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承“非遗”文化,“造趺”闪亮舞台

造趺

《镇海县志》记载:“造趺,两人为一对,由10岁左右儿童扮演各种戏剧人物,站于成人肩上,称‘天盘’或‘上盘’,肩负者称‘地盘’或‘下盘’,负童而走,随锣鼓节奏,摹拟戏剧动作,上下配合默契,流行于穿山一带。”

造趺在柴桥穿山已有百余年历史。曾经的穿山小学并入柴桥实验小学后,传承造趺的接力棒也就随之交接。由于造趺里的“天盘”是站在成人肩上进行表演的,对年龄、个子有严格的规定,所以需要经常更换小演员,柴桥实验小学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传承造趺这项传统文化的责任,并于2009年正式成为宁波市传承基地。




造趺一直是庙会上深受欢迎的民间艺术项目,五对装扮一新衣着鲜艳的金童玉女高高在上,威风凛凛,加之技巧惊险,还有精彩剧情,也被称为“流动的戏台”,人们常说:“造趺一出来,场面就热闹。”



省级非遗传承人周德兴老人作为穿山造趺的第五代传人,他已培养出了第七、第八代艺人和艺苗。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造趺代代相传。

我校造趺社团的指导老师周翠珠的技艺是从周德兴老人那里学来的,每周一次的课程,周老师总是指导的格外用心。


图为周老师指导我校学生(右一)


2010年5月8日,穿山造趺作为“五洲大港,快乐启航”专场综艺表演的压轴节目出现在上海世博园浦西园区城市广场,我校10名稚嫩的小演员站在成年男子肩上,唱、念、做、打,表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传统经典剧目,一时间,他们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我要让我的女儿也来跟你们学习"造趺"!”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曾对该周翠珠老师说。


2011年,我校被评为北仑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造趺”传承基地。


如今,造趺的名头越来越响,经常应邀参加一些重大活动演出。


上周五(10月27日),在北仑富邦世纪广场宁波市第四届阿拉非遗汇·魅力港城启动仪式暨“甬上风韵”宁波市优秀民间文艺大展演,我校学生展现了“造趺”的风采。










愿“造趺”这样一种珍惜的传统文化,在柴桥实验小学这一方沃土上代代延续,薪火相传。



摇落阵阵桂花雨,打造鲜活教科书

柴桥实验小学区运会获得佳绩!

呵护心灵,守望成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