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微课视频|知识点|同步学案

欢迎关注☞ 小学英语老师 2022-03-29

根据教育部文件,今年秋季,全国大部分中小学继续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了帮助孩子们适应新教材,「平凡老师」整理了“人教教材同步课本微课堂”,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教材+微课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1:

更多视频,更多的精彩,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哦!

微课视频2:


知识点讲解





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关心人民疾苦,主张政治革新。与白居易并称“刘

白”。其诗刚健豪宕,雄浑老苍,有“诗豪”之称。散文长于说理,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失败被贬为连州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此诗答谢白居易。


三、理解词义

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二十三年遭受贬谪,被抛弃在这荒蛮之地。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柯久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一样,恍如隔世。沉舟之畔,正有千帆驶过,病树前头,却是万树争春。今日听你赠的这首诗,暂且凭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


四、问题归纳

1.首联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境况?

借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喟。诗中用“巴山楚水”概括诗人被贬谪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课文主题

本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00





同步练习





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了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含了很深的感慨,如《乌衣巷》《石头城》等都是名篇。

写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选自《刘禹锡集》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读准字音

 塞川(sè)    (kē)      畔(pàn)       

暂(zàn)     长精神(zhǎnɡ)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两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云帆:高高的帆。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新课导入

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出自名家之手的三首古诗词,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词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朗读方法: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重音。把握节奏。节奏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音节划分,一种按意义划分。按音节划分,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节。读出重音。所有的韵脚都应重读,关键词语要重读,以体现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学生练读,全班齐读。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再读诗词,梳理诗句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品味亮点词语】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有什么表达效果?

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

【感悟精彩语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2.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3.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么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把握文章主旨】

理解每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巧妙的结构。结构巧妙,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

2.引用历史典故。第二联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怀念亡友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慨,自然贴切。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诵读、感悟、品味”是最重要的,所以古诗词教学最大的心得就是正确指导了学生诵读、背读;让学生在联想中感受诗词的意境和主旨,通过反复诵读名句,品味名句中包含的所有信息,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内容,仅作分享之用,如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初中语文资料免费领取方式】



关注“教师院公众号
发送关键词:“初中语文即可免费领取初中语文资料

↑↑↑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本课已学完!继续加油哦!💪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观看九年级全册课文在线课堂


点这里观看【全册语文在线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