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动内需年年喊,究竟有没有拉动?

鹏陈万语 行游环宇 2023-10-12


某日,朋友问我:天天看到“拉动内需”的口号,究竟什么是“拉动内需”?


在“百度”词条的正解是:


拉动内需就是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是促进稳定发展的明智之举,是解决我国经济问题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贯彻中央决策中践行科学发展观。

如何把这一历史机遇化为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如何真正让我们通过扩大内需的拉动,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显而易见,百度解释的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我就讲个故事,或许可以讲清楚。


宋朝时期,浙江有两位木材商好友,名字分别是黄念山和武咦,他们听说福建山高林密,于是想到福建创业的念头。他们俩经过一番筹措后,在当地招了500名工人准备出发,但他俩在行前却发生了理念分歧。于是,分道扬镳,每人各带走250名工人分赴福建的不同区域伐木。



黄念山带着250名工人来到福建西北部的一处森林“安营扎寨”,第一年,获利2500万,扣除开销500万,工人工资500万,纯收入1500万。但黄老板却只留下500万用于扩大再生产,剩余的1000万却分红给伐木工人。伐木工人每人分得4万奖金后,有妻儿老小的就搬过来安家落户,单身者则娶媳妇建立新家,伐木场人口逐渐增多了。黄老板看到人丁渐旺,于是,将砍伐后的山地种植茶叶。种茶、采茶、制茶可不像伐木那样的重体力活,是伐木场里的家眷就可以做的活,又解决了伐木工人家庭成员的生计。眼看人口快速增长,黄老板又分配一些青壮劳动力垦荒种植水稻,解决山区吃饭问题。不经意间,黄老板又拥有了大片农田成了地主。年复一年,一个小小的伐木场变成了一个人口众多的聚集地。于是,官府派人来管理此地。新官是位年轻的清官,看到这里人们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将此地命名为“政和”,意为“政通人和”。



另一位叫武咦的老板伐木的模式和黄念山老板一样,同样一年纯利赚了1500万,所不同的是,武老板没有将这1500万作为奖金分给伐木工人和扩大再生产,而是装进腰包里。年复一年,伐木工中年轻人逐渐走了,年老体弱者也干不了重活了。山区伐木艰苦,工钱又不多,没人愿意来这里干活,招不到工人。由于人力不足,伐木生产无以为继,到了年终,武老板算盘一打,不但没有盈利,反而亏钱了。于是,武老板解散了伐木场,背着两辈子都花不完的巨款返乡了,留下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山地。




这个故事讲完后,我那朋友才恍然大悟,大致明白了“拉动内需”的实质内涵了。


现在我们来讨论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拉动内需”究竟拉动了吗?无需讳言,如果拉动了,还需这么讲吗?


这次疫情,虽然美帝对我们生产制造的口罩说三道四,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但是,我们许多厂家还是争先恐后地往那个爱恨交加的市场上推销口罩。生产汽车的比亚迪不惜花重金购置先进的口罩生产线,在只拿到美国加州地方政府订金而尚未获取FDA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将大批国人舍不得使用的上等口罩运往美国。


如果有足够的内需支撑,车企还需要这样冒风险地“转行”制造推销自己并不熟悉的产品吗?


现实摆在许多人面前······


高企的房价,昂贵的医疗,不菲的教育,眼前这几座巍峨的高山,平头百姓不居安思危能行吗?一旦发生什么天灾,停工停产,百业停顿,不靠平时的一点积蓄可以吗?



“地摊经济”为何突然爆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