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
新年快乐
农历新年
我们所说的“过年”,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年的传说
据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
其实
“年”和春节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年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年”、“过年”。
年的历史
中国人过年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号。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过年的形成
4000年前,华夏文明起始的尧舜禹时期,因为生产力的限制,渔猎和农业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所以安全和丰收是人们最关注的日常话题。因此,每到岁末年初的腊月,人们就要开始隆重的祭祀活动,简称腊祭。
腊祭是最早春节的雏形,当时的祖先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祭祀活动后来成了中国人最盛大而隆重的佳节。
百节年为首,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今天,人们把春节约定俗成从农历正月初一,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往期推荐
END
按压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行游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