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北方过“小年”为何不同日?

鹏陈万语 行游环宇 2023-10-12




小年

过了立春,就进入传统的农历“小年”,意味着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大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北方一般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多为腊月二十四。同为汉族人的节日,南北方为何相差一天呢?



为何“小年”差一天



据说,古时候民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意思就是官家过小年是在农历二十三,而普通的老百姓过小年是在农历二十四,还有一些在水上生活的“船家”过小年是在农历二十五。由于古代大一统的天朝京城多在北方,除了南宋与明朝初期短暂建都南方外。因此,民间也逐渐受到官方的影响,自然都将小年放在了腊月二十三;而南方依旧保持原来的汉族传统的腊月二十四。所以这个传统一直沿袭到现在,南方的小年还是要比北方晚一天。




北南方小年习俗



北方的小年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小年是整个春节的序曲,一过小年就感觉春节来了。



扫尘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贴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理发沐浴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理发和沐浴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南方的小年

南方人将“小年”视为过大年的前奏,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祭灶王



民间俗称“送神”,相传这一天灶神、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是灶神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人们担心给自己说坏话、穿小鞋,就会在这一天拜祭灶神。



掸尘扫土



小年这一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大扫除”,即清扫房间,擦拭窗户,清洗所有衣物,洗刷锅碗瓢盆。南方同样有“尘”与“陈”谐音的说法,将屋内屋外“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寓意指旧岁不愉快的事情扫到距霄云外。



吃年糕



 年糕年糕谐音“年年高”之意。典故据称,南方家家户户蒸年糕是为了送给灶王爷吃的,年糕还要加入糖和红枣,灶王爷吃了年糕,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当然,灶王爷没有真的吃年糕,吃年糕的是普罗大众。



贴门联



南方虽然没有贴窗花的习俗,但是,贴门联却必不可缺。南方人讲究有神必贴,有门必贴,有物必贴。对联必须有“上联、下联、横批”。


小年不同原因



其实,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而北方为何在腊月二十三呢?

据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为何祭灶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因地而异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中国幅员辽阔,传统文化也是绚丽多彩,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在农历25日这一天,台湾是忌讨债的;小年后的几天,北方农村都会蒸馒头准备过年,但是不宜施舍给他人,因为这些馒头是要先用来祭祖祭天的。


往期推荐



中国唯一入选2021年“全球25个”最佳旅游地

“五湖四海”指的是哪里?

和珅住过福建吗?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壹伴编辑器


点个在看你最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