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鲁杰出人才丨李登海:40多年育出150多代良种

大众日报 灯塔党建在线 2020-02-17


李登海是个忙人。


刚刚把海南的一批玉米加代材料收获完毕,他又马上赶回莱州,着手玉米育种材料的春播和下一阶段育种计划的制订。本应是含饴弄孙、安度晚年的年纪,这位70岁的农民育种家却选择了继续进行玉米育种和玉米高产攻关研究。


头戴草帽,脚穿胶鞋,身着工作服,高产玉米试验田里的李登海,怎么看都像一个地道的庄稼人。但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出身的科学家,连续40多年在玉米高产攻关研究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刷新我国和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为我国粮食的高产稳产作出巨大贡献。


外国人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位于山东半岛的莱州是著名的“胶东粮仓”。1966年,李登海初中毕业回到家乡莱州后邓村务农,当时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多打粮,吃饱饭。


然而,1972年一则美国农民创造了春玉米亩产1250公斤的消息深深震撼了他。那时,我国玉米平均亩产量只有一两百公斤。“美国农民能做到的,我们中国农民也一定能做到!”徘徊在青纱帐边,李登海暗下决心: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李登海有一股子“牛脾气”。为了完成夙愿,他开始不分昼夜地啃书本,骑着自行车各地拜师,弥补基础理论的“先天不足”。1974年,李登海获得了去莱阳农学院深造的机会。他如饥似渴,一年学完了四年的课程。老师刘恩训被他的痴狂感动,赠给他20粒珍贵的杂交玉米种子。玉米育种家于伊又给他拨亮了明灯:“要培育一种适于密植的紧凑型玉米。”


找到了方向,李登海先后选用国内100多个优良玉米品种进行高产攻关和对比试验,终于找到了高产的奥秘。


1979年,后邓村诞生了一个轰动全国的纪录:李登海自主选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新品种“掖单2号”,创下我国夏玉米单产776.9公斤的最高纪录。年仅30岁的李登海,一跃站在了中国玉米研究的最高峰,率先证实和确立了紧凑型杂交玉米是我国玉米高产的发展方向!


776.9公斤只是起点。此后,824.9公斤、953公斤、962公斤……李登海屡屡刷新着自己的纪录


1989年,李登海以紧凑、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公斤。


2005年,“登海超试1号”再次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的纪录,亩产达到了1402.86公斤,是全国当年平均产量的4倍。随后又实现了小麦、玉米百亩方一年两季亩产1750公斤以上的高产突破,为中国粮食赶超世界水平提供了品种支撑,也为一亩地能够养活4.5个中国人提供了有力证明。


创业不畏艰难,只为“一粒种子”


“我就是一粒种子,扎根广袤的田野。”李登海喜欢把自己比作种子。为农民增收、为国家高产,已成为李登海血液中的信念和责任。


1978年,李登海离开家乡,到被育种家称为“天然大温室”的海南岛搞加代繁育。


在海南育种初期,李登海的团队自己砍柴做饭,吃的是从家乡带的干萝卜丝,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铺着稻草的木板床,点的是煤油灯。为了培育出更好的种子,李登海每天都要站立、行走8小时以上。一投入到工作中,他就“忘记了北京时间,只有育种时间,忘记了节假日,只有工作日”。


腰椎间盘突出是李登海的老毛病,但却没阻止他“拱”玉米地。“这病是在海南育种时落下的,我挑120多斤化肥过田埂,扭伤了腰。”常年超负荷的劳动,李登海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却毫不在意。


1980年9月,正值玉米灌浆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挟着冰雹,把一年的育种希望打得粉碎。李登海说,这种痛他经历过8次,一生难忘。每每心痛之后,他总是咬着嘴唇,默默下定决心继续前行。


寒来暑往,愈挫弥坚。李登海每年带领育种团队套袋150万~200万个,并亲自在田间选择20万~30万个果穗。在玉米新品种成功率只有十二万分之一的机会面前,以每年3至4代的速度,相当于完成了在中国北方需要150多年才能完成的科研工作。现在,李登海团队选育出的玉米杂交品种已有150多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


“我家小孙子是第3代人了,我的玉米也都有150多代了,这都是我生命的延续。”李登海说。


深怀报国志,再创新辉煌


“谁能掌握种子,谁就能掌握世界。”李登海深知种子的力量。


李登海带领他的创新团队,快步前进,迅速构建起与全球最大种业公司比肩齐名的种业集团,对振兴和发展民族种业企业、保证我国种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6年,世界种业巨头——美国先锋公司把进军中国市场的合作目标,锁定为登海种业。20多年前的目标、现在的对手,不远万里来找自己合作,李登海高兴地坐到谈判桌前。可一听对方要求控股60%的合作条件,他又立马拒绝:“种子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我方必须控股!”经过六年多“马拉松式”谈判,先锋种业作出退让。2002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种业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公司成立,中方控股。


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我国由“粮食大国”向“粮食强国”的跨越,2005年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超级玉米育种计划的建议。进行超级玉米攻关,李登海责无旁贷地担起领跑者责任。2007年,李登海成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主持人。时至2010年课题项目结题,李登海和他的创新团队已成功选育出10多个超级玉米新品种,其中“登海662”“登海605”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古稀之年的李登海,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激情和斗志。“当前,登海种业有两个主攻方向,一是继续探索玉米高产道路,向每亩土地要产量。二是研究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便于新型经营主体转轨需求。”李登海说,他将跟团队同心协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带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为您推荐

来源:大众日报   灯塔编辑丨许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