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h咖啡:发乎情的咖啡,如何不止于赔 |裸泳投资欲

2017-05-23 刻画真实投资圈的 裸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一家咖啡馆成了每位姑娘的理想,但最终大都做了赔本生意。『开一家赚钱的咖啡馆』是个大命题。这就像当你要开一把锁时,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盯着锁看,而是想一想钥匙在哪里。钥匙不太会就在锁上,而大多是在其他地方。所以盯着锁看,往往徒劳。


文/张浩

深度好文/共4466字/阅读7分钟


项目名称:8h咖啡

主营业务:职场生活服务平台

上轮融资情况:2016年完成Pre-A轮融资,华工创投领投

下轮融资情况:目前正在寻求A轮融资

项目关键词:离职场圈最近的生活服务平台;新零售;消费升级;效率;零售行业最大的挑战在于能否跟得上用户需求变化

受访人:8h咖啡创始人 卫峰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作为一种舶来品,在当下以消费体验为核心、客群加速迭代的背景下,已受到年轻人的广泛青睐,成为了一个符号、一种文化,其实也是一个充满朝气的新兴行业。


在谈到为什么在这个时间选择咖啡作为切入点创业?卫峰说除了个人对咖啡的一点情怀外,他更看中的,是目前在中国还拥有较大成长空间和规模,并处于高速增长行业不多见


根据星巴克最新公布的计划显示,未来将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扩张。5年在中国的开店速度将达到500家/年,平均每天新开1~2家。截至今天,中国已有超过2100家星巴克门店,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


卫峰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他对咖啡行业的感受——『奔跑中的大象』。所以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在2014年底创办了8H咖啡,并在2015年初拿到天使轮投资后开始实践他的咖啡创业旅程。


但就象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从辩证角度看,这是『咖啡的最好时代』,也是『咖啡的最坏时代』。


8h咖啡创始人卫峰


 如何开一家『能赚钱的咖啡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一家有调性的咖啡馆,成了每个文艺姑娘的理想,但最终大部分姑娘开的咖啡馆不一定赚得到钱。


据统计,截止2016年中国的咖啡馆数量已突破了10万家,但显然,星巴克家的生意不代表你家的生意,对于国内大部分咖啡行业的投资者及经营者来说,『一直在挣扎』是个常态。


现实中大部分咖啡馆为情怀而生,在商业地产和人工价格快速增长的时代,其带来的高房租、重装修及人工支出,与咖啡馆线下可转换的流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般来说,一个咖啡馆能熬到5年能收回成本就不错了。


面对巨头基本垄断的市场,如何切入这门生意,卫峰有自己的思考:他强调,首先一定要把咖啡馆当成生意来做,而情怀留在心里面,有了生意,才能实现情怀。


卫峰说,『我认为在中国掘起的过程中,中国品牌的掘起是必然的,有如在制造业今天的华为、格力、小米等。所以在咖啡这个高增长的领域里,未来是否只有星巴克等玩家还是未知的。让我们回顾一下快餐行业巨头麦当劳和肯德基,如今我们看到了它们在卖油条,也看到许多中国快餐品牌的掘起,如真功夫、永和豆浆。所以在这样一个巨型体量的行业中,没有人能够最终真的垄断市场,哪怕你是星巴克。我认为在未来的数年中,能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行业增长红利的,是那些能抓住新人群以新业态切入新零售的新兴品牌』。


在几乎可以说是最红海的手机市场,2010年出现了小米


如今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茶文化的国家,如何玩转咖啡?如何基于场景、习惯、粘性,落地到品牌壁垒,这片消费习惯复杂的土地上,咖啡从未遇到过如此失衡多变、迭代迅速的市场状态


那么先订一个小目标——『开赚钱的咖啡业态』,卫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基本逻辑:站在生意的角度,一定要离用户和流量最近才离钱最近,一定要打造标准化可快速复制、有规模效应的高速成长模式


产品逻辑:主打现磨咖啡。咖啡主要以速溶和现磨两种形式存在,从人均饮用量上看,目前我国咖啡人均年饮用量仅为 0.03 公斤,远远低于全球人均年咖啡饮用量,约为 1.25 公斤。


与中国类似,日本是世界著名茶文化国家,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巨大的咖啡市场。其咖啡消费量从20 世纪 60 年代的 25 万袋增长至现在的 700 万袋,人均消费量是中国的40 倍。显然拥有悠久茶文化的中国,具有广阔的咖啡消费潜力。


