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新创业练好内功方可开新局
中国已开启“十四五”发展新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这为海归人员深化创新创业指引了方向,也是做好“十四五”海归人员创新创业计划的根本遵循。
集群环境效应明显
受疫情影响,大批中国留学生回国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有多达80万名留学生回国,比往年大幅增加七成,其中,超过六成有硕士学位。
在中国就业市场压力加重的情况下,海归人员工资大不如前。同时,随着国内大学生群体竞争力增强,他们与海归的优势差距正逐步缩小。但是,海归人群在语言、国际视野,特别是国际业务方面具有优势。
在此大背景之下,很多海归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创业,这一人群约占海归比例的75%,且海创企业聚群效应显著。
截至2020年年底,海创企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上海以20家海归创业上市企业数量占首位,北京以14家次之,深圳以10家排第三位。从海归创新创业企业总数看,深圳名列第一,无锡次之,北京、天津并列第三。
2018年后,海归背景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逐渐超过互联网行业,排行前三的分别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互联网行业。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疫苗研发以及核酸试剂的研发等海创企业集群效应明显。
当前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正在经历深刻重构,从趋势看主要发生在四个方面:关键行业回归本土;区域合作深化;分散化以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跨国企业布局强调贴近客户和市场生产,内需市场在吸引供应链布局中的重要性迅速上升。中国众多企业创新创业自强都遇到不小挑战,因此,新一代海归创新型企业家的培养尤为重要。
亟须国家和市场力量支持
创新活动的特点决定了既要有活跃的市场机制,又要有相应的制度设计以匹配创新的内在规律。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在依靠市场体系充分动员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的联合推动。
纵观其他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十四五”时期,中国海归创新型企业家的孕育要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商业化有机结合的关系,可从以下三个方向努力:
1
要善于沉淀技术,有向上游进军的意识和跨界竞争的能力,实现上游核心元器件的本土化供应是大方向。全球分工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化,区域型及关联型的模式可能会成为主导,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将是发展趋势。在产业链变短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摊薄效应也将受到影响,谁能掌握上游技术和上游核心元器件,谁就能占据主动地位。
INTRODUCE
2
要保持技术创新动力,不要被资本过早绑架。技术创新型企业初始规模往往较小,需要与中下游的大公司做更深度的绑定。技术创新的活力是创新型企业的根本,如何在获得发展支持的同时保持技术创新的独立性和可持续性是对海归创新型企业家能力的考验。
3
要会借政策东风,全面提升能力。对创新型企业而言,拥有核心的源技术至关重要,综合开发下游的终端制造以及云端应用平台、渠道与品牌的全面能力,是商业成功的关键。在国家大力推动以产业链为单位的规划和管理背景下,具备国际视野的海归创新型企业家要如何更好地利用国家政策使自身拥有端到端的打通能力十分关键。
INTRODUCE
往 / 期 / 推 / 荐
共设1349个专业!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
“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这场委员通道关注教育、创业、芯片……
关于开展“2021年创新中国品牌高峰论坛”创新中国品牌示范企业遴选活动的通知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