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河依旧,故人已去

2017-10-10 珍妮 文雀电影

 


《山河故人》这个片子,是贾樟柯自《小武》到《三峡好人》以来,最好的一部。


据说《山河故人》这个片名,远早于电影本身,十多年前就想好了。


有一年冬天,贾导去山里的亲戚家,那天刚好下过雪,阳光照在残雪上,远处的山上有人在走,画面异常美。


当时贾导脑海里就蹦出来这四个字,他决定以后一定要拍一部以此命名的电影。

 


《山河故人》的英文名Mountains May Depart,取自《圣经》,据说贾樟柯英文一般,所有电影的英文名都是一个摄影帮忙起的,而他每次起英文名,就去翻CD从歌名里找灵感。


比如《任逍遥》的英文名是Unknown Pleasures(未知的快乐),这次《山河故人》的英文名是从《圣经》里找的,原本找的那句是Mountains May Fall Depart,后来把Fall去掉了,也不错。

 


在大众眼里,贾樟柯的《小武》、《站台》、《任逍遥》等作品,都属于文艺青年的小众之作。


“专注描写小人物”、“晦涩难懂符号化”,这是很多人对贾樟柯电影的固有印象。


而在贾导自己眼里,《山河故人》是他最贴近观众的一部电影片,说它难以理解是不人道的。

 

它讲述的是别离的故事。各种别离,夫妻之间,父女之间,母子之间,情侣之间,所有的人都在别离


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就是“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总是要分开的”。

 


张到乐自幼离开母亲,缺乏母爱,对于母亲的记忆极为模糊,从小一个人漂泊在外,已经不会说中文。


当他遇到类似母亲的女人Mia,他自然而然地就找到了归属感,于是就有了一段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忘年恋



细细一想,这段感情是整个片子最惊心动魄的一部分。似乎前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这段感情蓄势和铺垫。


山河依旧,而故人早已不在。

 

有个情节关于女主角沈涛父亲的死,年长的老人为了去见一个老朋友,独自去赶火车。


在候车室坐着等车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当时旁边刚好有几个僧人在场,他们就过去为他念经超度。


这一幕极其震撼人心,而这个事件在当时是有现实原型的,就取材于现实生活。

 


另外一个细节是有人在路边办丧事,哭得死去活来,有路人骑车经过,停下来看热闹,看了一阵,骑上车走了。


这种类似纪录片一样的镜头,记录下现实生活里的真实,仿佛在告诉我们,你生命里的痛,在别人的眼中,只不过是一出可以看一眼的热闹而已。

 


三段故事跨越了三个时段,分别是1999年(过去)、2014年(现在)、2015年(未来),讲述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别离


贾樟柯在这个电影的说明里有专门提到,这个电影跨越了三个时代,每一段都运用了不同的画幅。


1999年的DV素材的画幅是4:3的构图,那些非常有时代气氛的镜头,很难再用剧情片的方法重现当时的氛围。


于是他决定用这些素材,就把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都拍成了4:3画幅。


第二部分2014年的用了这几年的纪录片,就用的16:9的构图。2025年的索性用2.35:1的宽画幅。


所以《山河故人》里面就出现了三种画幅,这样通过三种画幅正好能够带来不同时代的清晰辨识,并且又忠实于过去拍的那些老素材

 


在配乐上,两首歌曲值得一提,一个是《go west》,一个是《珍重》。


《go west》是90年代的迪厅金曲,年轻人在迪厅蹦迪一定会播放的曲目。


对很多人来说,只要这首歌响起,他们就能想起自己的青春时代,这首歌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青春记忆

 


而《珍重》则是贾樟柯本人很喜欢的一首歌,他觉得叶倩文的歌具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情义感,就好像两人共赴江湖路,面对共同的危机,不仅有情,还有义。


而《山河故人》是一部有情有义的电影,所以他不自觉的使用了这首歌。


事实上这首歌在这部影片中,成了串联三个故事的最佳线索:


在第一部分中,这首歌在CD机中播放,敲开了女主角沈涛的心扉,让她终于做出了抉择,和晋生在一起;


第二部分中,这首歌在Ipod中播放,母亲送儿子去上海,伴随他一路,也成为他关于母亲的一部分记忆;



在第三部分中,这首歌用黑胶唱片来播放,它轰然击中张到乐的心,让他爱上了年长自己几十岁的女老师Mia。


时间和空间如此之大的一部作品,最终落到了人心这方小小的角落


当白雪皑皑中,年老孤独的沈涛独自舞动,她仿佛又回到了她的青春年华,而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就这样耗尽。


看到她依然轻盈的舞姿,不知道为什么,我落下了眼泪,或许是悲悯,也是共鸣

 




本文作者珍妮,文雀家族文艺女神,沉迷各种走心虐心的艺术电影,对银河映像等经典港片情有独钟。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


▼点击阅读原文,看文雀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