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劳动+”融合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并强调知行合一,“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倡导“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育人育才”相统一的时代要求和“既劳动又教育”的现实需要,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劳动教育与“五育”融合创新,用好“劳动+思政大课堂”“劳动+实践大平台”“劳动+乡村振兴大舞台”“劳动+校内外大师资”等育人模式,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新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具有较高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



用好“劳动+”思政大课堂


学校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探索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劳动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质效。


邀请全国劳模刘源到校宣讲


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特色,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弘扬工匠精神”专题,开设《劳动教育》线上必修课程,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增加“弘扬劳模精神”“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等教学专题,在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品质、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过程中实现“以劳增智”“以劳树德”。同时,打造“工匠课堂”,邀请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涪陵本地工匠进校园宣讲。


用好“劳动+”实践大平台


学校将劳动教育积极融入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融入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与涪陵城区多个社区建立“社区技能课堂”。


车辆工程学院在涪陵电力集团开展

汽车安全检查志愿服务


通过实地教学、现场观摩到返校学习、提供技能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增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财经学院到高星级酒店开展专业劳动教育


车辆工程学院与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共建“大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校团委、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财经学院、教育学院结合“雷锋月”“三下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车辆工程学院走进涪陵区望江社区

开展“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


把农事活动融入日常教育,将育人课堂搬到乡村田垄,多元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大平台”,让实践活动成为当代大学生涵养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和创新精神的生动注解。


车辆工程学院在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

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智能制造学院开展“三下乡”种空心菜

助农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用好“劳动+”乡村振兴大舞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亲身感受村民依靠劳动脱贫致富的深刻变革。此外,与涪陵区石沱镇共建“乡村振兴课堂”,将本着“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不断强化双方的联系与合作,常态化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带领学生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中益乡华溪村感受乡村振兴劳动致富


通过带领大学生实地调研、入户访谈、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用事实感动人、用数据打动人、用场景感染人,帮助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同时,为学生拓宽实习与就业平台、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为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


用好“劳动+”校内外大师资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集中校内外“大师资”,开设“文化+劳动教育”课堂,让劳动教育更具“文化味”。开设公选课程“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等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定制“非遗棕编”“传统扎染”“剪纸艺术”“汉服制作”“茶艺”“中医制药”课程。



邀请校外师资进校园,开展“非遗进校园”、“我们的节日”系列民俗体验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劳动教育,在校内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参与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橱窗、电子显示屏和文化标识物等新旧媒介影响力,推广更简易化、更具时代感、更具欣赏性的劳动教育宣传作品。


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END


图文来源:党委宣传部

排版:李俊杰

责编:张秋圆、王飞燕、杨杰

校对:陈涵琪、李炬霖

初审:王瑶

终审:王劲松

出品:新媒体工作站

监制:党委宣传部


大家都在看


向劳动者致敬!

嘿!来品品大学这杯“茶”


四月的这个夜晚,记忆犹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