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福利校长|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卓越引领的教育模式

中国双创 2023-08-18


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正式在广州启动之际,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哈尔滨剑桥学院校长张福利教授做了题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卓越引领的教育模式”的报告。张福利教授多年从事新工科育人体系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增量教育,先后发表了《什么是创新创业4.0?》、《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工科是高等教育范式转移》、《中国高校的第一堂金课》等相关研究文章,也是PBLIE金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创建人。报告从新工科人才要求、人才特征和国际社会“大”字型人才培养对创新创业创造育人体系的启发出发,引出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概念、产生的背景、来源、人才特征等新思路,总结了12年的探索经验,分享了创新创业创造育人体系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政产学研用就创”一体化育人模式、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实习实训、课堂教学模式等内容,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和好评。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张福利,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博导,哈尔滨剑桥学院校长,政府特贴特聘专家,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成员,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创新创业分会理事长,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职业生涯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硅谷全球创业者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互联网+校企联盟副主任兼东北区主委,教育部评估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领军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辽宁省高层次领军人才,中国产业经济行业十大创新人物。


 第一部分新工科及人才特征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首先,非常感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的邀请,也由衷地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的器重和厚爱,让我能有机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并参与了“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宣言的起草工作,这是定位于创新创业创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业性高端智库和高品质交流平台。通过和徐飞校长的沟通和学习,我也把近12年来对创新创业创造育人体系进行了总结,并形成了今天的报告内容。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与国家政策、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高等教育也发生了深度的变革和创新。随着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和范式转移,高校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交叉研究院、新工科等“四新”(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的建设,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兴起,高等教育正在进行更新、升级、继承和创新。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正式推出新工科建设,通过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不断深入和完善。新工科提倡专业和产业对接,建设新兴技术产业专业,通过学科交叉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技术优秀、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新工科人才一般分为创新型、工程型和技术型,校企合作是培养路径,产教融合和跨界培养是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和跨界培养的交叉部分就是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内涵,包含了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学科交叉、团队合作、项目教学、平台育人等新机构、新范式、新理念、新要求和新路径。新工科人才除了具有交叉性、实用性和应用型等特点,还具有一专多能、技术优秀、懂管理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国际社会“大”字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和实践提供了研究基础和可借鉴的参考。



 第二部分关于创新创业创造人才的思考



2021年9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21〕35号)》,纵深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中国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困难与瓶颈是什么?我们从2020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数据调研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和高校教师评价差距最大、最一致的问题是“缺乏行业引导和支持,学校和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较差”;其次是“学校办学理念、专业定位与设置脱离企业实际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互动不合理,难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企业和高校分歧最大的是“缺乏新技术融入、知识更新缓慢”,高校教师对“学生和教师评价制度单一,无法激活学生和老师”的不满意度要高于企业。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工科人才的培养,脱离企业需求的根本原因是高校固步自封、与时不进、教改不改、人才两“忘”(忘了和用人需求对接,忘了和产业行业对接)。

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否能解决以上问题?知识从发现到实际应用的周期大大缩短,复杂性、多维性、生态性、融合共生性等全新的产业发展特性已经形成,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培养可以推动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将以成果检验为主,所以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检验新工科育人成效的金标准。以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城市的影响为例,集成性、颠覆性变革正在发生。工程教育模式分为三种:工程技术教育模式(工程技术教育主要奉行“实用主义”并服务于工业化),工程科学教育模式(工程科学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具备一定学术创新能力),卓越引领教育模式(技术进步除了更加依赖新的科学发现,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因此,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卓越引领的教育模式。应包含跨学科教育、无边界教育(打开学校、学科和学习三个边界)、多融合教育(思创融合、科创融合、专创融合、产创融合、就创融合)。

所以,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式转移,从人才培养而言,“创新”是一种高阶素质;“创业”是一种高阶能力;“创造”是新时代培养优秀卓越人才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卓越引领教育发展


 第三部分创新创业创造育人体系的探索



从以上分析来看,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应该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明确、意志坚韧、思维活跃、理念新颖、善于学习、知识丰富、乐于实践、创造能力突出的特征。他们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人格的有机结合,较常人拥有更加旺盛的创造欲望和更加出众的意志品质。

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知识、素质和能力,这也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前瞻性课程目标、做人、做事的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等。在数字化时代,各种边界逐渐被打破,各主体包括高校、政府、城市、产业和行业等更可能发生交互协同,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更应该采用政产学研用就创“一体化育人模式,以完成产品的开发及设计、技术创新与工艺改造为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创造导向的卓越教育课程模块。在实习实训环节,就业体验前置、生涯教育前置、创造体验前置,问题导向教学,实现“六真”。我也用12年的时间,在民办学校进行了DCL和PBLIE课程探索,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创造式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们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及领导力等卓越教育相关的素质和能力。

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刚刚起步,需要更多的高校探索和实践、更多的专家和学者深入研究、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参与,汇报内容不当之处,也请大家批评指正。最后,我用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中徐飞校长的原创金句结束我今天的报告。惟“创新”者进,惟“创业”者强,惟“创造”者胜。谢谢大家!







  往 / 期 / 推 / 荐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李克强考察市场监管总局并主持召开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工作座谈会

如何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不断开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新局面

申报|关于开展2021年创新型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及贴息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北京发布“科创十条”政策 最高奖励企业千万元
第七届“互联网+”大赛落幕,看一支“敢闯会创”的青年生力军诞生
@大学生:创新创业,有这些给力举措!
李克强:推动双创不断迈上新台阶 汇聚推动经济发展的澎湃力量
助力第三方服务机构迎来新机遇 新发展 中国双创在行动
教育部: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将加大财税等扶持力度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将于10月19日启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来源:中国双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