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再无假洋牌,中国正在买断全世界

于小戈小号 咕咕自留地 2020-02-16

全年最低价

双十一限时538
重新恢复年轻肌

今儿我正在会上

一个投资人朋友给我打电话:


“你知道XXX把XXXX的商标恶意抢注了么?

“What?

“就是去年你说这个牌子会大涨,建议早点入手,结果一堆人恶意抢注商标。

品牌自己要进中国了,发现被抢注,

坐地起价,威胁老外你卖也得卖,你不卖也得卖,你不卖我就在中国直接做,你出多少新品,我都给你一模一样做出来,没有什么化妆品,中国做不出来”


“What the f*ck?


叹气,

我十几年来,小心翼翼的在欧美品牌圈输出“中国人并不像你们想象得那样”的价值主张,一朝全被毁,创始人必然会对我说:Hugo,你看,我说的吧,你们中国人能copy全世界。


大眼睛有个老业主做小众高端家居买手店,常年飞米兰、北欧,看全球一线的设计师家具展,在展厅刚拿出手机想拍,就被拦下

女孩问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买手都在拍?

老外问你是从广东来的么?

她说是的

“Oh No!they can copy everything ”


人们总是说中国人是最聪明的,只是不同人会把聪明用在不同的地方。

最近也不知道是哪门子风刮的,几乎每周都有做并购的,辗转托人来找我咨询,如何收购海外品牌。


这件事,早几年韩国人已经干完了。

韩国人疯狂在欧洲买牌子,买回去重新rebranding。

很多意大利、德国的老牌国民品牌,都被韩国人买回去,包装成网红品牌,对接上韩国人超强的供应链和对中国市场的辐射效应,迅速放量走水。


在买牌子这件事上,有些人已经淹死过好几回了,而有些人,是刚下河学游泳,而我是隔岸观火很多年了。


我最初知道“rebranding老牌复兴”和“incubator孵化”,是Tod‘s的创始人Diego della valle,那是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前,我还没当上主编,还只是个时装编辑,起码得七八年前了。


是他告诉我,意大利时尚大佬们是如何用资本和盘根错节的资源人脉,向消费者输送源源不断的luxury new blood。


Diego della valle,联手法拉利(跑车)家族和Le Perla(内衣)家族,共创了品牌基金,收购、投资、孵化、重塑,选择能传承复兴意大利传统文化的小品牌,运用Tod's Group成熟的品牌运作体系,庞大的销售网络、强大的营销资源,当然也包括堪称欧洲皮革心脏的马尔凯大区,引以为傲的供应链资源,帮助家族基金的portfolio brand,弯道超车,迅速成长为业界新星。


作为LVMH的个人股东,他深谙奢侈品行业寡头的收购风向,2001年被LVMH收购的acqua di parma就是他们成功操盘的明星项目。


但后来他收购了Chanel的终生劲敌,世界时装史上的神级设计师品牌 Elsa Schiaparelli,品牌复兴的难度太大了,恕我实在想不出,除了John Galliano和Christian Lacroix,还有谁有能力复兴Elsa Schiaparelli。


但这两位又是出了名难以驾驭的主,Galliano得罪了犹太人,就等于得罪了半个高订圈的座上客,而Christian Lacroix做设计从来都是挥金如土,把自己给搞破产了。以Diego della valle的人性,他喜欢的设计师都是像Derek lam和Alessandra Facchinetti这类乖乖听话优等生,他不喜欢“失控”,狂浪不羁的艺术家型设计师,并不适合Tod's集团。


更何况,神牌复兴太难了,就像斜裁女王Vionnet的品牌复兴之路,也崎岖异常。

做品牌复兴,一上来就买神牌,难度系数太大了,买下了Lanvin的复星资本,至今为止也不知道这块玉该怎么雕,当年被扫地出门的天才设计师Alber Elbaz倒复出了。


言归正传,DDV跟我讲过投牌子的逻辑,怎么选,怎么投,怎么复兴,后来几年他想在亚洲投新锐设计师,跑来中国看了好几次。


品牌是有生命周期的,如果不是DDV以4.15亿欧元价格收购了自家代理的Roger Vivier,在千禧一代成为奢侈品新消费主力时代更迭之际,整个Tod's集团旗下品牌的生命周期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在阳光灿烂时修屋顶,趁着自己还红着赶紧带新人,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和品牌,都一样。


