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裸泳美国丨走,去硅谷感受不一样的创业氛围

2017-01-06 刻画真实投资圈的 裸泳

引言


在还未曾迈出国门之前,硅谷是我心中的创业天堂,是科技之都,是创新之源,是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这些传奇公司的发源地,是沙丘路上“风投”一条街的沉淀和沧桑。一次次的看《社交网络》、《硅谷传奇》这些记录硅谷巨头公司的影片,感受着硅谷的创业热情,见证着一个个idea从零到一。

 

就像是《浪潮之巅》中描述的一样: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作为浙江大学的一名学子,很早便被那儿浓郁的浙商氛围所感染,自己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创新创业的熏陶。我所在的城市杭州——这个现在被人称作中国的互联网之都的地方,也渐渐成了创业的集中地。目前已涌现出了诸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如阿里巴巴,网易等;同时她也是电商中心,围绕淘宝商城在电商产业链上应运而生了大大小小的公司。在极其浓厚的创业氛围下,自己也置身在了这股浪潮之中。而一次硅谷实习的机会,让我曾经的硅谷狂想真正走入现实,推着我向着浪潮之巅奔去。

 

那个夏天我属于加州。



裸泳特约记者:吕佩瑾

编辑:任子勋

总编: 程 涛

深度好文/共3536字/阅读5分钟




初入硅谷,感受截然不同的创业之都

漫步加州,很少会在硅谷看到高屋建瓴。那儿既没有想象中的经济发达,也没有各种喧嚣的城市街景,反而普遍地广人稀,公司集群,倒更像是一处极客的圣地:这里你能找到各种耳熟能详的公司的Logo,不过倒更容易与他们擦肩而过。风靡全球的苹果总部在外表来看并不显眼,你也只能靠门前的一个标志来辨识出来。


对于硅谷的创业者们来说平日里最重要的工作并不仅是埋头做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彼此切磋与交流同样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在本地化的活动发起网站你能看到许多诸如此类的分享活动,更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加入。而我自己则选择的是湾区华人创业者联盟分享会,美国天使投资人交流会和浙大校友BBQ的分享会。


 

作为一名实习生,在硅谷有幸多次参与了当地的路演活动。即便是出自创业氛围已经如此火热的杭州,来到这还是不得不感慨一下二地创业的截然不同。硅谷的项目并不是停留在商业计划书和PPT展示阶段,已然经过了市场的测试,拥有市场和消费者最直观的反馈与数据。在我看来,初创团队参加项目路演的动机更多应在于社交作用:一是获得投资机会,通过和点评的评委投资人建立联络渠道,为下一步融资寻找更多可能;二是吸引人才。我观察到,参加路演活动的观众主要是公司的工程师和加州高校学生;三是合作机会,路演活动增加了初创公司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也认识了更多的创业者。

 

值得一提的是,自己还亲眼目睹了一个极具意义的组织的诞生——硅谷创业者联盟,这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华人互助社区,每周都会举办高质量的创业分享活动,吸引了来自硅谷湾区正在创业或者渴望创业的华人精英们,场场座无虚席。到场的创客,有码农,有商业经理,更有投资人。高质量的人才聚拢,极大地促进了硅谷的华人创业者们加强沟通与合作。



撸起袖子就创业

我实习的公司,坐落在森尼维尔小镇的一家华人孵化器,办公面积不大、空间紧凑,从外面看更像是一个大大的仓库。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微软,思科,斯坦福也只不过十分钟的车程。孵化器自身员工不多,但公司内部的办公座位却座无虚席,各个创始团队成员,颇有一种“撸起袖子加油干,挽起袖子去创业”的气势,根本没人对身边的硬件环境有一分怨言。


公司孵化的项目大概有20几个,大致包括四个方向:电子商务、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和消费升级。作为实习生的我,也跟进管理了一些投资项目,实际的体会下硅谷孵化器与中国孵化器投资模式上的差异。与YC孵化的逻辑大相径庭的是,公司投资孵化的数量并不多。根源在于,我们的出发点不只是提供办公场地,更重要的是深度参与初创项目的渠道拓展和业务发展模式选择,帮助企业对接国际市场。公司同时在以色列和中国设有分公司,因为孵化器的思路是解决商业问题,利用美国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技术资源,对接中国庞大的市场,做到每个初创项目的深度参与,入股投资孵化。

 

在孵化器公司工作的奇妙之处在于,你不再是一个实习生的心态,更是一个创业者的思维。大部分时间,我都是负责跟进管理一个本地化促销打折APP,其核心在于商品动态定价系统的算法,并综合考虑商品特征、效期、用户地理位置、商家特殊需求等多个维度。团队的创始人是Groupon(团购鼻祖)的高级工程师。虽然团队在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方面很流畅,但是市场拓展却一直进展不顺。因为平日里和创业团队摸爬滚打、吃喝拉撒都在一块,所以无论是团队的风格还是定位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硅谷的移动市场也同样如此。最后,在新的一轮市场拓展前,我们的孵化器为创始团队做了一套市场方案,并成功联络了一些商家总经理的资源。



