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 | 没想到,武昌昙华林的历史文化如此厚重

2017-02-12 湖北省企业家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湖北省企业家”,每日收获不一样的资讯。

A

BOUTBEAUTY

关于昙华林

在武昌凤凰山和花园山之间,有一条青石铺就的古色古香的小街,名曰昙华林。眼下,这里已经成为一条极具小资情调的创意休闲街。谁知道,这里的一砖一瓦,浓缩着武昌厚重的历史文化。

想要了解昙华林,我们先得对武汉三镇有个初步了解。民俗专家刘谦定介绍,历史上,汉口一直是汉阳的一个镇,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将汉口和汉阳分开,汉口才独立发展。这样算来,汉口仅500多年历史。而武昌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建城迄今,已经1790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扩城定型后,城内总面积达6.67平方公里,成为江汉平原一带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特别是明、清以来,武昌既是江夏县城与武昌府城所在地,同时又是湖北省城与湖广(湖南、湖北)会城所在地,因而当年武昌城内衙署云集。而昙华林是占了武昌古城六分之一的老街老巷。不言而喻,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古城文化现象。

我们所说的昙华林,是位于武昌古城东北角,东至中山路、南至粮道街、西至得胜桥路、北至中山路的围合区域,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

史料记载,东吴孙权称帝时,昙华林有一个曾显吉兆的小山丘,常有凤凰来集,便有了凤凰山的美名。相传,二十四孝之一的哭孝子“孟宗哭竹”的故事就发生在凤凰山。解放前夕,这里尚存有孟母墓,墓前有石牌坊,上面镌刻有“吴司空(指孟宗,编者注)孟母墓园”字样。在其附近,还有一口古孟井和一通大石碑,碑上刻有“孟宗哭竹生笋处”几个大字。

元末,朱元璋坐镇沙湖边的紫荆山,指挥将士在螃蟹岬炮打陈理,于是螃蟹岬便有了个炮架山的别名。昙华林南边的一块高地,也因朱元璋的将士擂鼓有功而得名鼓架坡。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楚昭王朱桢第五庶子朱孟炜被封为崇阳靖简王。朱孟炜嫌崇阳偏僻不好玩,赖在武昌城里不走。楚昭王出于溺爱,只好在武昌城内的东北角,给他建了个崇阳王府。现在的崇福山街实际上是崇府山街的别写,现在的花园山曾是该王府的后花园。

明清以来,武昌城内的衙门比比皆是,当年号称武昌是冠盖云集之地。而在昙华林,那时吃皇粮的机构不在少数,主要有掌管督运漕粮的粮道督署和常平仓,负责地方军事的武昌卫,负责提调兵器、军马的戈甲营和马道门,负责地方志编纂的湖北方志局和湖北官书局,负责儒学教育的武昌贡院、江夏县文庙和江汉书院等。

武昌古城的北面,历史上只有一个出口,名叫武胜门。这个城门内外是商贾云集之地,现在的得胜桥路,就是当年城内的武胜门正街。此街是武昌北城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其市民化商业消费绵延600余年至今不衰。(文/奚流)


来源:东湖讲堂

编辑:黄兰茹


《湖北企业家》杂志、FPEC资源库、武汉职业经理人服务协会、湖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联合推荐:

     湖北总代理:湖北兴凯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企业家》杂志承办:


FPEC资源库 ∣一个有价值的商业平台



《湖北企业家》杂志,专注思想和人文,

构建湖北企业智库和企业家的精神家园。

湖北企业家关注湖北企业家,每天收获不一样的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