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裸泳丨憋出内伤的复工企业

庞克 裸泳 2020-09-09



这几天,防疫还是复工的矛盾进一步深化。

如果说此前的矛盾更多集中在个人,那这两天的矛盾则更多开始集中在企业身上。

原因是企业在面临这样的矛盾时,不仅有来自员工保命还是保生存的责任,也有来自疫情下管理制度形式主义的阻力,亦有来自全球化背景下所牵连的或许不仅仅会影响到自身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压力,更有来自一刀切式管理模式下能将此前所有努力付之东流的“不可抗力”。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企业所面临的矛盾,其实更加复杂而难解

一场疫情的暴发导致了数万人患病,并出乎意料的延长了中国的一个假期。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三周前几乎完全停摆。人们担心,如果世界上这个最出色的制造中心停摆的时间太久的话,全球经济可能会受到威胁。

而如果中国的企业无法替全球解决这个威胁的话,那么造就了中国近20年发展的中国制造,或将另谋替代者。

一周前,我们的领导层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并在其中谈到,“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从官方透露的消息里可以看到,恢复经济活动这个任务的艰巨性正变得清晰起来。

在当局颇有些担忧的催促下,中国正在断断续续、艰难的尝试复工。

但那些尝试复工的企业,却被多重压力憋出了内伤。

2天前,新华社发表了一则社论,谈的是“复工要交21份材料,莫让形式主义累坏企业”

这样的抱怨最近也在各地频发。

很多企业称,“要想复工,需要填15个表格、2份承诺书、制定1个应急预案、1个复工方案、1套食堂防护措施和1套宿舍防护措施,共计21份材料,有些材料还需要去街道盖章。企业填材料填得手软,想复工咋就这么难?”

虽然众多的材料透露出对于疫情的严谨性,但细致查看会发现有不少重复。

如“复工企业上岗人员”这一项,就需要提交复工企业首批上岗人员汇总表、复工企业首批上岗职工健康统计表、复工企业后续需上岗职工健康统计汇总表、复工企业后续需上岗职工健康统计表。且每份表格都需企业盖章。

换句话说,如此不匹配企业实际情况的措施,并非像是落实企业的防疫责任,而更像是推掉了自己的责任。

因为万一出事,自己也有“提出了严格要求”的推脱。

好的是,今天笔者看到,各地开始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的审批手续,或改为报备制,或挪移至线上完成审批。

不过即便走完所有流程顺利达到复工要求,还有不少企业面临法律风险。

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崔军的一篇文章中显示,今年1月,某南亚地区国际项目的中国承包商向国外客户提出,因新冠疫情为不可抗力因素,大多数员工均住在湖北,受交通管制的影响,承包商无法在节后按期全员复工。

由于疫情是不可抗力因素,所以向国外客户索赔工期延长和因此产生的额外费用。

而国外客户则表示,根据合同条款,传染病并没有列入到特殊风险。即不是不可抗力。

因此客户无法接受工期延长与支付额外费用,需要中国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剩余项目。

最后崔军表示,“承包商在向客户主张新冠为不可抗力时,应三思而行,切忌盲目主张向客户索赔。”

换句话说,即便有适当的理由,疫情也并不能成为法律责任通融的理由,客户也根本不会买账。

而某种程度上,这样看似“不近人情”的严苛,背后实则也有更深的逻辑所在。

这几天有人说,疫情不单是中国在打喷嚏,而是全球都得感冒

上周,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国博世的CEO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影响严重依赖中国的全球汽车供应链。我们需要等待事态的发展。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博世的全球供应链将会中断。”

日本的证券分析师则表示,“世界的汽车生产都可能陷入停滞”。

当然受影响的也不仅仅是汽车。据欧瑞公司预测,影响最大的三项产业是家庭用品、高科技产品、纺织产品。其次是机械设备、橡胶、医药和医疗用品及化学品。

这主要跟中国出口占比有关。影响最大的三大产业,在中国2018年的出口全球占比都超过20%,日用品更是超过33%。随着这些行业的生产中断,将会紊乱全球的供应链。

据我们日本的读者透露,如果说中国的这些原材料企业还在面临复工的矛盾,那日本的那些总装企业已经在面临倒闭了。

自顾不暇的状态下,寻找“中国制造”的替代者,将可能是他们最优的选择。

而在一些与中国关系特殊的国家,如美国,这种情况将会更甚。

2018年10月,美国国防部出台了一份《美国制造业供应链弹性与脆弱性》的报告。其中指出,军方供应链中存在大量转包。第二级、第三级等分包商存在十种可能的风险。并列举了由此可能导致的将近300种漏洞。

去年,美国开始对这些漏洞进行封堵。

去年11月,美国联邦探员突袭了纽约州长岛的一家科技公司,原因是该公司涉嫌向美国军方出售号称“美国制造”的监控和安全设备。但这些设备实际上是“中国制造”

如果归结中国近30年来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可能一则在改革开放,二则在全球化。

而这场疫情带来最直接影响的,就是这源动力之一——很有可能会重组全球化的分工格局,国外的客户也会迫切的寻找替代者。

而这些链条一旦失去,就很难再补回来了。

但与之相对,还有一种更惨痛的内伤,或者说是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本质,就是在

因为很多人根本就无法返程。

据《财经》报道,一个600人的工厂,在反复思考后决定复工。但是当他们联系外地工人时,工人说:村里不放人。

没有工人,工厂开不了工。就算用专车把他们接回来了,生产的时候,原材料紧缺,仍然开不了工。因为配套工厂不一定开工了。就算求助政府让配套工厂开工,物流也还没恢复,依旧开不了工。而物流还没恢复的原因在于,司机还没到位。

所以在整个经济建设中,缺少人这一环,几乎没办法运行。

但问题是,现在很多地方防疫过度,没房的不许进城。哪怕他们解决了此前种种万般困难,仅没房一项,所有努力也付之东流。

今天是邓小平逝世23周年,朋友圈里开始流传起这个中国改革开放舵手的一篇讲话。

其中谈到,“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

所以在这件事上,企业复工的尝试并非仅仅出自他们自身的意愿,而是对并非出自他们之手的经济和社会状态的回答

而企业的本质也是由人组成,放在人的角度,他们只是做了很多个年代以来人们在生活难以为继时做过的事:60年代饥荒时做过,90年代特大洪水时做过,21世纪初非典时做过。

而把这些事绑在一起的,是退无可退的境遇,不情愿但仍怀抱希望去寻求出路。他们只是做了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的人们在寻找生存时常做的事。

而在这所有常做之事的努力下,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将会使得这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

其实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是打不死的小强,深知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大禹治水重疏不重堵,千万不要把企业憋坏了。


- End -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裸泳立场。


愿疫情早日平息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