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党建研究》刊发杨东奇文章: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山东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杨东奇在《党建研究》2018年第8期发表文章《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文章指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要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指示要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四个方面作了深入阐释:准确把握点和面的关系,更加注重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性;准确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更加注重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效性;准确把握内力和外力的关系,更加注重推动乡村振兴的规律性;准确把握目标和路径的关系,更加注重推动乡村振兴的统一性。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杨东奇
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要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指示要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确把握点和面的关系
更加注重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并强调要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全面”,意味着广泛覆盖、不留空白,意味着攻坚克难、补齐短板,意味着在过去基础上的继续推进。只有准确把握乡村组织振兴的实践目标、实践背景、实践要求,才能更加自觉地把乡村组织振兴融入乡村全面振兴中来研究、谋划和推进,更好地发挥党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乡村振兴不能只是少数村的局部振兴,而是覆盖千千万万个农村、亿亿万万名农民的全面振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上突破促面上提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法。但不能以点代面。具体到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乡镇,要首先从面上来进行顶层设计,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如何实现整体提升,结合实际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好,使每个乡村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探索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机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以赴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持久战,让工作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乡村振兴是一场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各方面高质量全方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要更加协调、更加可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关键是进一步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纵向上,要注重发挥好县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对乡村振兴重大问题进行定期研究、科学统筹推进;注重发挥好乡镇党委关键作用,坚持抓乡促村,为乡镇减负减压,让乡镇集中精力抓重点工作、重点任务落实。横向上,要理顺涉农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起立足职能职责、有效整合力量的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强化互联互通,精细精准地把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乡村组织振兴不仅是党组织的振兴,也是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类组织的全面振兴。要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党组织对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引导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山东研究制定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方案,计划到2020年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30%以上,涉农村(居)全部建立集体经济组织。
准确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更加注重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在山东视察时,提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山东作为农业大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好,这是对各地各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共性要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严实作风,克服思想懒惰和形式主义,用心用力抓好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懒惰是最大的阻碍,形式主义是最大的敌人。如果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眼前轻长远,必然会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和质量。现在各地普遍感到乡村振兴有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但到底是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的问题,还需要下大气力来调查清楚、研究透彻,真正找准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着力提高谋划工作的质量、制定政策的质量、推进落实的质量,把党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实到具体事、具体人上,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生根见效。2018年,山东结合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摸排确定360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分类制定整改台账,持续抓整顿、全力抓提高。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广大农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产传统、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决定了每个地方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是不同的。山东自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创造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等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和做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关键是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点、体现山东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产业振兴上,要坚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全面发展、多样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发展特色优质安全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再塑“全国农业看山东”的辉煌;在人才振兴上,要把人力资源大省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强省优势,坚持育才和引才并重,让广大人才在齐鲁大地充分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在文化振兴上,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让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盈每个乡村,大力塑造爱党爱国、忠厚正直、豁达纯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良好乡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在生态振兴上,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加快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让齐鲁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在组织振兴上,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各类组织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来。要在准确把握、坚定落实党中央要求的基础上,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与党员群众的愿望要求相适应,目标要求上不搞“一刀切”,方法步骤上不搞“齐步走”,推进措施上不搞“一锅煮”,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际成效,稳步有序推进。
准确把握内力和外力的关系
更加注重推动乡村振兴的规律性
以乡村组织振兴促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找准内在规律、把握时代特征、激活动力源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群众的事要靠群众办,这是推动乡村振兴最重要、最管用、最长久的内生动力;必须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把广大农民群众有效组织动员起来。各级党组织要聚焦提升组织力这个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上、文化上、精神上提高起来,组织他们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要发挥山东独特而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教育引导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发愤图强、自我奋斗,增强依靠自身力量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要通过组织群众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传授农业科学技术、讲解市场经营知识、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能力。要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农民分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到了关键期,仅靠内力还不够,需要注入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借助外部力量来强力推动乡村振兴。在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是在一个更高基础上的振兴,农村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更多更复杂,有些问题还涉及深层次矛盾,仅靠内生动力是解决不了的,迫切需要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流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助力。全省各级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着力破解制度创新不够、资金制约、资源分散、基础设施薄弱、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近年来,山东各级选派4万多名第一书记、省市县选派近3000名机关干部任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到扶贫工作重点村和工作基础薄弱村抓党建、破难题、促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准确把握目标和路径的关系
更加注重推动乡村振兴的统一性
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最终要落脚到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上来。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必须服务服从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这个总目标,以此来研究、谋划和推进各项具体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组织保证。一方面,要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要及时跟进乡村振兴步伐,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加大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新型农民社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立党组织的力度。要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制度,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激发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热情,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巩固拓展过硬支部建设成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具体方式,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平台,推动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当前,农村大量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青壮年外出打工,一些村的村干部出现了后继乏人甚至无人可选的状况。选好村里的当家人,既要立足本地本村,更要解放思想、放开视野,在更大的范围发现和使用优秀人才。要严格标准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不拘一格降人才,并跟上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措施,确保选得优、用得好、留得住。同时,要围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来规范引导各类经济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有序发展,进一步推动建立和完善农村组织体系。另一方面,要以乡村是否全面振兴来衡量和检验乡村组织是否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必须时时刻刻用乡村全面振兴这个整体参照系来检验工作,看看组织振兴的成效是不是体现在了保证和促进其他方面的振兴上。如果效果不理想、有差距、有问题,就要自觉、坚定、及时地去改。比如,如果产业振兴效果不明显,就要查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强不强,是不是还存在思维定式、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组织外出考察,帮助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视野,提高运用市场规律、发展现代产业的本领。还要查找是不是按经济规律办事,有没有因地制宜、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经济组织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培养农村成熟的市场主体,继续推动农村各类组织健康发展。要通过不断地“回头看”,来对准焦距、校正方向、提升工作,使乡村组织振兴的实践成为一个不断深化、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为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作者:山东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杨东奇)
来源:《党建研究》2018年第8期
灯塔编辑丨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