从结构上看,目前国内咖啡以速溶为主,现磨占比较低(速溶占 80%,现磨占 20%),而海外市场正好与中国倒挂(发达国家现磨比例超过 80%),未来在中国现磨比例将继续大幅提高是大趋势,所以8H咖啡创立之初即定下了以现磨咖啡为拳头产品的产品逻辑。


让日本人转变习惯喝咖啡,7-11的作用巨大


场景逻辑:8h咖啡是专门开在写字楼大堂里的小型咖啡馆,其消费场景定格在职场人群出入最多和线下流量最大的地——写字楼大堂。


客户直接在线上下单后10分钟,就能获得配送一杯纯正现磨咖啡。其次再将消费场景定位在其停留时间最长的办公场所内。坚持在大量流入口和长停留时间的消费场景内,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职场人士的饮品需求,通过客户高频的消费行为,能将天然线下流量往线上引导,同时对客户消费行为做出分析为再次推送和营销做铺垫,最终将形成品牌效应。



大多咖啡馆不赚钱的本质原因,在品质与成本间的较量,既要保证品质,又要保证优惠价格,往往是商业市场上两个需要做博弈的选择。


就像当你要开一把锁时,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盯着锁看,而是想一想钥匙在哪里。钥匙不太会就在锁上,而大多是在其他地方。所以盯着锁看,往往徒劳。那在咖啡这件事上,既要保证品质,又要保证优惠价格,8h咖啡给出的答案是,钥匙在供应链上。


 消费升级的重点在于便利与价格合理 


在卫峰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块写满了字的白板,内容是星巴克的财务报表分析。『如果不懂星巴克的商业状况,就不要做咖啡馆了,如果不懂所在行业里的细致现状,创业就是十死无生了』,卫峰对创业这件事很严谨。



上图是2015年在中国买一杯4.8美元拿铁的成本构成,可见一杯拿铁的成本本身很低,原材料是0.64美元占13%,其他行政管理支出也都不超过10%,而最大成本构成,在租金上,达到了26%

 

卫峰说,其实在中国大多区域,星巴克的租金成本只在8%左右。原因和1986年第一家麦当劳在北京开业,1995年第一家麦当劳在武汉开业一样,招商一家星巴克咖啡,可以拉动旁边门面的租金价格。所以在中国,星巴克一般拿到的租金价格,实质并不高。也就是说,利润率可能也会相应的不只18%。


中国第一家麦当劳

 

卫峰从这一张拿铁的成本构成,推导出了整个星巴克的财务结构。彻夜的分析让他产生两个想法。


第一个是,不得不说,这样一杯咖啡的价格,对之余大多国人的薪资水平来说,有很大的消费压力。他相信未来消费者不会再付出这么大成本了,因为消费会更理性与成熟。


第二个是,这是非常典型的咖啡厅商业数据,像星巴克这样强势的公司已经做成这样,18%的利润率,那8h咖啡的机会在哪里?


喝咖啡是日常高频轻决策的消费,这一类的消费重点在于便利与价格合理。通过低利润率的to C,再到相对较高利润率的to B』。这是卫峰最后思考出的答案。


8h咖啡除去咖啡外,还可提供下午茶、水果、生日蛋糕等产品,印务、租赁等服务,通过个人消费切入,到为企业提供生活服务


消费升级的重点在于便利与价格合理。我们就像整个写字楼里的茶水间,8h咖啡目前有5万多会员,日活在10%。我今天看了下后台,有个会员在8h买同一款食品有500多次。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时候,才是消费升级来到的时候,而不是讲个故事、有好看包装、符合时尚潮流。我理解,消费升级不是价格多贵,而是人们改变一种生活方式。诺基亚做的那么好为什么被淘汰了,是因为诺基亚把手机终于做的能上网了,而苹果是把移动电脑装进了手机。你在星巴克消费时真的是想喝咖啡吗?你是想它给你提供的在闹市区的一块地方,具体喝咖啡还是牛奶,对你来说并不重要。但你在职场中喝咖啡,要的是咖啡因』。


开在写字楼大厅的8h咖啡

 

近期,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刘星表示,『2017年是线下零售焕发生机的一年』,而那些有『线下载体的新零售』,便是『正在开往春天的列车』


对 话


消费升级的基础是供应链


裸泳:既要保证品质,又要保证优惠价格,往往是商业市场上两个需要做博弈的选择。而解决了这两方面问题,我们通常把这么一次过程,称为消费升级。那如何兼顾两者做到真的消费升级?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样?和现在大家常说的伪消费升级,区别在哪?