自从知道了品牌并购、老牌复兴等资本运作方式后,我很留意女性消费领域的每一起著名收购。


去年,争得沸沸扬扬的Tatcha,今年终于花落联合利华,5亿美金收购价,上一个财年7kw美金销售额,PS 7倍。(Pr数据,实数不详)


和联合利华抢Tatcha的是资生堂,资生堂没拿下Tatcha,就干脆加速拿下了Drunk Elephant。


今年夏天Drunk Elephant还在辟谣说,不卖不卖不卖,9月竞标结束,很快就宣布了,收购价8.45亿美金,对外号称2018财年销售额2亿美金,显然是Pr数据,我查了美国的媒体,他家创始人自己说的,2019年有望破亿(美金),所以,这么算下来的话,8倍。


Drunk Elephant这一轮雅诗兰黛也参与竞标了,所以,价格不便宜也正常。


四大集团频繁出手买牌子,但各自收购品牌的逻辑不同,收购以后的运营策略也不同。

从消费者的感知上看,资生堂收购的牌子,taste最好,资生堂收购了Laura Mercier、RéVive和Serge Lutens,都是小众之光,但Revive收了没多久资生堂又卖掉了。


去年资生堂收购了Olivo Laboratories,可见日本人是知道自己国家抗老有短板的,拼命的买欧美产品力强,壁垒高,研发强的牌子,就像花王买了Oribe一个道理,这几年资生堂买的牌子都是欧美,且都是产品力强,自然复购高的。


资生堂收购的牌子,都一个特点,都是悄咪咪的收购,买来不动,不参与欧,不改造,不运营,还是维持原状,不会做像欧莱雅当年买小护士输血卡尼尔那类“战略协同”,其实欧莱雅买小护士,就是为了买她的渠道。


联合利华呢,也是频繁出手,其实我能理解为什么最后是联合利华买了Tatcha,Tatcha其实并不适合资生堂,资生堂完全可以自己做一个Tatcha出来,产品壁垒并不强。


纵观联合利华这几年收购的品牌,Dr Roebuck’s、REN、Kate Somerville Skincare LLC、Dermalogica、Nutrafol(头发营养补充剂)、Murad、Garancia(药妆)和Hourglass(彩妆,就是那个五花肉), Graze(健康零食)。


联合利华今年频繁出手,甚至还买了宝洁的两个牙膏品牌。

资生堂买了牌子,不会主动进中国,像Laura Mercier、RéVive和Serge Lutens,收购之后欧,都没有官方进中国,还是摁着不动,并不急于用中国市场放量。


联合利华呢,收购了,就在中国找个代理商托盘托掉,扔进来,先长,让他们自己长,不会给收购的新品牌,如同亲生子一般的营销投放配置。


宝洁这几年一直忙着瘦身,把一堆不挣钱的牌子,打包卖了。

自己也收购了几个品牌,FAB和SnowBerry。


能感觉到宝洁这几年看项目,出手很审慎,卖洗发水出身,和卖高级化妆品出身,起盘的方式不同,毕竟宝洁只有sk2一个高端,收贵妇牌,资源配置也很难协同。


但宝洁,是真的会为自己买的牌子,砸钱重运营的,宝洁中国的运营能力非常强,不像联合利华、资生堂,买了不作为,人家是真的买来自己做的。


LVMH买牌子孵化牌子,都是自己重度运营,全部收进来自己弄的,像茶灵,LVMH自己孵化的品牌,诞生第一天就是C位出道,顶着娇兰同CEO孵化品牌,蓝血定调。Fenty也是,第一天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LVMH亲生子。


前几天,有个投资人问我说,他不理解,为什么很多小而美品牌创始人,死也不愿意把品牌卖给大集团,大集团难道不是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更强的团队,更厚的资源么?


其实不是这样的,要我,我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公司卖给大集团,嫁入大家族,很容易被沦为战略的牺牲品。

其实,对于niche brand创始人来说,小而美,小而美,最重要的是美。

不是不能做大,是根本不想做大。


尤其是很多小而美品牌创始人家族都是老钱,做个牌子,就跟咱们买个包似的,咱有钱人家宠爱妻子,送个豪车豪宅的,人家是送你个牌子,砸个几千万让太太高兴。


品味优渥的牌子,哪个创始人不是千金贵女啊?

