者以为,首先,要看企业基本面和市场表现是否有“过人之处”。整体来看,中概股至少在业绩方面优势不显著。据统计,目前约有324支中概股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地正常挂牌,它们在2012-2016年的摊薄净资产收益率(ROE)中值一直保持在4.08%至4.97%之间。这种盈利水平似乎没能体现出中国的经济增速和上述企业的先发优势,也不如海外企业的同期表现(纽交所上市公司的ROE中值在8.93%-9.30%之间,纳斯达克公司在4.48-5.09%)。观察更早的数据就会发现,中概股的表现似乎呈现下滑趋势。在中概股密集上市的2006年和2007年(每年上市31家),ROE中值分别高达19.64%和14.50%;在金融危机的2008-2009年间,ROE回落至7.64%至9.65%,2011年继续下滑至6.08%。相比之下,A股企业表现略胜一筹,已经公布2016年年报的1383家公司摊薄后ROE中值7.42%,此前的四个年度ROE在7.73%和9.38%之间。2007-2011年间,部分上述公司的ROE中值在8.4%至10.67%。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各自的市场表现方面,中概股与当地市场和A股市场相比也显得底气不足。从2010年4月至今,全部中概股的累计涨幅中值仅为-30.4%;约62%的个股累计下跌,其中140家累计跌幅超过50%;仅有17%的股票涨幅超过100%。同期美国纽约交易所2065只股票中,涨幅中值为63.8%;约27%的股票累计下跌,239家跌幅超过50%;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占比39%。纳斯达克 2607只股票中,累计涨幅中值33.6%;38%的股票下跌,570只股票跌幅超过50%;34%的股票涨幅在一倍以上。A股3100家非ST公司的同期涨幅中值为83.3%,15%的股票累计下跌,其中37家公司跌幅在一半以上;45%的股票涨幅超过一倍。虽然股票涨幅受到市场资金、投资者偏好、监管政策等多方面条件影响,但核心决定因素仍然是企业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其次,要再进一步观察已经私有化退市、即将或正在成为“海归”的中概股,看看它们是否与众不同。目前这类股票共有57只,大多集中在互联网应用与社交、传媒娱乐、健康医疗、商业服务等A股市场上的热门领域。在它们集中上市的2007-2009年间,ROE曾一度达到10.08%-13.51%的较高水平;2010-2011年即放慢至7.89-9.07%,2012-2015年继续下滑至4.47-6.95%;虽然好于中概股和纳斯达克公司的整体水平,但与A股相比优势仍然不明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意思的是,2016年就已有不少企业开始了回归之旅,有几家已经大功告成,这一年的年报忽然显得亮丽喜人,ROE中值达到10.93%,这种改善未能在国内经济状况和行业发展格局上找到充分解释。在股价方面,上述股票的表现略好于其它中概股。尽管这些企业所在行业属于朝阳产业,盈利模式也最先得到肯定,经营也相对规范稳健,但当地市场对于它们的新鲜感和预期却在逐年淡化,持有意愿相应弱化。其表现之一就是估值水平的下降。2006年,这些公司的市盈率中值16倍,到了2010年降低至12.1倍,2014年时还有7.6倍,最新的统计仅为1.96倍(所有估值和行情的数据未经调整,数据来源:wind)。更换上市地点、增加融资是否可以彻底改变企业的发展前景值得商榷。

   
从实现“回归”的几家公司看,A股市场给予它们的定价还是很“慷慨”的。静态市盈率最低为24倍,最高为68倍。多数投资者似乎没有在意这些企业实际上已经不算“年轻”,它们的高成长期在海外上市期间已经基本结束,回归之后是否能够迎来“第二春”还是个未知数。从股东的角度考虑,回归A股获得高估值显然符合自身利益;但作为A股投资者则要考虑一下跟风的代价与回报。部分机构投资者已经在喧闹声中悄然套现离场,比如在“分众传媒”的机构投资者中,一般法人的持仓由2015年底的155.63万股降至2016年的零股。同期,紫光学大的基金持仓由567.8万股降至163.0万股。多数“海归”公司的股东户数经过数月之后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股价也在震荡下行。(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

 

王剑辉,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宏观行业趋势和市场策略,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证券业协会和深交所奖项。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新经纬”




 这些热门文章你或许也喜欢! 

房没买成中介费还不给退,爱屋吉屋这不是霸王条款?


《人民的名义》作者周梅森:我是大风厂职工原型,半生积蓄被掏空


刘士余痛批高送转:上市公司为何对它乐此不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