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
当了明朝的海军将领后,开始思念其日本的妻儿。公元1630年,他先把大儿子郑成功接回了中国,但他的妻子田川氏却被日本德川幕府限制出国,而小儿子当时只有3岁,所以也随母亲留在了日本。而当时田川氏及其生父的家族都认为郑芝龙恐怕不会再回日本了,所以就决定把郑成功的弟弟过继给田川家族,并给他取名田川次郎左卫门。
田川氏和她的次子只好生活在日本,但郑芝龙和郑成功都没有忘记田川氏,一直想办法把他们母子接到中国。这对父子的努力经过15年后才取得了进展,当时郑芝龙通过在日本的一些老关系打通了日本幕府,终于可以把田川氏接到中国了。但这却并不意味着郑家人全部可以团聚了,因为德川幕府虽然允许田川氏去中国与夫君团聚,但却不允许郑成功的弟弟次郎左卫门去中国。虽然田川氏也曾试图花重金疏通幕府,但幕府知道郑芝龙家族当时富甲一方,所以要让他家在日本留下一个人质,以便将来控制郑家。
无奈之下
田川氏只好挥泪撇下次子离开日本,于1645年来到中国福建,与夫君郑芝龙和儿子郑成功团聚。
据日本史料记载,田川氏在上船前含泪对18岁的次郎左卫门说:儿勿忘汝父及兄长,勿忘母所去之中国。
田川次郎左卫门含泪点头,牢记母训,独自在日本生活了,后来改名为田川七左卫门。
虽然郑家骨肉分离,但他们之间却保持书信来往。因为日本幕府留他在日本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和郑家做生意,所以并没有阻止他们一家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当时正值明清更替的乱世,明朝灭亡。郑芝龙和黄道周等人在福州拥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称帝,建立了南明隆武政权。因为拥立有功,郑芝龙权倾南明王朝。
郑芝龙大权在握,让在日本的次子田川七左卫门担任自己家族的日本总代理,为自己打理在日本的贸易。七左卫门如鱼得水,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富商。
公元1646年,清军势如破竹南下,泉州籍的清兵大将洪承畴奉命劝降郑芝龙。郑芝龙见大势已去,于当年12月,郑芝龙率军降清。
但是······
郑成功并没有随父亲降清,而是自立门户,拉出一支余部,以厦门岛为据点自立为王。
公元1647年,郑成功生母田川氏所住的福建安平被清军攻克,田川氏为免遭凌辱自尽而亡。郑成功将生母的死因归咎于清军,与清军有杀母之仇,不共戴天。远在日本、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七左卫门闻此噩耗,决心与长兄誓死抗清。
郑成功北伐南京失败后,郑家军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据台湾史料记载,当时在日本做大生意的郑成功胞弟七左卫门得知兄长军中粮草短缺,派人送来了几十船物质和大量银子,对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助一臂之力。
1661年4月(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
郑成功入台后,自立王国,建立政权。他以台南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与清政府分庭抗礼,拒不接受统一。
公元1683年,清朝发起统一台湾之战,与郑成功有“杀父之仇”的施琅将军率清廷大军在澎湖海战中击败郑氏军队,随即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率领全家投降清朝。郑氏全家被迁往北京,并被编入清朝汉军八旗中的正黄旗,郑克塽本人被封为汉军公,不久,郑家后人一直担任正黄旗下的佐领职位。
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中国宝岛台湾的郑成功本该功高盖世,为何不能成为“民族英雄”呢?
争议在哪里?
郑成功率领了闽南子弟兵,夺取了荷兰殖民者控制的“福尔摩沙岛”,建立了“南明政权”,史称“东宁国”,这是汉族对台湾的第一次有效控制。跟随郑成功来台的闽南语族群、客家族群是台湾本省人的最早来源,而东宁政权是第一个台湾本土政权。因为尽管以明朝孤臣自居,郑成功对复兴明室并不积极,从未援助过他宣称效忠的南明桂王政权,而专注于维系东宁在台湾的统治。郑成功多次与大陆的清廷交战,积极对日合作,反抗清朝政府。郑成功作为中国内战失败的军阀,夺取了荷兰人控制下的“福尔摩沙岛”,在台湾实质建立了流亡政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台独”。
因此
郑成功只能称得上“闽南人英雄”或“汉族英雄”,不能够上中华民族英雄。因为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清朝政府的满族人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当时,满族人几乎已经一统中华大地,成立合法的大清政府,而郑氏家族却自立王国,分裂国家统一,又如何是民族英雄呢?
有关郑成功的博物馆或纪念馆在闽南地区随处可见。
但是,
闽南的一些郑成功博物馆或纪念馆,近年来将“民族英雄”牌子摘下,在介绍郑成功及其家族历史时,也以“郑氏海商集团”取代“民族英雄”字样。
“郑氏海商集团”这个中性的词汇,或许比较客观准确地对郑氏家族的功过进行评论。
这尊花了1500万元建在他的故乡的大型雕像,据称是用于“抗台风”的,坊间消息认为:郑成功“治台有方”,因此身兼“抗台(风)”的神功。然而,说来也奇怪,自从矗立了这座高达38米的郑成功雕像后,沿海泉州的风灾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