香缇卡不是么?Leonor Greyl不是么?Tata Harper不是么?

当初Net a porter的创始人,一拍脑门说要创立NAP,跟她老公说,亲爱的我想做个XXXXXXX

她老公是个Banker,以为她在开玩笑,就回答说:好的,亲爱的,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但你得先告诉我,今晚我们吃啥?


始终认为是个Joker,虽然他俩后来离婚了,但是没有那个Joker和Banker老公给的钱,就没有给千万fashion victim洗眼睛的NAP了。


言归正传,终于要说到,中国人全世界买牌子的事儿了。

大约是2年前,我的欧洲朋友,隔三差五,诚惶诚恐的给我打电话说:“Hugo,seven wolf(七匹狼)是什么?跑来要收购我们”

“Hugo,SPDC(百雀羚)是什么?


自从山东如意、复星、中信,开始了一通海外收购品牌,把Lanvin、Bally、Erno Laszlo接连买入,合生元买了Swisse,曲线也是拉得相当漂亮,Swisse在中国的渗透率已经从一线打穿三四线城市了。


中国企业收购品牌,目标感很强,运用中国市场和中国供应链之强大,年景好的时候,二流品牌早点呗收购,在中国操操盘,有一套操盘套路,翻个3-5倍,5-7年,还不是太难。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MK低吸高抛的案例,低谷从MK本人手中买进,用某人强大的带货力翻盘,曲线跟疯了一样,又卖回给MK本人,满赚。


从两三年开始,中国收购军团就开始四处看盘,但收购是有风险的。


中国买家团,大致分几种,基金(纯财投),品牌集团(自有品牌生命周期衰退),电商、代运营、操盘。

基金买牌子,当然是看好了赛道,买涨咯,但基金买了自己是不会操盘的,只买不运营。

品牌集团,是早年挣了钱了,自己的老牌子生命周期不大行了,防御性收购,大量买新品牌,增加壁垒,加固防火墙,延续集团的品牌生命力。

最后一种是新兴的,自己手里有流量,或者有销售网络,又或者是有一套操盘品牌的打法,买来是要自己运营的。


一般第一种人会带着第三种人一起去买牌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基金其实不太会选牌子,基金看牌子是只看数据曲线的,但其实数据曲线都可以做的,说的好听点叫管理曲线

买品牌这事儿,就跟买玉一样,黄金有价玉无价,光看数据,看不出生命周期的。


刚开始玩品牌投资的人,很容易踩的坑,就是迷信legacy,以为几百年历史很值钱,花钱买时间


我刚开始看牌子的时候,也掉过这个坑,后来发现了,只要是15XX,16XX的牌子,都是rebranding的牌子,历史都是续的,值不值钱和百年前那个死掉的创始人没关系,只跟现在的主理人怎么操盘有关系。


买牌子,数据肯定是要看的,但除了看数据之外,有一个核心的关键点在于momentum


一个品牌是不是在势上,一定要找在rising,圈外人,尤其是直男,根本搞不懂什么牌子在rising,只有圈里人才知道,哪些牌子是真火,名声和体量还有很大的差异,这时候出手,价格洼地


大概2年前吧,zenlens势头很好,联合利华、欧莱雅都去出过价,价格不高,两三亿的样子,当时创始人嫌价格太低,不肯卖,结果现在这个牌子彻底凉了。

Hourglass当年也是红得要死要活,五花肉不要太红,结果进了中国,凉了。


投资人只会看曲线,看不明白一个品牌为什么销售能拉起来,在拉曲线的时候,是否有提前消耗品牌生命周期。


最近高露洁16.9亿美元买了菲洛嘉(不含高线),业内都说买贵了,我也觉得买贵了,六倍还是七倍,菲洛嘉这个牌子品牌形象被透支得很严重,在法国当地的营销成本很高,市场占有率接近饱和。


在国内也已经下沉到五六七八线城市,虽然中国还有十八线城市可以继续下沉,要挣钱还是有几年可挣。


但是,对于毫无护肤品牌运营经验的高露洁来说,运营挑战蛮大的,这个点买入高露洁,就像Farfetch在高位买进Off White,你说买贵了么?

