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8处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于日前公布了“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据称,举办这样活动旨在发现、培育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项目,促进文旅互鉴互融。
本次项目遴选工作于今年6月启动,要求参加遴选的旅游经营主体具有一些突出特点。
根据工作方案,遴选遵循以下原则:
开放共享——倡导非遗与旅游各要素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在旅游景区、旅游小镇、旅游街区、旅游村寨,探索多种融合路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非遗通过旅游广泛传播、大众实践,促进旅游通过非遗丰富内涵、提高品质。
尊重互利——尊重地域文化、尊重遗产持有者知情权和参与权,尊重各参与方的文化权益和利益诉求,在非遗和旅游融合实践中建立各个实践主体的利益分享机制,带动民众受益、促进地方发展。
科学创新——遵循非遗基本规律和旅游基本规律,不歪曲贬损非遗的前提下,以旅游科学化管理和市场活力激发非遗当代创造力和生命力。
弘扬价值——促进旅游目的地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在旅游的各个产品、各项服务中,以文化人,浸润人心,带动构建中国气韵的文化生活空间,促使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民族文化认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
本次遴选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经过受理申报、专家评审、会审公示等程序产生,分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共200个项目入选。
1
非遗旅游景区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主要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即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
在“福建土楼”中,尤其以永定土楼为最,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结构精巧、内涵丰富著称。据普查,永定现存土楼有2万余座,其中最古老的土楼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考亭旅游度假区
考亭旅游度假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考亭村麻阳溪畔,总面积9.3平方公里,内有考亭书院、建盏文化创意园、武夷花花世界、考亭古街等景区景点。
考亭村背依青翠山峦,三面临水,风景清幽,民风淳朴,自古就为文人墨客理想之地。
考亭旅游度假区条件优越,交通便捷,距离市区仅3公里。区内建有考亭书院、大宋文化博览园、五星级酒店、户外拓展、水上运动、水乡渔村等游玩项,为游客观光、休闲、体验和感悟的理想目的地。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盏
近年来,考亭旅游度假区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结合康养旅游、建盏产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打造集夜游观光、文化体验、运动健身、康体疗养、节事活动、生态农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并推出考亭古街、麻阳溪夜游、建盏一条街等业态产品。
考亭书院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著述讲学之地。
2
非遗旅游小镇
三色书坊景区
三色书坊景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市建阳区书坊乡,是集红色研学、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所谓三色,即红色、墨色、绿色。
书坊是源远流长的图书之府,曾以雕版印刷闻名于世,是古代中国三大刻书中心之一。北宋年间,书坊就以雕版印刷“建本”著称于世,当时多家著名刻书作坊分布在康宁古街,当地居民“以刀为锄,以版为田”,比屋皆鬻(yu)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古街更是成为书肆的集散地,在宋元时期常住人口3万余人,形容当时人口之多有“三百”之称:百口井、百家堂号、百座庙。
现存有康宁古街、楠木厅、积墨池、书林门等一大批文化遗迹;书坊是革命老区,现存有太阳山中共福建省委驻地旧址、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闽北红军独立师遗址等多处红色旅游景点。
3
非遗旅游街区
1.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保存着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里保存着200多座明清的古建筑,是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历代从这里走出400多位的名人,尤其集中在近现代,因此三坊七巷也有着“近代名人聚居地”的美誉。在这里除了繁华热闹的南后街,更有底蕴深厚的古厝,藏在幽深的巷子里静看岁月变迁。
2.中央苏区金融文创街区
中央苏区金融街暨恋城1908文创街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是中心城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依托闽西工农银行旧址、毛泽东旧居、国共谈判点六角亭等红色旧址、纪念建筑、人文景观,进行布展提升、串点成线,并对具有龙岩传统建筑特色的南门头老街改造提升,重点打造凸显文化展示、建筑创新、文创聚集、夜间经济的综合性特色街区。
3.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
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建筑呈“清代武平客家建筑”古色古香的风貌特征,融入武平“历史源流、崇文传统、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
“兴贤”一词,源于宋代名相王安石的《兴贤》一文,“国以任贤使能兴”“有贤之用,国之福也”。王安石的用贤兴国变法之国策推行,由此宋朝各地大建“兴贤坊”。据《武平县志》记载,武平的“兴贤坊”建于宋代,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现在游人看到的“兴贤坊”传统文化街,便是旧址的修复与新建扩建。
项目区域总面积218亩,街区挖掘武平千年古县的历史记忆,将武平“历史源流、崇文传统、民俗风情”文化内涵融入街区建筑物,呈现清代武平客家建筑古色古香的风貌特征,以留住“美丽乡愁”为主题,建设武平“文化会客厅”,成为武平城市新名片和文化新地标。
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结合文化与商业,在展示非遗文化的同时,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白天精彩缤纷,夜晚流光溢彩。兴贤坊是武平版的“宽窄巷子”,本地人的回忆所在,外地人的旅游首选。
4.瓦子街历史文化街区
瓦子街,是客家祖地上杭的旧地名。
上杭是客家民系成长的摇篮,在客家民系播迁发展中,是继客家民系宁化石壁之后的另一个“祖居地”。2011年,沉睡于历史中的“瓦子街”重现上杭,为世界客家乡亲提供了一个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崭新平台。
街区内有流芳牌坊、红四军八大会址太忠庙、王阳明《时雨记》纪念碑,还有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孔庙和丘逢甲师范传习所、紫阳书院、丁状元旧居及20多个客家姓氏宗祠等文物古迹。许多客家后裔从这里出发,到两广、两湖、江西、四川、台湾等地乃至南洋谋生。就这样,一条小小的瓦子街,承载了无数客家后裔的记忆。
5.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
朱紫坊位于福州市津泰路南侧的安泰河沿,旧名三桥,为唐罗城护城河之一。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居此,朱氏兄弟四人皆登仕版,朱紫盈门,故名。这里拥有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修建的芙蓉园,是福州四大园林之一。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面积15.84公顷,街区内坊巷10条。宋时期,区内安泰桥是唐罗城的利涉桥。
据〖榕城景物考〗记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荫榕叶中出”,足见当时的繁荣景象。宋时,修筑外城,街区全部被包入城中。街区的空间格局,一街水巷,河水荡漾,古榕苍髯,巷坊交错,古旧老屋,曲线山墙,门罩排堵,极富地方特色。
朱紫坊街区在历史上是文化教育机构集中的地方。设有全市的文化中心,孔子圣庙,清代管理全省教育行政的机构,提督福建学院署又设于此。闽县、侯官的孔庙也设于区辖及其附近。到了清末,街区已有三个孔庙、二个县衙、一个府学院署,学院林立,学子云集,形成“路逢十客九青衿”的“弦歌不绝”之地,街区中的坊名巷号颇具儒雅之风。
4
非遗旅游村寨
“非遗旅游村寨”,福建空缺!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