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远跟党走——百名团干部百天讲党史”||1936:回望一九三六

信息微媒体 东林信息之声 2022-07-18


本期主讲人

刘禹伽

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团支书


“西安事变”的背景

1936年12月8日,张学良、杨虎城请求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的努力失败后,为了民族大义,决定发动“兵谏”。12月11日晚6时许,张学良约见白凤翔,并表示要在不伤到蒋介石的情况下将其请进城并商议抗日大计。白凤翔当即表示定能圆满完成任务。1936年12月12日,白凤翔召集众人在西安小东门会合。并于清晨5点左右,指挥部队突袭进入华清池,并带领一部分人朝蒋介石的住所冲去,经过一番周折活捉了蒋介石。白凤翔致电张学良,张学良命令马上把蒋介石送到西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5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基础。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西安事变”的启示

通过讲述1936年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统一则兴,民族团结则强。以下两点为本次讲解中提炼概要。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纵观西安事变,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从容应对,因势利导,协调各方利益,最终成功的化解危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要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西安事变充分说明,各阶级各党派无论存在多大的分歧只要以民族利益和民族大义为重,都可以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奋斗。

“西安事变”的目的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目的既是为了救亡图存,更是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站在新时代的我们,爱国更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具体的爱国实践。从当下做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学习,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信息学院微媒体中心

供稿:信息学院团委

审稿:王源锋老师

视频剪辑:侯岚亭老师

排版:运营部 徐 锦

监制:刘 宓 李浩宇 于 征

投稿邮箱:icecweimeit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