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早读丨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主要有哪些重点?

59、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主要有哪些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内在逻辑,强调了法治社会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报告对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作出战略部署,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第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强化人们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挖掘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第二,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利于贯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使我国公民不论经济条件好坏、社会地位高低都能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要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众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加快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行业改革发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要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以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成效。


第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宣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广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把立法过程变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的专业作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培育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各方面广泛参与普法活动的实践格局。


第四,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利益关系、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要推进市域、城乡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五,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拥有领导权力,具体行使立法、行政、监察、司法等各项国家权力,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法治建设的模范、制度执行的表率,以实际行动带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为您推荐

来源:共产党员网

责编:邱若楠
编审:丁彩

一起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