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初心•庆七一】诗歌文章类获奖作品展示(三)
七月的图腾
青岛市市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 孙鹏
七月 火红的季节
光明照耀未来 朝霞晕染灿烂
鲜花与朝阳一同憧憬
大地托起神圣的庄严
七月 沸腾的季节
青春激荡热血 目光聚焦苦难
赤子之心宛若直白的宣言
废墟在脚下坍塌沉陷
七月 饱蘸油画的色彩
嘉兴南湖的游船直挂云帆
惊雷荡涤历史的云烟
信念如箭 呼啸而来
九十七载岁月铮然有声
翠色漫过黑白分明的双眼
芳华渐近 梦境越来越清晰
斧头猛烈迸击燧石
镰刀徐徐收割世纪的远景
七月的旗帜迎风招展
生生不息呵 激情的火焰
谁在穿越茫茫林海
谁在独自寻找红枫的思念
深情 浇灌了七月的图腾
那一抹党红
莒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陈志龙
硝烟中迸发,
战火中绵延,
那一抹党红,
是生命的呐喊,
是奋起的号角,
深深地镌刻于历史的长卷。
以先烈的信念浸染,
用共和国的斗志铿锵,
那一抹党红,
摒弃了亘古的沉淀,
激发了中华儿女渴望新生的希望,
扛起了华夏大地奋起有为精神的脊梁。
不因时光淡忘,
不因岁月淡化,
那一抹党红,
敞开胸怀改革开放,
以全新的姿态拥抱世界,
用东方的魅力迎接四海宾朋。
新时代新观念新跨越,
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
那一抹党红,
凝聚的是信仰者的初心,
彰显的是践行者的使命,
是沿着新时代道路前行的坚定步伐。
那一抹党红,
是父母自小至大的恳切叮嘱;
那一抹党红,
是老师谆谆教诲的信念传输;
那一抹党红,
是入党时内心的汹涌澎湃;
那一抹党红,
是入职后不变的职业原则;
她是融入到血液里的养分,滋养我的一生。
那一抹党红,
历经岁月洗礼倍加鲜艳;
那一抹党红,
勇担时代重任砥砺前行;
那一抹党红,
是共和国的使命,
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
被亿万人期待的大国之梦!
一盏心灯:组工咏赞
淄博市委组织部 朱峰
(一)
一面繁星点点,一面沙沙伏案
当万家灯火照亮其乐融融的团圆
组工人却在用加班加点后红通的双眼
陪伴着
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默默扛起选人用人的神圣职责
牢牢构筑坚强的基层堡垒
勾勒出人才振兴的发展轮廓
勤恳的耕耘,一定都浸透着汗水的浇灌
所有的收获,却并不一定有掌声为伴
有时候,像沉沉的麦穗一样低下头
亲吻哺育她的大地
恣情而又谦逊
(二)
如果我们将从事的组工事业
定格成未来历史的一个节点
如果我们将自己有限的选择
嵌入到人生价值实现的无尽期许中
那么,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
都将值得怀着最深沉的敬意咏叹
我们乐见
基层党员干部凝聚起党的“向心力”
第一书记、扶贫干部忙碌地“穿针引线”
乡村旅游建设如火如荼,品质瓜果挂满茫茫青山
溪水潺潺流淌出乡村振兴的转型样板,农村文化建设敲打出欢快的鼓点
我们乐见
为民情怀的执着坦荡鞭策着领导干部的社会责任感
坚定、奋进、搏击者的豪迈悄然拆解着犹豫、懈怠、畏难者搭建起来的“方寸田园”
给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包容环境,让他尽展锋芒
给干事创业者甩开膀子的广阔天地,看他纵马扬鞭
我们乐见
“校城融合”的步伐稳健,“人才新政”的活力凸显
思想的追索与创新的科技能够并驾齐驱
本土的人才与引进的专家能够相融相促
百花齐放伴随着竞相争鸣不断刷新地域发展的新标杆
我们乐见
考核“指挥棒”将无数精彩的独奏汇成欢乐的交响
共同唱响出壮丽如山河的诗篇
倒逼着改革者再改革,发展者再发展
新旧动能在提标中转换,经济发展在生态文明中延展
(三)
如果我们要为组工干部写一首诗
那里必有他的坚定,他的辛劳
他的委屈与坚强
如果我们要为组工干部绘一幅画
那里必有他的憧憬,他的热爱
他的清风盈袖与对组工事业的激昂澎湃
筑基石、做人梯、当伯乐
组工干部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夜行人”
如竹笋一旦破土,所有积蓄的能量必将变为迅猛成长的势头
今天所有默默的努力,也都将成为昭示未来希望的可能
给自己点亮一盏心灯吧
它将照见凉凉的月色
也将温暖组工干部岁月的来路
它将照见党性的光芒
也必将照见组织工作光明的未来
你就是这样的组工人
枣庄市峄城区委组织部 侯磊
都说组工干部不容易,加班加点是常态。是什么付出让我们坦荡,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坚强?我身边的一匹“咆哮马”、一位“杜洪英”和一对“老冤家”,工作有苦有累,生活有滋有味,时时刻刻马不停蹄,点点滴滴绽放精彩,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有为的组工“脊梁”。
一匹“咆哮马”
说马竞赛是年轻人,也不年轻了。峄城区委组织部有三个70后,他是一个。