在市场调研和商务合作洽谈的过程中,我们曾尝试把各种各样的服务商联系在一起,最终,将范围缩小到了电影院、剧院、连锁超市和小型商家。硅谷虽然是科技的源头,但是本地化的O2O应用,还未和小型商家建立联系,信息化程度不高。地理环境约束,地广人稀,让人们形成开车出行的习惯,因而附近的服务设施相对固定和局限。而对于电影票来说,对目标商家而言,其本身价格低,不具有平台定价吸引力。而剧院70%的销售来自于年票,交易频率较低,用户相对固定。由于本地连锁超市零售尾货处理渠道相对完善,传统促销足以保证销售额,同样附近用户依赖性强,线上推广需求不强,所以线上线下打通对于美国市场难度很大。

 

每一个投资分析师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看商业计划书,大部分时间用来真正参与创始团队来出谋划策。深度孵化,意味着不仅仅是投入资金,更意味着共同经历与投后管理




一边精益创业,一边与牛人共舞

硅谷的创业者身上乐观和执着的特质十分明显。“精英主义”也十分明显,每个人都十分积极乐观,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征服投资人,可以摆平市场。在硅谷,我自己也开始渐渐有勇气“做梦”,甚至开玩笑的谈项目纳斯达克上市之后的打算。在硅谷,首先就是要学会释放自己,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人员,风投一条街就在这里。


 

在《精益创业》一书中提到了其精髓:


“开发—测量­—认知。新创企业的基本活动是把点子转化为产品,衡量顾客的反馈,然后认识到是应该改弦更张还是坚定不移。所有成功的新创企业的流程步骤都应该以加速这个反馈循环为宗旨。”

 

简单讲,为了加速这个闭环的反馈调节,身边的创业者们都是拿一个不成形的产品原型去路演,上线拉来第一批用户。也许这样的工作流程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会无法接受,但是身边很多个例子告诉我精益创业的模式是与时俱进的,具有可调制性和灵活性。

 

    在工作闲暇时,我喜欢和公司内真正的创业实干者聊天,主要都是在海外留学的华人创业者。其中不乏有从斯坦福MBA辍学的真的“猛士”,也有从密歇根、费城来孵化器学习“真经”的创业者;有沉着大气的海军陆战队退役军人,更有头发花白、却依旧全神贯注做事业的老人。最令我动容的是一个刚刚辞职打算创业的香港朋友,四十有余,当我问他为什么会想创业时,他说道:“都活四十年了,是该认真的为自己而活了。”

 

除了斗志昂扬的创业者外,我也有幸结识了斯坦福的华人教授张首晟,这位在物理领域获得了几乎所有的至高荣誉的学者,目前在做丹华资本,用”第一性原理“做风投。不仅是科研领域的领头羊,更是用物理理论进行创业投资的第一人。


 


我心目中理想的孵化器

国内孵化器,大多以提供场地为主,像北京的车库咖啡、杭州的福云咖啡,服务主要体现在周到细致和专业化的物业服务,注重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分享;也有以投资为主的,其主要的孵化目标是帮助企业快速增值,实现价值回报,完成变现。而市场拓展,基本是所有初创企业的最大痛点。很多初创项目有技术壁垒,却很难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同时市场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会导致大量初创企业无法直接有效对接市场,而我所在的孵化器就是希望解决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度孵化。

 

对于美国的孵化器,每一家的运营模式也大不相同。像孵化器的始祖YC孵化器,如今存在的意义更像是一家筛选器,简单的讲,YC会从成百上千的团队中筛选出几十个最好的团队,组成创业训练营,进行所谓的实战筛选,最终的展示日据说更是风投的集聚,因为他们相信了前期YC的筛选能力,所以YC的发展已经有些违背初衷,筛选效应已经远远大于孵化效应。

 


 这两年在中国,跟随大潮应运而生了大量的投资天使投资和VC机构,但我相信孵化器这样的落地孵化,深度参与的形式是一种更健康的生态环境,无论最终孵化项目成功与否,对于真正的创业者而言是受益匪浅的,不仅是一次创业孵化,更是一次创业指导,中国的创业环境需要更多的资源整合,对于年轻创业者而言,有的是时间,缺的是资源和经历,缺的是企业家气质和视野。





裸泳福利

x

寒冬送温暖


   


大黄抱枕免邮送


如果你喜欢裸泳君,并且觉得我们的报道有价值!

不妨在每篇报道后多留言

我们想听到更多来自大家的,不一样的声音!

单篇报道留言点赞数超过20,截图私信后台,


我们免邮送“大黄”~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裸泳已进驻今日头条、腾讯快报、新浪、网易、搜狐、九派等,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