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也破产?!为什么我喜欢的一切都会消失...
脆弱发质专用的蜜桃味洗发水
“从小我最喜欢的餐厅会倒闭,
我最喜欢的设计师会破产,
我最喜欢的书店会停业,
我最喜欢的酒店避世隐遁
我最喜欢的人们
都是孤胆英雄
我喜欢一切又小又贵又好
又没人知道的美好
和你一样
我最舍不得和世界
分享我小心翼翼的收藏
最后 他们都不见了”
我曾经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你用自律换自由里写过上面的话,这是我做Broken Zoo的初衷,
破产动物们,今天等到了全球我最喜欢的精品百货要破产了。。。
今天早上我正坐在高铁上和女朋友唠嗑
突然收到老公发给我的Barneys要倒闭了的消息
如遭雷击
我跟正坐我身旁吃柑橘的大米说了,她也心碎了,我们去纽约首选就是去Barneys。
新闻原话是
“Barneys旗舰店的租金到期后,
从1600万美金,飙升到3000万美金。
Barneys正在寻求破产保护,几周内就会向法院递交”
当时我跟我女朋友说了,她也如遭雷击,说Barneys是她全美国最爱去也是唯一能买得到东西的百货,如果Barneys倒闭了,那以后岂不是去美国什么都买不了了么
美国高端百货的接连破产,绝对不是没有预兆的。
我有个女朋友她在tata harper的纽约BG店驻店培训,从美国华裔移民的角度,去年她就跟我预警了美国的零售业受到租金暴涨和电商冲击,会遭遇一大片的破产关店潮。
我记得去年的数据,去年一年,全美的百货就关掉了2千多家。
她跟我说皇后区的万豪也关了,不是生意不好,是生意太好还是亏,房租涨,人工涨,利润跌,怎么挣钱,生意越好越亏钱,生意不好直接倒闭
为什么同样是受到
电商和假货的疯狂打击,
中国的零售业
为什么没有那么惨呢?
因为中国的零售业和美国欧洲的百货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我最喜欢的美国的Barneys和法国的LBM为例,只要你受到开店邀请,百货会以5折的成本buy out你的货品,而品牌方需要承担BA的工资、培训和选货选品的督导。
对于一个生意稳定的成熟品牌来说,店铺的运营成本,不包括装修和店租,人员加上乱七八糟的隐形开销,大概占了销售额的20-25%,
海外的这种买手制模式,对于品牌来说,大体上是保本的,并不会亏到肉里去,毕竟商场以5折的价格把货品买走了,
品牌只需要通过Ba的销售绩效、考核,培训和活动配合,以及选品的辅导,来协助商场务必把他们定的货卖掉。
如果卖不掉,商场就要赶你走了。
这就是为什么巴黎LBM的香缇卡,全靠中国代购,中国代购不买,柜就垮了。
不要觉得这很残酷,这样的模式,比起中国零售业来说,简直nice 到不能再nice。
欧洲和美国的百货,还是花很多精力心血在不断的发现new talent,不断发现新设计师,新小众品牌,只有保持百货品牌的调性和基因,不断为顾客提供差异化的精细化选品,才是大百货买手的使命和热望。
这和我们创立大眼睛买买买的初衷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买手制的小众高端精品店注定会面临逼仄的窘境,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同样的初心,逃不开同样的困境。
Barneys当年一战成名,发现了Armani,成就了后来意大利时装界之光,但伯乐的角色并不好扮演,大买手们花那么多时间和心血发现品牌,用渠道做背书的方式,给新品牌赋能,
结果呢,品牌红了,势必会离开渠道,如果哑炮了,势必已经被代购和假货毁掉了。
Colette是怎么倒闭的?不是是不断发现最新最美的设计,却没有吃到任何红利,最后只能倒闭。
而在中国呢,零售无论是百货模式还是shopping mall模式,和品牌的合作本质,都是商场躺赢挣钱,谁坪效最高谁进,没有什么额调性,复制新品牌一说,就看财务数据。
进商场,就必须交底租,根据你的大小位置价格不一样,类似于“一房一价”,
