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坡赤壁诗词微刊【作品赏析(40)】

南国英子 芸香阁诗词 2022-10-15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女,70后,粤人居琼,校报副主编。好写作,爱诗词,尤喜古诗词鉴赏,获国内诗词赛一二等奖若干,著有各种评论五百余篇。

  田幸云  女,字香芸,笔名:田静、林云,网名:野径寒芳,湖北蕲春人,东坡赤壁女子诗社顾问、编委,刘河诗社、蕲北诗社顾问,蕲春县诗词学会、濒湖诗社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副主编,本人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




田幸云

武陵春·游昭化寺

我也随缘参一偈,昭化问菩提。

昨许清心香案齐,俗累可推移?


面壁观尘思大彻,物外解痴迷。

来却偏忘去路时,佛祖可提携?



英子简评


  这首富含禅理的词作直接写作者参禅所得,但读来不觉乏味,反而给人几多思考与警醒。上阕重在“问”,下阕重在“解”,既独立成章,又衔接紧密,布局合理,将自我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参禅之道,耐人寻味。


  开拍直奔主题:我也随缘参一偈,昭化问菩提。作者游昭化寺的目的即是随缘参偈,问佛之菩提也。要问菩提,须得清心虔诚。这一问,自然就引起了读者的悬念,问的什么?原来是问尘世间的“俗累可推移”啊!此结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为这正是凡尘中人的疑问,是我们在红尘中的真实体悟。人在红尘,俗累不可避免,那么,来到昭化寺,是否可以清心而不理会红尘之扰呢?是否可以将俗累推移开呢?是否能开悟呢?此结为下片的解答埋下了伏笔。


  过片句着重写作者的思悟方式:面壁观尘思大彻,物外解痴迷。也许只有“面壁观尘”,才能“大彻”,超然于物外方能“解痴迷”。此语极富哲理:我们置身事中,自然迷于红尘中的纷纷扰扰,不得解脱;倘若置身事外,自然化解了“痴迷”,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俗累”了。最妙的当属结句:来却偏忘去路时,佛祖可提携?是啊!我们来到红尘走一遭,偏偏不知道该怎么回到原点。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也曾经叩问:“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朱自清不能平的,也许正是我们不能平的罢!那么,佛祖是否可提携凡人一把呢?此结反映了作者寄期望于佛的心境,亦表现了其求助于佛的帮助,希望能得到佛祖的提携,获得佛之智慧,不再受红尘之俗累。这样就很好地照应了上片之结,显得浑然一体。


  全词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感悟深刻,上下片结句均以反问形式来写,增强了对佛祖的一种敬畏之心。虽然“提”字重复,但意思不一样,与全词内容无碍。



东坡赤壁诗词


期待关注

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