卫峰:消费升级是把以前不常使用的产品或场景,变成今天常用的场景。就是以前在公司泡的茶、喝的纯净水,现在变成了一杯现磨的咖啡。消费升级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是偶尔为之的改变。我们今天看到很多伪消费升级,它实际上是偶尔的行为。像我今天买了一杯星巴克,还拍两张照片发了朋友圈,这不是消费升级,这是满足人心的虚荣。消费升级是从一碗热干面,变成了一顿更具有营养的早餐


但是消费升级需要基础。如果说我提供的一杯咖啡只要1元,那就不叫消费升级了,因为做不到。想做到消费升级,需要一个合理定价。那它一定会比以前速溶要贵一些,但你依然愿意消费,它更科学、更营养、更方便,为了这些『更』,你愿意多花一些钱。


只有供应链做到足够强大,才能让商品价格回归到价值本身。


供应链的关键,又在于效率。中国人的效率是日本人的12%-13%,是美国人的7%,我们的消费太不合理了。而这个社会就是效率的社会。我们做的貌似是非常传统的行业,加上互联网这个工具,会让我们的效率倍增,会让每个人的需求分配到不同的地方。这个效率也不是在于能卖多少,我从来不以我们赚多少钱为主,我们谈的是效率本身。


消费升级就是把一碗热干面,变成一顿更有营养的早餐


ERP根本不是供应链


裸泳:提到效率,提到供应链,有个非常常见的命题,大量传统企业在使用它、大多商学院在讲到它,乃至有点过度解读,就是ERP,你怎么看ERP?


卫峰:ERP是个库存管理软件,库存数字反应的是消费的变化,货卖出去了库存就在下降,进而也就反映了销售状况。那么我们通过ERP能否把整个动作管理起来,逻辑上是ok的,但实际操作的都是要人去做这些事。就像物理学里的串联、并联,ERP是串联的线路,当中每一个点都是无数人在工作,人是会犯错误的,所以ERP中就需要人工去修改这个数据,不改系统就走不动,但是你没有办法判断哪个数据是被修改过的。


我们看快递行业,早期快递的出错率是不是很大,没有关系,关键是管理者要知道错在哪里,我才能拿出相应的办法去改正它。但是如果只想把错误都隐藏,你永远都不知道错在哪里。从而貌似一团和气,但一旦面临到经济结构变化的时候,就不行了。


未来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供应链型的企业。拿8h咖啡来说,当客户在网上订了我们一杯咖啡的时候,就启动了这个供应链,我们的员工就开始准备各种咖啡、糖包等,这都是不同供应链供应过来的。当他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这个数据就传递给了仓库,仓库的人就知道杯子少了多少,牛奶少了多少。我不用告诉他杯子不够了,他自己就知道要做了。


供应链让信息并联共通,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绝不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因为所有的数据在线上是共通的。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真正的供应链其实很像一个能顺畅成长的企业。

 

经常有创业者说孤独,但其实孤独是可耻的。成功的创业者绝对不会孤独。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做成一件事情,必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乔布斯虽然是特立独行的,但他并不是孤独,他只是比他的同龄人、比他所在的时代看得更长远一些,或者有一点偏执,但他身边有一群信任他的朋友愿意按照他的创意去做,他何尝孤独。


创业者感觉到孤独,他很可能没有在第一时间把他的想法和自己的团队沟通,没有像一个真正的供应链一样,做到并联式的信息互通,做到团队成员随时知道你在想什么。创业本身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公司靠某一个人的idea成立他就要掌握这个公司,这可能不会对。整个公司运作,是无数人在参与,就像供应链一样。


不是马化腾不是腾讯,也会有其他的公司;不是马云不是阿里巴巴,不是卫峰不是8h咖啡,也会有其他的公司。它就是一个历史,孤独的供应链会出很多错,孤独的人不太会成事。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裸泳已进驻今日头条、腾讯快报、新浪、网易、搜狐、九派等,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