北上广香港的一线百货,无论市口好不好,最小最小的豆腐块三四十万起,就算你这个月一瓶都没卖出去,你也得交这三四十万。
而实际上,豆腐块是不会留给新品牌的,
稍微看得上一点的柜,六七十万底租都很正常,连三里屯北区市口好一点的店铺,月租一两百万都很正常,怎么赚得回来呢?毛利得多高才能挣回来啊
除了底租之外,还得抽佣金扣点,抽20%,30%,看你怎么谈,国内的老牌零售业,deal家家都不一样,不透明,就靠关系了,但无论拿到多好deeal,都是亏的
因为你还得花一大笔装修费,小豆腐块也得大几十万装修,但凡你们觉得很美的柜台,类似于diptyque,欧龙,兰蔻之类,100-300万装修费算是很节省了,装成旗舰店那种一个大豆腐块,300-500万都有可能。
商业装修和我们家里装修不是一个概念,成本高很多。
总之,最后算来算去,如果你一个品牌,想要在一个一线成熟的商场百货生存下来,即便是拿到一个很小位置很不好的坑位,你必须有65%的毛利,极高的效率和市场热度,不算装修费,才能勉强打平不亏钱。
这就意味着,买手店是不可能挣钱的,化妆品类的买手店,行业的产品净毛利也就30多点,开一家赔一家,再加上高昂的装修费,简直就是血赔,赔到骨头里。
除非,买手店里的众多品牌都是你自己的,用渠道的皮儿,做自有品牌的模式,反复拦截,你怎么挑,都是我的牌子,类似于Space NK模式。
像连卡佛这种就更惨,服装行业,小众设计师提前一年订货,开季前几个月到货,买货价格大概35-5折之间不等,漂洋过海运过来,税,仓库,流转,人工,乱七八糟弄完,好容易上架了,离打折季节也没多久了,所以连卡佛的那些5折,3折的小众设计师衣服鞋子都是赔的,赶紧得卖掉,再不卖掉每天仓库的费用高到你睡觉都睡不着。
但连卡佛为什么能活下来呢?
因为人家是房地产公司啊,人家的亲妈是九龙仓。
就像711的本质,根本也不是开超市,人家是地产公司。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香港的连卡佛和大陆的连卡佛选品差那么多了吧?
新品牌开线下旗舰专柜,注定是赔钱的,所以一线商场无小众,你以为的所有小众背后,都有牛逼的金主爸爸,赔钱赚吆喝养着,烧钱,一直烧到你能自给自足。
LVMH买了丝芙兰,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赔钱的,赔的一塌糊涂,9年后终于成为了集团摇钱树
怎么弄的,渠道只有成为品牌主,这笔账才能算得过来。
渠道如果只是渠道,尤其是精品买手店,血赔,比做慈善还赔得狠。
所以人家Space nk疯狂收购品牌,只有把品牌变成自己的,商业逻辑才能自洽。
你看欧洲,有很多很多小而美的精品小众品牌,星星点点落在乡间,你在巴黎往南走一走,开车每20分钟就能遇到一个小众版的欧舒丹,小众版本的diptyque,这类无名宝藏品牌在欧洲能5年、10年、15年、20年活得小小的,好好的,
但在我们国家不可能,渠道才不管你有没有情怀,一上来就得让你交租金,进场费,上架费,高佣金扣点,根本活不下去。
你看刚刚被联合利华以5亿美金收购的Tatcha,是一个美国的华裔女孩创立的品牌,在美国那么多百货开那么店,按照中国的逻辑,早就已经赔到血槽了,
但是人家美国百货是5折进货的呀,品牌方只需要做培训,雇ba,管理,做营销,品牌建设,协助百货把他们订的产品卖掉就行了呀。
所以你现在理解,为什么咱们国内大商场根本看不见什么小众了么?
所以,咱们的商场也不会倒闭,但会有无数的小品牌倒闭。
所以,精品小众买手店的商业逻辑,是无法自洽的。
注定赔钱,注定死,注定是一宗做不大的情怀生意。
这本来也不是new money玩得起的生意
请珍惜你喜欢的
还在硬扛的小店吧
风雨萧条的行业血洗大潮里
摇而不倒,
是多么珍贵
且买且珍惜
家里没有矿
只有店
这里也能找到我
如果你误入自留地
不知道我是谁
戳阅读原文
我的官网
www.yuxiaoge.com
点亮下方的好看
让更多同类人
感受到光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