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像汉译国名‘大英’与鸦片战争”讲座成功举行
2017年6月5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一个亚洲”2017系列讲座第七讲在北外西院国际大厦222会议室举行,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新跃中华学术中心兼任研究员庄钦永先生做了题为“四不像汉译国名‘大英’与鸦片战争”的讲座。会议室座无虚席,多个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慕名而来。讲座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顾钧教授主持。
庄钦永研究员从选题的原因讲起,北外是以教授外国语言为主的高等院校,也是翻译学研究的重镇。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开了一扇了解史料的窗口,翻译学的研究不应只局限在谈“信、达、雅”上面,如果带入文化、政治意识,以历史为背景开展翻译研究的话,可能有新的发现。这里庄钦永研究员举了“White House”一例。直译的话应当译作“白屋”,但通行的翻译是“白宫”。显然,用“宫”来称呼美国总统的官邸比“屋”更符合汉语的语境,更容易让中国人理解和接受。这就涉及到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和政治意识,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从原语(sourcelanguage)的文化体系、地理空间到目的语(targetlanguage)的文化体系、地理空间的转换。
接下来庄钦永研究员以对汉译国名“大英”一词的深入探索为例,带我们领略了翻译研究的魅力。在当代语境中中方一般以“英国”称呼英方,以“女王”称呼伊莉莎白二世。但是在19世纪的中英外交中,英方坚持使用“大英”、“女皇”。英国为什么坚持用“大英”呢?庄钦永研究员首先追溯了“大英”一词的历史。1816年(嘉庆廿一年),伦敦会传教士、英国东印度公司翻译员马礼逊(RobertMorrison, 1782-1834)创译“大英国”之时,“大英”一词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此之前据官方与民间文献记载,汉译英国国名有如下几种:(1)红毛国,据English 译作(2)英圭黎、(3)英机黎、(4)英咭唎、(5)英吉利。(4)、(5)使用较为普遍,流行范围也较广。庄钦永研究员用“四不像”来评价“大英国”这个译名:1.英国正式名称: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简称联合王国。2. 即使强辩,“英”指GreatBritain之“Britain”,但GreatBritain仅是联合王国组成单位之一。3.“大”与“Great”对应;“英国”与“Britain”音节不对应。4. “大英国”之“英”即“England”,还原成英语,即是GreatEngland;历史上,从未有 Great England 之名。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对原文的操纵,译者达到对知识点与权力结构的操纵。
译者马礼逊是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大英国”这个译名的呢?译名的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庄钦永研究员从语言史拓展到了中英外交史的研究。他先介绍了以孟子“以大事小”、“以小事大”为核心的儒家外交观念。清政府的所谓“天朝”、“大清”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清廷将英国列入朝鲜、越南等朝贡国之列,官方交涉中要求英国“臣事天朝”、“事大以礼”。而早在1648 年(明永历二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已经诞生了。它规定:独立的诸侯邦国对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国内统治权,对外则享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也就是说当时欧洲盛行各国平等的外交观,英国自视与清政府地位平等。外交观念在本质上的差异,导致了晚清中英外交中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庄钦永研究员亲赴大英图书馆等地查阅原始档案等一手史料,从两国往来文书格式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入手,对这段历史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清政府的规定,藩属国呈给清政府的信件要符合一定的格式。英国自然不例外。如:英国国王/女王只能称“王”,对清朝称“臣”;“大清”、“大皇帝”要抬头顶格写,“英吉利”、“王”不能抬头等等。语言是一种权力,外交文书(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格式、用语体现了一国的外交理念和基本准则,承载了国家的地位、形象,体现了一国的尊严。为此,英国坚持使用“大英”来自我指称。从1834年英国第一任商务监督律劳卑(WilliamJohn Napier,1786-1834)抵达广州到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英双方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笔”战,最终演变成“枪”战。庄钦永研究员把这8年间的斗争细分为三个阶段:(一)使用“大英(国)”对峙期;(二)使用“英吉利”妥协期;(三)使用“大英(国)”之战争冲突期。每一个阶段的分析中都列出了重要数据,史料详实。例如第一阶段的2年4个月当中,英国商务监督发给广州官员10件文书,使用“大英国”自称,均被两广总督掷回。再如第三阶段的《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LordPalmerston to the Minister of the Emperor of China),约3500字,其中使用“大英(国)”多至58处。“大英”的诞生带来一连串的骨牌效应。从此美国自称“大亚美理驾合众国”、“大合众国”或“大美国”,法国自称“大佛兰西国”,就连面积不及浙江省一半的丹麦也自称“大丹国”。大清不再是天下唯一的大国了。
讲座后,同学们踊跃提问,庄钦永研究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主讲人简介:庄钦永,南洋理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参考室主任,国家档案馆助理馆长,现任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新跃中华学术中心兼任研究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19世纪马六甲、新加坡华人史研究,特别是碑铭之搜集与研究;现专治19世纪上半叶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中文出版业、汉语新词与晚清翻译史。著有《马六甲、新加坡华文碑文辑录》、《“无上”文明古国:郭实猎笔下的大英》、HeroicImages of Ming Loyalists、Pagesfrom Yesteryear等专著及论文多篇。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16级硕士生徐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