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jwview Intro 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新媒体,以“权威、前瞻、专业、亲和”为特色宗旨,及时传递中国经济资讯、解读财经政策、讲述财富故事,打造精英的财经资讯平台。 日前,百丽国际将被私有化的新闻引爆了各大媒体,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鞋业规模最大的公司,百丽国际曾经连续12年雄踞中国女鞋销售榜首,顶峰时期市值高达1500多亿港元,到如今不但被低调甩卖,其私有化的运作也提上了日程。有人说,鞋王“卖身”背后,是实体经济的没落。笔者认为,这更反映出了传统产业迫在眉睫的转型紧迫感。 百丽门店。(图片来源网络) 不管你信不信,消费者已经变了。 随着人均GDP的快速增长,中国正迎来消费升级的新时代,消费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衣、食”需求已经基本满足,而“住、行、康、乐”的需求在快速的释放,在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都在迅速扩大。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90后已经成长为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消费习惯已经让中国消费市场既有的游戏规则发生变化。 面对这样的消费升级,百丽国际显然没有跟上消费者的步伐,没有及时满足消费者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也未能适应消费升级下的市场需求。百丽国际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盛百椒也曾说过,消费者对鞋品类需求出现很大改变,开始重视性价比、便利及个性化。 然而,即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也未必能及时适应这种趋势。百丽国际虽然拥有众多品牌,但是无论从年龄层、风格来看都没有太大的分别,众多的品牌没有形成区隔,很容易迷失在目前这种追求个性化、多元化时尚的时代,再加上国外品牌的不断涌入以及国内新生品牌的成长壮大,百丽国际的沉沦似乎是不可避免。 成也多品牌,败也多品牌。 “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 这既是百丽国际当年的豪言壮语,也是疯狂扩张的写照。2010年到2012年期间,百丽国际全年零售店铺分别同比增长了2355、2983和2614家。截至2016年11月30日,百丽国际在国内共设有20630家零售店铺,其中13145家为鞋类门店。 百丽旗下部分品牌。(图片来源网络) 在疯狂跑马开店的同时,百丽国际的品牌也在迅速扩张,不仅拥有同名旗舰品牌百丽(Belle),还有STACCATO、JOY&PEACE、Millie's、Jipi Japa、美丽宝、Tata、天美意、森达、百思图、SKAP、15MINS、map by Belle、FATO等14个自营鞋类品牌,还代理了Bata、Clarks、Hush Puppies、Mephisto及Caterpillar等鞋类国际品牌,另外还代理了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匡威、美津浓、摩西、SLY等国际运动服饰品牌在华业务。多品牌优势为差异化市场进入提供了品牌保证,一方面成就百丽国际鞋王的江湖地位,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隐患。 但是,这种多品牌背景下的产品定位并不十分清晰,同时多品牌势必带来设计创新成本的成倍增加,以至于最后百丽产品款式更新慢成了市场的共识,这势必造成消费者不断流失,更别说持久的青睐和偏爱。最后,百丽国际对其多品牌战略过度自信,意图通过多品牌战略占领所有市场,但是产品又过于大众化,最终的结果反而成了高端客户看不上,低端客户买不起,更别说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图片来源网络 电商来了,百丽却不在风口上。 电子商务在我国迅速发展,不断改变着零售业和制造业等传统实体经济的版图。2013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到1.85万亿,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16万亿元人民币,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6%,成为带动零售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远高于百货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等其他零售业态的增速。得电子商务者,得天下,已经不再是一个传说。 但是,百丽国际太过于相信渠道为王,并没有想好应对电商冲击之策。从2009年开始,百丽国际开始布局天猫、京东等平台,随后相继成立了淘秀网、优购网,之后淘秀网合又并至优购网。令人惋惜的是,这几次触电尝试最终都未形成气候,直到今天也未能形成明确的电商发展策略。 百丽旗舰店截图。(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靠实体产业起家的企业,百丽国际的触电反而是“左右逢难”,一方面要保持既有线下渠道不受冲击,另一方面还要获取线上优势,两只兔子同时抓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百丽国际内部电商与实体的碰撞也是公开的秘密。 另外,百丽国际的生产也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没能抓住互联网+的尾巴,实现柔性制造,以工业化的流水作业,生产个性化的定制产品。电子商务来了,新业态一个接一个飞起来,甚至红领西装这样的传统产业也通过转型飞了起来,而百丽国际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感叹昔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如今,高瓴资本集团接盘百丽国际,资本牵手实业,或将开启百丽新的征程。(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相均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曾任韩国庆熙大学管理学院科研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等领域研究。 免责声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新经纬” ✦好消息!北京中介全面下调中介费! ✦【微视频】农贸市场?秀水不服! ✦感谢那些坚持低价包邮的店家吧,因为快递费又要涨啦!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