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肆民科技:没有泛在联接性,工业互联网就是空中楼阁,他想做一款工业设备间通信的『翻译器』|裸泳投资欲

庞克 裸泳 2020-09-09


过去的历史里,人们统一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PC与PC、手机与手机之间的交流,而在工业领域,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流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文/张浩

深度报道/共2674字/阅读6分钟



项目名称:肆民科技

主营业务: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领域的通用中间组件研发与销售

融资情况:2018年1月获得天使翼百万天使轮投资

关键词:中间件、工业互联网、联接性

受访人:肆民科技创始人 王成铭

一句话提炼:以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领域的通用组件研发,解决工业设备间通信问题



人之所以能交流,是因为共用一套语言,国语或英语。计算机之所以能互通形成互联网,在于采用同一套TCP/IP协议族。过去的历史里,人们统一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PC与PC、手机与手机之间的交流,而在工业领域,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流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工业物联网和互联网之区别,在于互联网的形成,先有标准、协议(TCP/IP),然后才有的网络。但在工业领域,设备是先有网络,然后才有协议和规约。『协议和规约的不同,使得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沟通有着原生的壁垒。』

 

发展至今,极度离散的工业协议标准,是制约工业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在武汉,肆民科技则做了一款兼容众多离散工业协议标准的『翻译器』,试图从底层打破工业设备间通信的交流壁垒。


极度离散的上游,极度冗杂的协议


在工业设备与工业应用软件领域,『只有巨头,没有寡头』,可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西门子很大,欧姆龙也很大,但大家都还没有大到有足够的话语权去整合所有的工业协议。』肆民科技的创始人王成铭说。

 

如此分散的上游供应链,也给智能化改造这个行业带来了不便。厂商为保证自己的销售额,会在某个细分领域提供成套且不开放的系统,致使不同厂商设备间无法通讯,导致采购环节,往往只能选择一家。

 

同时由于产线的协议封闭,导致业主在选择智化改造的供应商时候,容易被多头绑定消费,并丧失定价权。而如果不使用多头的配套工业软件转而使用国产或其他厂商的工业软件,就会遇到协议封闭和离散所带来的接入和互操作性低下,继而带来的实施周期和实施成本变高。

 

而这其中最底层的原因,便是源于通信协议的不同

 

事实上,这种状况大概从上世纪便开始,整个工业通信的粗略发展历程是,先有模拟信号,后在数控系统出现之后,人们开始谈数字信号。随着时代发展对效率的要求,人们开始谈精益管理,而谈精益管理的时候,人们就需要这个数字信号能够变成高级的计算机协议。然后这就是各个厂家各显神通各自制定协议的时候,便产生了最原始的协议混沌状态。不完全统计,最多的时候大概有3000多种。

 

后由于各个企业间的并购与产业联盟等市场手段,导致目前的通信协议缩减少为87种协议族。



2011年底,王成铭看到一篇名为《大规模设备协同机制研究》的论文,论文中观点认为,整个工业物联网发展中最难的点在于不同厂商之间设备异构化,当时国内没有可以把这些不同设备同构化的平台。他就在思考,是否可以开发一个产品让制造业的标准协议解析、接入变得敏捷。

 

经过几年研发后,他做了一款能兼容这87种协议族的中间件,名为PATH,产品涵盖嵌入式、算法、软件三个方面技术,将异构设备同构化,实现大规模协同。

 

我们的整个产品逻辑并不是去制定一个标准,而是去帮助他们兼容其他的标准。它不是标准,只是一个翻译器。或者可以更简单的理解,这个东西只是如果跟传统的耦合方式或者接入方式相比的话,只是从Win95做到Win98。Win95的时候你插键盘要装驱动,win98插键盘不用装驱动,你可以把我们理解成这样。』

 

但87种协议族什么时候统一成唯一标准的协议族?自然是肆民科技的创业窗口期。据悉,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CC正在做控制协议统一,想让所有设备厂商转至OPC协议,但这需要时间与巨头林立不同厂商间的博弈。

 

王成铭表示,『我不否认整个协议族会慢慢变少,但这个时间可能会有20~30年左右。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以这个作为切入点,在窗口期去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然后再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



