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密市:聚焦“建管用”高质量推进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建设

今年以来,高密市以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建设为抓手,严格按照《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及我省实施意见要求,持续聚焦党员素质提升,统筹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机制、灵活培训方式,着重在“建、管、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统筹教育资源,构建标准化阵地体系

 统一标准要求,加强基础建设。按照“就近方便、一室多用”的原则,整合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党性教育基地等场所资源,按照“四室四有四上墙”标准,配齐配强档案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满足党员教育日常相关需求。目前,全市共建成镇街党校15处、市直党(工)委党校5处、“两新”组织党校9处、社区党校97处,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校覆盖体系。注重力量配备,强化运行保障。协调市委编办,明确镇街党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压实镇街区党(工)委对镇街党校的建管责任。按照每年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将镇街党校教育培训经费纳入镇街区年度财政预算;按照每名党员每年不少于10元的标准,从市管党费中列支镇街党校教育培训经费补助。统筹教育资源,打破培训壁垒。坚持全市党员教育“一盘棋”,对全市各类党性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改造、提升,构建起以市党性教育基地、市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以10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为补充的“2+10”党性教育体系,规划起以市初心学堂为龙头,4处“乡村振兴”、4处“行业系统”初心学堂为主体的“1+8”党性教育体检体系。按照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组建师资队伍,将全市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先进模范人物等纳入镇街党校师资库,组建市镇两级教师骨干队伍,统一调配使用。

完善管理机制,提升规范化运行水平

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市委组织部主管、市委党校主抓、镇街区党(工)委主责”工作职责,每年年初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镇街党校工作调度交流会议,盯紧工作目标,形成工作合力。科学设置班次。结合镇街区党员工作生活实际,尽量避开工作任务较重的时段,合理设置培训班次,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实施分类培训,农村、机关、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行业领域的党员分类编班培训,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单独编班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小班额、精准化培训,每期培训班培训人数一般不超过200人。强化督导评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质效导向相结合,研究制定镇街党校培训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从课程设置、教师授课、学习效果等方面建立学员反馈机制、分类测评机制以及跟踪问效机制,有效摸清学员需求,严肃课堂纪律,保证学习质效,以机制倒逼镇街党校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转。


灵活培训方式,升级多元化教育模式

 用好榜样资源,开展“现场学”。结合“发现榜样”“我来讲党课”等活动,选树身边榜样典型,邀请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以镇街党校为单位组建榜样事迹宣讲团,宣讲团成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及重点工作任务为党员现身说法,提升党员思想境界。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实践学”。将初心学堂、刘墉清爱文化园、孙家口伏击战纪念地、红高粱抗战纪念馆等市级党性教育基地有机串联,设计4条红色研学路线,各镇街党校根据路线图分批组织党员开展研学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党性修养。用好网络资源,开展“线上学”。建立红色资料库,联合市委党校、党史研究中心等单位拍摄讲党课、微党课视频18期,并将党史纪录片、故事汇等影片纳入资料库,依托“高密党建微平台”等媒体平台,向党员干部推送党课资源,提高镇街区党员教育培训覆盖面。用好教师资源,开展“上门学”。针对年龄大、身体不适不能现场参与党校培训的老党员,由各镇街党校抽调优秀讲师组建先锋宣讲团,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安排,每月5日上门入户与党员面对面互动交流,主动上门送教材、送党课,确保参训对象不漏一人,实现人人受教育。今年以来,各镇街党校用好各种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102期,完成23066名党员培训,完成比例达到75.3%。



为您推荐

源:中共高密市委组织部责编:许芳
编审:丁彩

一起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