他是一匹激情的“马”。2011年他来部里的第一次亮相,五分钟的自我介绍让人热血沸腾。“峄城发展,舍我其谁”的结束语,一下儿榨出了我衣服下面藏着的“小”来。在村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管理辩论赛上,他咄咄逼人的气势让反方主辩一脸蒙圈,后退三步,“咆哮马”由此而来。
他是一匹领头带队的“老马”。作为组织部研究室主任,他搞的信息会商、即席发言、微体会、周调度、月总结,可谓人人得锻炼,个个有收获。几年来,到研究室学习、轮岗、锻炼的人一拨又一拨,长的两年,短的三月,几乎个个成为所在单位的写手。他喜欢做方案。自他来后,部里大小事情有了建议方案,干什么、谁来干,一两页纸,一目了然。有人说,三流员工磨洋功,二流员工干了活,一流员工出标准,毫无疑问,他是一流的。
人如其名,马竞赛是一匹不服输的“马”。真正考验他的是挂职第一书记这两年。修路那段时间,他经常晚上十点半多打来电话,谈思路,说想法,那语气,那声调,让我仿佛看到手机那头焦急热切的表情。真是应了那句:不疯魔不成活。村路泥泞不堪,他多方筹资38万元,修路7600平方米;集体经济一无所有,他多次召集会议,磨破嘴皮子,逐个做工作,把边边角角的散地一一捋出来,置换、拍卖,集体年增收10万元。现在,走在村里,干部群众见了我们个个笑逐颜开,那是感激的、发自内心的笑。
村庄变了,他也变了,最大的变化是心态。两年的农村工作经历,让他对人对事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淡定。今年四月,他被提拔了,外单位的人开玩笑说:迟来的爱。他喃喃地说:感恩、感恩。
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那熠熠的光。
一位“杜洪英”
皮益文是干部档案工作的活字典。张三李四,三龄两历,如数家珍,张口就来。17年来,她默默耕耘在档案事业上,看惯了窗外的花开花落,她是年轻的“杜洪英”。
她能加班。区镇换届期间,她白天忙完晚上忙,五天不够周末上,夜里12点钟靠在单位是常事。丈夫孩子来接她,等到最后,爷俩儿歪在沙发上睡着了。
她认为,档案是死的,人是活的。每次干部调整,办理工资关系、组织关系、编制调整,当事人在几个单位跑来跑去,她记在心里。设计了干部调整一票工作法,一张纸上盖五六个章,省时省事。事情不大,意义不小,上了省部刊物,堪称调研信息的经典、组工创新之范例。
她的笑点低,泪点也低。那年组织部办了一场自编自演的晚会。组织室的相声一个个包袱甩出来,她笑的最爽朗;同事诗朗诵《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音乐一起,她就开始抹眼泪了。
她是一道阳光。当丈夫查出M型白血病时,她坚强地面对着这一切。我们从微信圈里看到了她陪护的身影,在外地治疗的生活,她厨艺大进,蒸馒头、压面条、炒菜、煲汤,不在话下,让化疗的丈夫开了胃口。她既坚强又乐观,在蓝天白云下,一家人温暖的笑脸感染了每一个人,从中看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悟到了值得思考的夫妻之道。
她喜欢养些花花草草。在她的窗前,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如繁星点点,向着太阳的方向怒放。
一对“老冤家”
蔡燊和于淼,他俩老家一地,相距五里。身材差不多,都是点子很多、脑子好使的小个子;姓,如出一派,一“于”一“蔡”,似乎“有鱼有菜”;名,势如水火:三水对三火,好像“冤家路窄”。
他们是最佳损友,见面不握手,到场就“开撕”。好比郭德纲遇到于谦,郝健怼上宋小宝,你来我往见智慧,谈笑风生论古今。可是分寸极好,不伤感情,面对繁重的组织任务,也是嘻嘻哈哈穷开心吧。
蔡燊的工作保密要求高,这些年来没少听他海侃,但从来没他说过工作秘密的事,“打死也不说”是他的口头禅。
于淼的工作任务重、加班多,人称“快子手”,思路来的快,材料写的快,“用脑子”是他挂在嘴边的话。
蔡燊当第一书记去了,最近见的少。为了村事也是绞尽脑汁,啥法子都想,张口就是:俺村里、俺村里的。他皮肤白,仅仅几个月,脸就黑了一层,眼镜腿儿下阳光晒不到的地方呈现两条白线,两年下来,估计得从现在的拉美肤色变成“黑非洲”。
于淼我天天见他,比家人见的还多。基层党建要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事儿千头万绪,担子不轻。每天他像摇控器、点读机一样,转频道、弹钢琴,让人眼花缭乱。他打破了所在科室人员好脱发的魔咒,但是背也微微地弯了。
蔡燊喜做饭。刀工极好,土豆丝切得像一个模子出来的,这水平说他蓝翔毕业的有人信。他经常在微信里晒晒炒辣子鸡、红烧花蛤,味道不知,色儿挺正。蔡还一特点,“我老婆、我老婆”天天不离口,人称“炫妻狂魔”。大家评他为组织部四大好男人之一。
于淼爱读书。QQ签名就是:人丑多读书,当然人也不丑。他的电子阅读器里,古今中外,史地文哲,无所不包,让人惭愧。他说,读书要读无用之用,日积月累,内化于心。他写词,平时不太露,一首《小重山》“夜静风清月弯弯,星无语,放任到天边”,超逸灵动,颇有纳兰气质。
他们让人相信:会工作、爱生活、真性情,是组工干部的真实写照。
灯塔编辑丨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