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hi K11 美术馆|黎晓亮:三个展——摄影与人的三种距离 上海站

2021年12月31日 至 2022年2月15日上海 chi K11 美术馆将呈现 

黎晓亮:三个展——摄影与人的三种距离”,

为观众带来艺术家黎晓亮从业数年来的系统性个人展览。

“名人肖像摄影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加持。尽管出现在黎晓亮镜头下的这些人都已经是名人,但他们仍然需要摄影这面镜子来确认自己的魅力。而黎晓亮的这些名人肖像摄影,以精准的光影分配和手法多变的形象塑造给予了再次的确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名人肖像摄影也是一种以摄影再度赋予他们以更为神秘的 aura 的作业。

因为工作关系,黎晓亮有机会接触生活在北京的外国时装模特。人们能够看见的往往是他们在T台上闪亮登场的瞬间以及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靓丽形象。而黎晓亮的《北京公寓》系列,通过纪实风格的摄影撩起了他们实际生活的神秘面纱,展示了他们的生活实态。这是一种和名人肖像摄影的加持目的正好相反的去神秘化的尝试。

《孤独星球》系列,则是黎晓亮以旁观甚至是窥视的立场将匿名的人们被手机所支配和 “绑架” 的实态作了视角灵动的 “直播记录”。这是一种普遍化了的全球日常,黎晓亮以他捕捉到的具一定的戏剧性的瞬间定格了这种日常,并且向我们呈现了人类作为孤独原子是如何被手机所隔离开来的现实。  

从显赫的名人到不知其名的无名者,从精心制造的影像神话到平静呈现的普遍日常,都是黎晓亮要通过他的多样的摄影风格和我们分享的。从他的这种摄影分享,我们既了解到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了解到黎晓亮通过对于这些不同的人与事的迥异的处理手法和对于现实的态度。”


——策展人顾铮

黎晓亮,《回到黑色》,2009-2021,112.5 × 150 cm


黎晓亮,《北京公寓》,2015-2021,138 × 103.44 cm


黎晓亮,《孤独星球》,2016-2021,30 x 30 cm


无论是作为摄影师、导演还是影像艺术家,黎晓亮都在不断实践新的摄影媒介,并积极活跃在动态影像领域。以三种距离为切入点呈现了三组不同距离下的影像作品——近距离凝视下的荧幕形象、私人空间内的时尚拟像和远处窥视下的群体肖像。通过这三组作品的并列呈现也引出三个关于距离的艺术思考—— “摄影师与拍摄对象的距离” “拍摄中个体与真实人格的距离” “影像旁观者与图像的距离”。


《回到黑色》(Back to Black)系列作品中,摄影师从 2009 年开始用统一的影像形式记录了超过 150 名演员、歌手,涵盖了荧幕上绝大多数知名的中国面孔,由个人视角记录了华语荧幕的十二年,为我们呈现了一种近距离凝视下的荧幕形象。


黎晓亮,《回到黑色》,2009-2021,112.5 × 150 cm



《北京公寓》(Peking Apartments)记录了那些生活在北京普通公寓里面的外籍模特,向我们讲述隐藏在 “完美”、“无瑕疵” 的外籍模特群体背后的故事,在此表现为一种私人空间内的时尚拟像。

黎晓亮,《北京公寓》,2015-2021,138 x 103.44 cm



而在作品《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中,摄影师跨越 12 个国家 40 个城市,记录下通过同一个电子窗口联系起来的不同面孔,展现出一种在远处窥视下的群体肖像。



黎晓亮,《孤独星球》,2016-2021,30 x 30 cm


本次展览将增设《十五分钟》系列录像。此外,上海站特殊项目 “红与黑” 将为大家呈现新作品《包装》《37.3℃》


「回到黑色影像交互装置 / 

Back to Black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自拍装置还原了 “Back to Black” 系列作品拍摄现场及光影,观众在装置前自动触发拍摄,获得与该系列同质感的肖像。



「十五分钟 / 15 Minutes」


该视频为摄影师作品 “Back to Black” 的动态影像延伸。艺术家在作品中还原了其影像创作的经典布景,并邀请演员参与拍摄。



《37.3℃》


源于人们疫情期间对于 “温度” 的敏感与关注。艺术家使用热成像设备记录日常物件与地点,以温度呈现所见所闻,展示了一个他所感受到的后疫情下的城市生活。

包装  / Packaging


艺术家回收利用了各种材质的包装材料,将其再 “包装” 于时装模特之上。  作品《包装 / Packaging》不仅是艺术家的一次材料实验,也是他对于快餐式时尚工业的反思与提问。




黎晓亮:三个展” 

将于2021年12月31日于上海 chi K11 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并持续展出至 2022年2月15日。

本次展览的早鸟票火热预售中,

购票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于艺术家

黎晓亮的影像创作工作主要包括摄影、动态影像和多媒介实践。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与主流时尚、艺术杂志合作记录了银幕上的绝大多数中国演员、艺术家和好莱坞巨星、摇滚歌手。于此同时,他也在长期实践具有持续议题性的个人艺术项目。其艺术项目《孤独星球》在连州国际摄影节获马丁·帕尔评审的摄影样书奖、《北京公寓》获得 FAPA 等国际奖项,并多次受邀于包括 UCCA Lab、Leica Gallery 等在内的艺术机构和画廊展出。

关于策展人

顾铮,1959 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 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曾任第 56 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2017-18 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2019 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ötze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著有专著多部,并在国内外策划多个摄影展览。


顾铮学术兴趣主要为:20世纪现代艺术,当代中国纪实摄影,视觉文化与图像传播研究、摄影史等。他著有《ChineseContemporary Photograpic Art (中国当代摄影艺术)》(2011,中文版与法文版)、《摄影的人,在路上》(2013,台北)、《当代摄影文化地图》(2016)、《没有美满结局的童话:战争、宣传与图像》,《来自上海——摄影现代性检证》(2017),《他们如何接纳摄影》(2018)、《城市表情》(2020)等。他主编有:《西方摄影文论选》(2005)、《摄影·社会·空间》(2010)、《中国摄影大系理论卷》(合编,2013)等。


顾铮曾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2001年)及第一届沙飞摄影奖学术奖(2007)。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

关于 chi K11 美术馆

坐落于上海繁华地区,chi K11 美术馆总⾯积达 3,000 平⽅⽶。⾃ 2013 年开幕以来,美术馆举办了超过60场艺术展览,包括「印象派⼤师·莫奈特展」、「跨界⼤师·鬼才达利」及多场当代艺术展,逾 600 场展览系列讲座,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坊和艺术论坛。


美术馆曾与巴黎东京宫、庞毕度艺术中⼼、伦敦 ICA、蛇形画廊、纽约 MoMA PS1 和新美术馆,为公众展⽰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权威机构的多元合作和跨⽂化碰撞,同时为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当代艺术的⾮凡体验。


chi K11 美术馆如同⼀个让艺术发⽣的游乐场,把美术馆⾥的艺术品呈现在触⼿可及的地⽅,同时以舞台般的体验激发客⼈的艺术潜⼒。这不仅激发了当代艺术的多种表达,更为⼤众带来体验本土文化与艺术交融的⽆限机会。

场地支持 

鸣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hiK11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