工业物联网IIoT通信的6层模型 肆民科技目前在做居中联接性(Connectivity)的传输层,下一步他们将会延展至框架层(Framework)


原本不在产业结构里


如果从产业链里去看中间件的本质,它实质在做接入的工作。而接入这件事,却一直以来由外包团队人力完成,且是一个效率亟待提升的环节

 

在智能化改造行业里,整个产业链结构是:业主——总包(咨询、调试)——分包(接入、实施)。而在任何一个总包、或者说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型企业里,其成本结构有两块,一块资金成本:报价中有70%用于IT咨询和产业流程咨询,30%用于开发和实施。

 

而在这30%中,有40%的开发工作是花在了接入和协同上,即12%的成本花在了接入这件事上

 

第二个成本则是时间成本,时间成本结构中,在咨询上占20%,在开发上占80%。80%里有30%支付在了接入这个环节


『也就是说,在接入这个环节,站在总包的立场上,原本占用24%左右项目时间的接入和协同工作如果能大幅缩短,却只用支付项目预算中的12%,那他们会此会有较强的付费意愿且价格不敏感。

 

『此前接入的工作全靠工程师人力完成,原来做一个协议要7人/天左右,一个月有效工作日是22~24天。所以往往一个项目里所涉及的设备接入台数过多的话,大概1~3年才能做完。而我们做可以缩短为10分钟。一台设备7人/天,武汉市这块工程师的市场价是800-1200元/人,一个90台设备接入的项目就是90x7x800-1200元,就是它的成本。总包的报价会在此基础之上溢价20%,现在的市场价格是一台设备1万左右。所以一个90台设备的物理系统如果要全面接入精益管理软件,单这一个软件的接入就要90万成本支出。而我们的定价是2800元一个授权,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帮助软件工程大幅度缩减协议解析与设备协同的工时,以提供一个极大提升接入效率的简易工具。』

 

王成铭透露,团队也是在得知这样的产业成本构成后,才最终决定成立肆民科技。目前他们有两家客户,大唐广电与苏州艾隆股份。


中国智能化改造行业真正的痛点


裸泳此前也采访过不少工业联网类项目,往往最后要谈到一个核心问题是,产品、技术好归好,但用户的迁移成本过高。采用新的技术方案,往往意味着要否定业主此前原有90%的资产。

 

王成铭表示,中间件不会否定业主此前原有资产,『我们产品的兼容性避免了对业主原有资产的否定,究其根本是“核心+适配器集群”的结构。维护方面则采用远程维护,成本基本为零。』

 

而过高的迁移成本,也反映出中国在智能化改造的历史进程中所面临的巨大痛点。


在中国的制造业当中,有高端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极低,因为流程的非标;也有低端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但在智能化方面,除了比例极低的少部分企业以外,大部分行业都低。形成了极其明显的两端分化状态

 

王成铭表示,虽然近年来智能化改造行业开始火了起来,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投资人以及政府开始把目光放到了这个行业上,但由于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便更加凸显了制造业工艺的落后。

 

『问题最终的根本还是中国制造业工艺的落后,智能制造再怎么发展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或许在工业物联网这个领域中,没有类似于中间件这样的泛在联接性,工业物联网将显得空中楼阁。而在整个制造业中,没有制造业工艺的提升,可能整个中国的智能制造运动式的进步,将更是空中楼阁。


对项目感兴趣可在后台与我们联系~


- End -



精彩文章回顾 ☟


对大多人来说,我们并不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 | 批发价买别墅,只买商品,不买营销 | 他们让游戏内容重回C位置 | 二手免费交易平台做母婴用品一手租赁 | SAAS+AI智能影像如何赋能医疗决策 作为投资人,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 | 打破刚兑,私募才有春天 | 发乎情的咖啡,如何不止于赔 楚商集团李璟璟:“走心”投资,“掘金”医药 | 枫红资产万杰:理工男的并购经 | 光谷硅谷的差距,不在产业,而在金融 | 武汉注定微不足惜,武汉注定一举千里 | 这并不是一个乌托邦产业,自动驾驶就是未来



裸泳已进驻今日头条、新浪、网易、天天快报、搜狐、九派、大鱼号、雪球、财条等,敬请关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