是的,买贵了,可是如果不是是你出价高,谁还卖给你啊


就当买门票咯,复星买Lanvin,山东如意买Bally,也是买门票咯


买牌子这个圈子是有鄙视链的,你一个做牙膏的,惜售的谁卖给你啊,好牌子又不缺好买家。


中国买家在欧美品牌圈里,始终难摆脱“人傻钱多”的过时印象,所以,有些中国LP就找美国人帮他们去买,买上市公司,并购退市。


很多想买牌子的公司,最大的痛苦,1、不会选牌子 2、买了不会运营

最近转手卡地亚母公司的Buccellati就是典型案例,Buccellati被刚泰集团收购的时候,我的心都要碎了。


还好,果然他们不会经营奢侈品牌,除了找了章子怡代言,此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弄了,只能卖给了当年竞标失败的卡地亚母公司Richemont,亏本卖的,Richemont笑都笑不动,你这个土鳖,买了还不会做,金母鸡砸在你手里,不会下蛋,还是不得不亏本转让给我。


中国买家普遍都有这个问题,买了不知道该怎么弄好,老觉得找运营团队很容易,容易个啥,


你看看高瓴和复星,收了一堆牌子进来,吭哧吭哧且neng着,就算你只花了1块钱收购,还得砸几个亿用于品牌复兴,哪儿那么容易啊


今儿我一个结识10几年的老朋友,当我还在时尚圈当小宫女的时代,就对我很好的姐姐,让我帮她的朋友看案子,怎么买牌子。


最近也是邪了门,不停的有人来找我看案子,都是要买牌子,而我身边买牌子被骗的也不在少数,几亿智商税就这么交了,😓


我给他选牌子的建议是


1、尚未官方进入中国

2、声量与销售额尚不匹配

3、上升趋势

4、有壁垒

5、看复购率(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6、社交平台上的自传播性

7、明星号召力


商业属性越低越好,不要去看那些生命周期很短的网红品牌(除非你是早期投资挣一笔就走)

要看自来水,深入到本土市场,调研自传播性,尤其是明星红人的自传播性,非常考验品牌的壁垒和自发粘性

国内新消费品牌大多是靠营销效能拉起来的,不推根本没自来水,这种品牌,就不行,倍数给不高的。


数据看完,尤其关注以上这些纬度,然后,再看中国市场起盘预估,可以做小范围内测,做个1-2个月,稍微跑一跑就知道了


今天这位哥问我说,如果给你10亿美金,你会怎么买牌子?


我的回答是:


1、6亿美金 拿出来买一个正正经经的prestige brand


好牌子,渠道成熟,声望和背书都是现成的

ps4.5-8倍之间吧,我估计再低也拿不到了

好牌子倍数不会太低的


2、剩下4亿美金,分成两部分


2亿美金,做大量海外消费品牌的早期投资,都是小的碎的,从天使-B,投几个,投完那进中国来操盘,数据一跑起来,就看后劲,后劲强的追投,虚火一露头,就抛吧,给你的接盘侠再留几轮钱挣


剩下2亿美金呢,就在中国消费品赛道做早期投资,赛马咯,万一能跑出来就是赚了


但是,这些碎的小牌子,主要是投人,牌子很小的时候,牌子不值钱,人值钱,关键看主事人。


往后,世间也没有什么假洋牌了

当中国消费者轻轻松松吃掉任何一个化妆品牌全球40%以上的份额时

中国买家,有财力买下任何一个化妆品牌

想象一下,10年、20年之后,全世界的知名品牌,有1/3背后都有中国资本,感觉怎么样?


可是,资本最不懂女人心的

世间美好的品牌,

大多由千金贵女养成


而这些女人把一生的爱给了她的品牌

她只要爱和鲜花。


就像当年香缇卡的创始人Sylvie跟我讲的那样:


“男人创业,是冲着成功去的

而女人的事业,首先是美,然后才是顺便成功”


她们的傲娇与骄傲

我都懂


我问公主:

“如果有一天,

拼多多把大眼睛买了

你觉得怎么样?


公主说:

“我的妈呀,

那不就是王宝强娶了袁泉么?


双11伸手党捞攻略
👇
双11抢|虽然我数学不好,但我品味好呀

欧莱雅每两年都去问一次JC,卖不卖?

Joelle说:不卖


数十年来如一日

仅剩不多的巴黎之光




Joelle建议JC产品全套使用
因产能很小
价格过万
限量100套
先开预定
严肃认真想买的
可以加橙子等预售

嗯,

我喜欢和独立品牌合作,

倔强而有趣的灵魂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