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6-01

来源:非典思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


或激情洋溢,或富于哲理,或幽默风趣,

这些连珠妙语来自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

但有一点,他是用英语写的,

从英文到中文的完美转化,

还需要有一个高水平的翻译。

所以我们能读到莎士比亚这样精彩的语句,

还应该特别感谢另外一个人,

这就是民国天才翻译家朱生豪。


大学时期的朱生豪


2


1912年2月2日,朱生豪出生在浙江嘉兴

父亲是一个商人,叫陆润,

母亲叫朱佩霞,其随母姓。

浙江嘉兴自古人杰地灵,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士才俊,

比如汉代的朱买臣、唐代的刘禹锡,

宋代的朱淑真、清代的查慎行、朱彝尊等,

到了近现代更是英才倍出,

王国维、李叔同、张乐平、丰子恺、茅盾、金庸、徐志摩等,

皆是一时名流,卓有成就。

大约生于同一时代的朱生豪,

亦得天宠而生秉灵气,

五岁入嘉兴开明初小读书,

九岁时以甲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进入高小学习,后又以优异成绩升入中学。

这期间朱生豪的家庭不幸发生巨大变故,

10岁时母亲不幸病故,

12岁那年,父亲也因病去世,

兄弟三人被姑姑领养。

这种不幸的命运与寄人篱下的生活,

使朱生豪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据他自己说:“一年之中,

整天不说一句话的的日子有一百多天,

说话不到十句的有二百多天,

其余的日子说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

然而,这种寂寞孤苦对朱生豪来说或许是另一种成全,

他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学习。

1924年7月,高小毕业后,

朱生豪是以优异成绩跳级进入初二的,

并于1926年毕业,升入秀州高中

朱生豪故居


3

1929年,朱生豪高中毕业,

被学校保送进入杭州之江大学学习。

在大学期间,朱生豪依然保持着沉静之性。

大二时,他参加了“之江诗社”,

社长夏承焘老师称他:

“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

但其才拔萃,深得师生之赞。

夏承焘老师就曾这样说他:

“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

并认为朱生豪“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大四时,朱生豪认识了大一女生宋清如。

他虽不爱说话,却擅长写情书,

“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这是朱生豪最为人熟知乐道的两句情语。

宋清如本来就爱慕朱生豪之才,

更哪堪如此情语攻心,

所以很快成为其爱情俘虏。

宋清如


4


1933年,朱生豪大学毕业,

进入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部编辑,

主要工作是参与编写《英汉四用辞典》等。

1935年,国民政府对书籍出版严审控制,

当时鲁迅决定曲线救国,

号召翻译外国名作,

特别希望有人能将莎士比亚作品全部译出。

于是各大书局开始组织专家翻译世界名著。

朱生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开始了莎士比亚著作的翻译,

并写信给宋清如说:

“我要把译著作为献给你的礼物。”

朱生豪速度惊人,到1937年7月,

已经译出了《暴风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十二夜》等。

然而不幸的是,一月之后,

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寓所在轰炸中被焚,

大部分译稿毁于其中。

他只得重新整理、翻译。

1939年,朱生豪进《中美日报》馆任编辑。

1941年12月8日,上海沦陷,

日军冲进报馆,朱生豪侥幸逃出,

但全部译稿与搜集的资料再次不幸“遇难”,

几年来的心血尽付东流。

朱生豪与宋清如合影


5


1942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

相恋多年的朱生豪与宋清如终于结婚。

此时的朱生豪已经失业,

译稿被毁后,他再次重译,

靠微薄稿费和宋清如教书的收入维持生活。

他们宁愿忍受贫穷之苦,

也不愿为敌伪政府效劳。

1942年年底,两人返回嘉兴定居,

此时朱生豪已补译出《暴风雨》等9部喜剧。

为了全速翻译,朱生豪闭门不出,

到1943年,共译出悲剧8部、杂剧10部。

然而,在这惊人的速度中,

超负荷工作使他原不健康的身体加速衰弱,

腰痛与牙痛等疾病一起折磨着他,

而后来又不幸感染了肺结核。

但朱生豪依然顽强坚持,笔耕不辍。

他说:“饭可以不吃,莎剧不能不译。”

可是,纵有此志,亦无奈身体病弱之极,

1944年11月底,朱生豪肺结核病加重,

而且产生了并发症,实在无力工作,

他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只得暂时停止工作。

这时他已经译出莎剧39部中的31部。

然而谁料这一停下,

他却再也未能拿起笔。

在生命的最后,朱生豪悲痛地说:

“早知一病不起,

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

就这样,一代翻译奇才,

带着未完成莎剧全部翻译的遗憾,

也带着对爱妻幼子的不舍,

于1944年12月26日不幸病逝,年仅32岁!

32岁!英才早逝,苍天何言!

朱生豪去世后,宋清如一边带着孩子,

一边整理丈夫的遗稿,

两年后,出版其中二十七部,

九年后全部出齐。

朱生豪与宋清如的雕像——雕塑家陆乐作品。雕像的基座上有朱生豪给宋清如未曾发出的信:“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意境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6


朱生豪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才华,

其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迄今为止仍是我国莎氏作品最好译本之一,

“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

保持原作之神韵”,

是朱生豪翻译莎剧的宗旨。

在翻译过程中,他反复阅读原著,

力求每个字、句都翻译到位,

译文流畅,辞藻华美,风格卓著,

既通俗易懂,又绝具文采,

使用词汇量之大,与原文可有一拼,

最妙的是语言风格与莎氏比较相似,

有人甚至认为两人之间有着缘分的牵连,

以致于达到了奇妙地默契。

戏剧家、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首任会长曹禺,就曾称颂朱生豪翻译莎剧“功绩奇绝”。




7


明天将有嘉兴重要人物推介

《嘉兴人物》公众号

微信号 : txxw99

每日发布嘉兴知名政商人士,请关注我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