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如何迈好第一步?六位部长有话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如何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新闻联播》近日推出的系列报道,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财政部部长刘昆,一起听听六位部长怎么说。
经济: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持续恢复,稳定回升”,谈及2020年的中国经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用这八个字进行了概括。到了2021年,中国经济应该怎么干?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宁吉喆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本点,一方面,,推动养老、托育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围绕“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谈及今年的宏观政策,宁吉喆介绍,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要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延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稳定市场主体的政策。此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建设债券等投资政策将保持稳定。
科技创新:组建国家实验室,实行“揭榜挂帅”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排在首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要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目前,科技部正在加紧研究部署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战略节点。与此同时,王志刚表示,科技部还将加紧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瞄准关键核心技术。
创新制胜,关键靠人,王志刚表示将实行“揭榜挂帅”“业主制”“里程碑式管理”等制度以释放人才活力,“把评价作为一个指挥棒,不是看帽子,不是看资历身份,而是看是不是真的从事一线,是不是真正在科技上直接作出了一些贡献。”
生态环境:抓紧减污降碳
近几年,北方雾霾天少了,蓝天白云多了,这或许是很多人的切身感受,环境问题始终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到“深入”,一词之差将带来重大的转变,碳达峰行动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如何展开?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十四五”触及的生态环境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攻坚战要进一步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黄润秋介绍,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加紧编制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因此碳达峰行动面临巨大的挑战。黄润秋还表示,2021年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利用市场机制倒逼企业技术创新,降低碳排放强度。
粮食生产: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要害中的要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为重点任务。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粮食生产也要立下“军令状”:保证粮食的总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尽可能保证稳中有增。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唐仁健指出,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的翻身仗,以更好地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要加快实施种源“卡脖子”的攻关,力争缩小像玉米、大豆、生猪以及奶牛等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推进种业创新,一方面要建种质资源库,另一方面要加大国家现代种业基地建设。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唐仁健表示,一方面要确保耕地的数量,遏制耕地的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同时还要大力提升耕地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今年还要建1亿亩”。
产业链供应链:确保不“掉链子”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不“掉链子”呢?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今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着基础不牢、水平不高的问题,某些关键环节还存在着“卡脖子”风险,“补短板、锻长板”势在必行:“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产业链。”
在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肖亚庆指出,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还要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减税降费:“减法”正在换来“加法”和“乘法”
2021年我国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重点支持哪些领域?“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财政部部长刘昆指出了今年我国财政工作的关键词。
刘昆表示,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要注重节用裕民,落实好“过紧日子”的要求。同时,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刘昆介绍,近年来,政府收入的“减法”正在换来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下一步,将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帮扶企业再‘送一程’。减税降费政策是制度性、持续性的,多年实施下来,叠加累积效应越来越大,企业减负也会越来越明显。”
刘昆介绍,2021年中央财政将优先安排地方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往 / 期 / 内 / 容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