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hoto | 工业区改造风大热的当下,不如先来补补工业建筑类型学吧

2017-01-15 语色 阿克邦

Bernhard "Bernd" Becher 和 Hilla Becher分别为德国的观念艺术家和摄影师,以拍摄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工业建筑(构筑物) 系列闻名,形成了独有的  typology 照片类型学




1957年,他们两人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相遇相识,两年后首次开始拍摄记录德国正在消失的工业建筑。Becher 家族最初是工作于鲁尔地区的钢铁和煤矿产业,因此拍摄的最初缘由也是被那些工业建筑的造型所吸引:体量巨大,独立地以 雕塑 的形式在主导周围的风景。




近 50 年来,Bernd 和 Hilla Becher 拍摄了大量西欧的工业建筑:包括水塔,煤仓,高炉,储气罐和工厂外墙等等,创造了堪称工业时期建筑基本形式的档案相片。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中间摄影实践的 客观性 的影响,加之 20 世纪 60 和 70 年代兴盛的 极简主义 观念主义 艺术家们的推崇,他们拍摄及布置照片的系统性已经成为一种辨识度极高的风格。




的确,你能一眼辨认出他们的作品:黑白色调,灰白色的无云的天空背景衬托下,建筑物占据了相片中绝大部分的位置。Becher 夫妇几乎都是选择在多云的天气进行拍摄,这样光线对于呈现客观性物体的影响能够尽可能减少。尽管建筑主体处在整个画面中心,其上、下、左、右的景观仍然是需要被考虑在内的范畴,地平线往往被控制在建筑主体 3/4 以下的部分,以保证建筑主体的突出。为了矫正透视,他们使用的都是长镜头长时曝光,再在上百张冲洗之后的照片中选出合适的那一张。





他们的拍摄整理方法很快变得更加严谨,将每个工业结构从相似的角度拍摄。以突出每个结构 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以最普遍的水塔为例,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水箱,但是除去水箱的部分,那些连接的结构完全不同,你可以看到它是如何与屋顶、装饰结构、可动结构、固定结构相连的:




他们以9、12、15张照片为一组,按照时间顺序放置,你总能在同类型的不同时期的工业建筑结构类型上找到相似点:






工业建筑的发展是特殊时期的产物,虽然它的诞生迫于部分历史背景的压力,但从某个方面来说,它们的确见证了时间在建筑上的流逝。与此同时,他们的形态特征大多与 经济 紧密相关,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与 工业经济背后的思想 息息相关。正因如此,Becher 夫妇也感受到它们似乎随着时代的推进,倏忽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一旦不被经济需要或是被新能源替代,它们的存在似乎就失去了意义。




当古老的工业建筑开始逐渐消失在视野中,或是被废弃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走入新世纪之后,设计师们开始想方设法将这些工业建筑改造成为诸如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之类的内部空间极其灵活的使用空间。上图为位于德国埃森 Zeche Zollverein 的工厂今昔对比图(旧图为 Becher 夫妇作品),它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石煤开采矿区。1988 年,随着工厂内仅存的煤炼油厂停产后,整个工厂就被废弃了长达 10 年之久,无人问津。






1996 年,Norman Foster 诺曼·福斯特将此地的燃烧炉改造成 “红点设计博物馆”,此后通过国际竞图邀请来 Rem Koolhaas 雷姆·库哈斯Kazuyo Sejima妹岛和世为此地设计。2001 年,Rem Koolhaas 开始的总体改造规划工程激活起了老厂区新的生命力,上图均为到厂区参观的游客所摄照片。




在娱乐至上的趋势下,工业区的改造似乎成为了一个大热话题,也是设计课程中很常出现的如何解决新旧文化、产业冲突,如何置入新的产业的同时,激活老产业记忆的课题。对我来说,原本这些工业建筑的单体体量太过巨大,尤其在场地上看的时候更觉自己渺小。而当这些类似的工业建筑单体被放置在一起时,你能看到它们是如何利用相似的组成部分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或是如何处理与不同体量大小的空间体的连接关系



红点设计博物馆


如果在空间体量上有类型学,那么其他的工业构件:栏杆、楼梯等等,我想都会有其所谓的类型学,只是我(们)还不了解罢了,了解了类型学之后再做的改造设计,是否风格,尤其是细节才会更贴近工业建筑的特征而又能创造出新氛围呢?


本学期做的设计刚好是如何将工业和休闲结合的内容,因此很早找了这批资料,个人很喜欢这组照片,本想作为压箱底备用的,恩,没想到就是今天。周末愉快:)



#Bernd & Hilla Becher #Industrial Typolog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