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青年说·党史故事汇” || 特别篇:国士无双——纪念逝去的两位院士
信息青年说,党史故事汇。我是讲述人——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2020级计算机类2班的本科生高兰玉;来自中国黑龙江省的省会哈尔滨市。今天,由我来讲述两位国士——袁隆平院士与吴孟超院士的故事。不朽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光辉榜样,照亮民族复兴征程。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获得了很多荣誉,他不仅仅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毕业后,父亲打算让他报考南京中山大学,但袁隆平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想当一个农业科学家。一句“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他守护了近70年,那一点意外发现慢慢“生根发芽”。在20世纪60年代,粮食问题是生活中的大问题,由于物资匮乏,按月取粮成为每个家庭获取粮食的唯一途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老发现了试验田里的第一株天然杂交稻,继而推开了水稻杂交实验的大门。
对于袁隆平来说,爱国就是让粮食增产,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2016年,86岁的袁隆平带领团队,向“海水稻”发起挑战,并在新疆、山东、浙江、黑龙江、陕西等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区域开展测试。袁隆平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他把海水稻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称为拓荒人精神。
鲐背之年的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说:“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一人多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这个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就跟我的助手在一起,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第二个梦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22亿多亩稻田。如果有一半的稻田都种上杂交稻,可以增产多少粮食呢?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这个梦想的实现,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
正如2004年《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中所说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 吴孟超
吴孟超院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2分病逝。放眼天下大医,声誉和地位无出其右。他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师从著名医学家、“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他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
游子恋故土,志士爱祖国。1939年,吴孟超从马来西亚独自回国,经努力考入同济医学院。在战火轰鸣的年代,他选择步入行医的行列,希望能够凭自己的努力去医治那些受伤的同胞们。
也是在同济医学院,吴孟超得以认识裘法祖。裘曾有曰:“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份信念,同样深深贯穿了吴孟超的一生。“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但那个年代的中国,肝脏手术被视为生命禁区,成功率几乎为零,一个患者被确诊得了肝癌,几乎就等同于死亡。几乎是从零起步,吴孟超进入了这样一个未知的荒原。辛苦和磨难可想而知。1960年,吴孟超主刀,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此后,他更是不断突破,带领同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界的难题,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据媒体报道,他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为一个男子切除了长达63厘米的巨大肿瘤,将一个患了不治之症的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曾用5个小时的时间,为一个4个月大的女婴摘除了肝母细胞瘤,婴儿的器官稚嫩,手术途中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直面风险,吴孟超毅然拿起手术刀,要为这个孩子奋力与死神一搏。终其一生,他始终行走在肝脏外科的风口浪尖。
他曾经主刀过中国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几十年来每天做3台手术,救助1.6万名患者。还记得感动中国给吴孟超的颁奖词,放到今天,依然是对这位国士最好的纪念:“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能存在于同一时代,我们很荣幸。两位先生千古,万世不朽,吾泱泱后辈定勇担使命,继往开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无法抵抗浪潮 但永远记得灯塔”,我辈将沿着您们铺下的道路,一往无前!
信息学院文体中心
供稿:信息学院文体中心
审稿:刘宗烨老师
排版:微媒体中心 运营部 黄金飞
监制:侯岚亭老师 刘宓 李浩宇 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