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美林巴|本智光照—功德宝藏论:43四大轮(1)

徹令多杰仁波切 真如妙意 2022-04-10


新书转载
把您的时间交给闻思修佛法



读书能改变您的人生轨迹。我们要遵循人性的规律,慎独律己,宽以待人。


转载分享

[本智光照—功德宝藏论]


作者:遍智 吉美林巴

讲记:堪布徹令多杰仁波切

口译:張福成


43、四大轮(1)

05殊胜士夫最初入门处—四大轮

之前讲下士道和中士道的道路,从本章开始,要讲上士道的道路,也就是大乘道路。

四大轮的内容是什么呢?

如果是一个佛法的实修者,首先,经常居住的地方应当是寂静的兰若;已经住在寂静的兰若后,还要依止纯正上师来学习佛法,这样,内心就能够得到上师的功德;接着是善的期望、好的期望,依赖四种善愿,随时随地对正法的实修有热切追求的想法,这是第三个项目;平常应当努力作供养,作布施,并持守戒律,经常积聚福德资粮,这是第四个项目。这部分是龙树菩萨所提到的。

如果我们内心已经拥有这四个项目,就有希望脱离三界轮回,得到止息涅槃的果位。

第一轮  安住于相随顺之处

四大轮的第一个项目是处所。就一个佛法的实修者而言,应当居住在跟自己的实修相随顺之处,也就是寂静的兰若。

如果住在很多人聚集、很吵杂的地方,有父母、兄弟、男女朋友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自己内心的贪恋就会越来越多,瞋恨和愚痴也会越来越多。依于这种地方和外在的助缘之故,自己内心的烦恼逐渐繁殖,这种情况正如食物中放毒药一样,刚开始吃的时候非常甜美,但是吃完以后就开始感受到猛烈的痛苦。如果跟父母、亲友、子女一起生活,最初内心非常快乐,但是后来内心一定会产生很多贪恋、瞋恨、愚痴,导致很多的痛苦。

如果舍弃了这一切,自己一个人独居,在寂静的兰若之中掩关实修,这时对于财富受用不会产生贪恋之心,就像山谷中流动的风、天空中来往的鸟一样。

为什么呢?在山谷中流动的风,会不会认为「这是我住的地方,这是我的」?不会的,风不会停留,而是四处流动;鸟也是四处飞翔,同样不会飞到一个地方就认为「这是我的住处」,不会有这样的概念心。

相同的道理,一个行者应当居无定所,这样就不会对地方产生贪恋执着。又好像是山里的鹿一样,到没有人烟的地方独自居住,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身口心三门都不会衰损。

同时因为人迹罕至,在无人荒野中不用顾及别人的情面。顾及别人情面的意思是说:做了这件事,他会很高兴或是不高兴。不用担心这些。

同样的,自己独自住在山居兰若中,也不会产生嫉妒之心,所以内心的贪恋、瞋恨、愚痴就会逐渐减少。

举例来说,例如猫,就算猫的内心有瞋恨想要吃掉老鼠,但他的行为必须非常安静,若是他的动作太过夸张,老鼠就会跑掉,他就吃不到了。虽然我们的朋友亲人,他们的行为很温和宁静,不过他们的内心并未趋向实修、未趋向善业,将来我们的内心也会导致丢失善和快乐。

因此,不应当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应流浪四方,这样大家都会很喜欢的。例如太阳和月亮环绕四大洲,假设太阳和月亮只停留在一处,不去别的地方,一定会导致大家抱怨,为什么呢?因为在太阳停留之处的人会觉得太热,太阳没去之处的人又会觉得太冷,两个地方的人都不会喜欢太阳。

所以停留在一个地方很久的话,大家都不会喜欢,因为大家不喜欢之故,自己也容易生气,特别是世俗的人大都喜新厌旧,因此不应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太久。

而且若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并和世俗之人来往,就经常要有很多这样的思维:要留意对方所说的话,若是忠告,就要注意听;若讲的是不好的话,就不必管它。如果不固定停留在一处而来来往往的话,面对其它人所说的话,就像空谷回音ー样,不必做任何思维。空谷回音的意思是在山谷里讲的话,传过去之后又传回来,不需要做任何提防或采取任何行动,不必做如此的思维。

跟世俗之人及亲朋好友在一起,由于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各不相同且不固定,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自己内心持戒、安忍、精进、静虑的禅修等各方面不会进步,也不会稳定,反而会逐渐衰损。这都是因为地方的因素以及亲友等外在的影响,导致自己的行为时好时坏,反复不定,无法坚固。

--- 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 -



作者简介:


吉美林巴尊者(1730~1798),又称为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是宁玛派近代最伟大的祖师之一,开创了广大而甚深的"龙钦心滴"宁提意伏藏法门。


藏历第十二绕迥木鸡(1730)年十二月十八日,尊者诞生于西藏南部充耶山谷的一个村庄。尊者被认为是藏王赤松德和布玛莫扎的双入化身,自幼聪颖过人,举凡所学,无勤自能通达。


六岁时,在充耶的巴日寺求学,上师为他取名"智悲光"。


十三岁时,尊者遇到了大伏藏师仁增图却多杰,顿时生起强烈信心,由此唤醒了他的智慧意,并获得诸多传承和窍诀。


二十八岁,尊者在巴日寺闭关三年。


三十一岁时,尊者来到桑耶附近的青朴第二次闭关。在此期间,尊者三次亲见无垢光尊者,并得到无垢光尊者智慧身的加持,此时大圆满的最高证悟在尊者的相续中被唤醒,获得到与法身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的成就。


三十四岁时,尊者从青朴迁至泽仁迥,此地成为了尊者余生的驻锡处。


土马(1798)年九月初三,在为弟子们传授了白度母修法后,蔚蓝无云的天空中,持续飘下雨丝,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芬芳。此时,尊者以圣者坐姿安坐,色身显现融入本初自性中。


龙钦巴《七宝藏论》的关键精髓

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佛法真是真理,太殊胜了!”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转载分享学习,编辑排版过程中难免有误,原文来源“橡树林文化”出版社的《本智光照—功德宝藏论 显密分讲记》,请参照对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感恩随喜!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闻思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