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经验大比拼 | 信用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中国信用
2024-08-23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印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该意见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六个方面,提出二十八条具体措施,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各地方各有关部门正在探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精准识别各类农村经济主体信用状况,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等工作,以信用建设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作出有益尝试,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信用基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宁夏:信用变财富 百姓致富有了“启动金”


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的闽宁镇,是我国东西协作、易地扶贫搬迁的典范。如今,贫穷的风沙远去,红砖赤瓦、燕尾山墙的闽宁镇正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金融成为当地居民致富路上的一把“金钥匙”。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夏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后,宁夏监管局聚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提高“三农”金融供给能力,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接好脱贫攻坚“接力棒”,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永宁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振东在谈到当地居民融资中的难点时指出,从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镇子上的移民往往“家底薄”,创业缺乏充足的资金。而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客户缺乏有效抵押物,授信困难重重。

经过调研,当地金融机构找到了一大突破口——信用。为解决信用评估问题,2020年以来,银行客户经理挨家挨户现场采集信息,现场评级授信、现场发放小额免担保免抵押信用贷款。据介绍,永宁农商行用3年时间完成了闽宁镇6个行政村1.3万农户的普惠建档、普惠评级,有效农户授信面达到47%左右,授信金额达7.79亿元。

“要把农户的信用转成财富。”邮储银行宁夏分行三农部负责人李晶表示,该行的信用贷款结余已经占到了个人经营性贷款的63%以上。“农户只要诚实守信,有生产经营项目,有增收致富愿望,无须抵押担保,即可获得全流程线上的贷款。”李晶说。

2020年以来,邮储银行宁夏分行重点推进“整村授信”。通过“线上+线下”“人工+科技”“银行+政府”的方式,建设信用村、评定信用户,为农户普遍授信。线下,该行进村入户实时采集关键信息;线上,积极对接外部三农数据,丰富农户数据维度,为农户精准画像。该行通过“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支用、动态调整”的方式,向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

铁彦忠是闽宁镇福宁村福宁养殖园区的肉牛和育肥羊养殖大户,也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2023年4月份,邮储银行永宁支行在该村开展“整村授信”时,在铁彦忠家中10分钟即完成20万元纯线上信用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全流程,让他倍感惊喜。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以来,邮储银行永宁支行已在福宁村评定信用户567户,主动授信率达到89.6%,用信率达到28.3%。

不仅在闽宁镇,“整村授信”正在宁夏广袤的乡村铺开。宁夏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夏监管局深入推进整村授信工程,截至2023年9月末,“整村授信”覆盖全区2193个行政村,累计授信户数44.29万户、金额395.53亿元,有效农户授信面达80%以上。

同时,结合乡村金融服务特点,宁夏银行机构积极构建“物理网点+自助银行+便民服务点+网络金融+流动服务”“五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全区193个乡镇和2193个行政村。


湖北:数字化农村信用体系带动乡村振兴


“以前跑完银行跑担保,从申请贷款到资金进账起码一个星期,今年两天就拿到了贷款,真是一条龙服务!”近日,湖北襄阳市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该合作社融资效率的提升,得益于湖北积极推进的数字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高效服务乡村振兴,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与有关部门携手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凝聚金融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和征信机构合力,探索农村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创新,不断推进“数字信息助农”到“数字信用惠农”的转化。

2023年8月,湖北襄阳市某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楚农直通车”,向当地邮储银行申请贷款,相关需求被同步引流到湖北省征信平台(“鄂融通”)。邮储银行经授权的信息查询范围立刻从“楚农直通车”的特色涉农数据扩展到全省政务大数据;与两大平台均有合作的湖北省农担公司,依托平台资源的实时交互简化了操作流程。“对信息的充分归集能够助力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主体‘精准画像’,提升服务效能。2023年以来,湖北积极推动各涉农信用信息平台从‘独立建设、分散运行’向‘数据共治、服务协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湖北进一步加强涉农信息归集共享工作力度,以湖北省征信平台为枢纽、湖北省征信公司大数据中心为后盾、各市州征信平台为补充,打造全省“1+1+17”的“涉农数据共享节点”。纵向对上承接国家信用信息中心反馈的“信用信息共享清单”各项政务数据,对下联合调用17家市州征信平台的公共服务及地方特色数据;横向共享省农业农村厅等7家省直单位涉农政务数据,与国内领先的征信机构开展数据业务合作。

截至2023年9月末,全省收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超过1000万条,覆盖18.8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6.8万个家庭农场、近10万家涉农企业;收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信息50万条,覆盖近千家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

以各部门信息共享为基础,湖北省征信平台“鄂融通”、省农业部门“楚农直通车”、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楚天贷款码”等线上融资服务平台(渠道)加强合作,初步实现金融领域、政务领域、农业农村业务领域涉农信息的交互应用;入驻各平台的涉农银行、农担机构、农险机构积极参与平台共建和业务系统对接,联合创新一系列“线上服务、当日办结”的快贷产品,畅通农村经济主体的“银农直连”渠道。

“没想到未到期的账款可以这么轻松变成资金,不需要额外的抵押担保,不用在银行、采购商两边来回跑。”恩施宣恩县某茶叶供应商感慨道。

2023年8月,经人民银行宣恩县支行指导,这家供应商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提交了1笔融资申请,宣恩农商银行借助该平台对接茶业加工龙头“昌臣茶业公司”财务系统的有关数据,迅速确认了2家企业之间的真实贸易背景和账款关系,当天在线审批发放了1000万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及时满足了这家供应商收购秋茶的资金需求。这是湖北首次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县域农业产业链提供数字化增信。


四川:持续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四川省持续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等问题,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四川省评定农村信用户1304.1万户,已有143.65万户获得贷款支持,2023年贷款余额1979.33亿元。

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并创新推出“天府粮仓贷”专项产品予以对接,满足耕地提质增效、农业生产机械现代化、粮食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集群打造多样化金融需求。在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首批试点县彭州落地“天府粮仓贷”,11个工作日内完成8.1亿元“天府粮仓贷”贷款审批,支持彭州市濛阳、敖平片区天府粮仓项目建设,助力这两大片区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收益,激发粮食生产积极性。

除此之外,四川还推出“农贷通”“巴山红色贷”“牦牛贷”“富民贷”等特色农业贷款,撬动乡村振兴。自贡市创新融资渠道,试点推广“强村贷”“振兴贷”等金融支持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信用贷款5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8.2亿元,变“输血”扶持为“造血”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3亿元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广元市用好用活“832平台”,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将上架农副产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监管区和监管巡查对象,严肃处理产品质量不达标、虚假开具合格证等行为,将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经营主体列入“黑名单”。

阿坝州九寨沟县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标九寨沟县“核心景区+乡村农文旅”的发展思路,创设主办银行制度,推动建立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局、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四牵头”、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县委目标考核,把信用示范村和信用乡(镇)以及村集体、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基地纳入县级乡村振兴财金互动奖补贴息范围,走出了财金互动助力乡村蝶变发展的新路子。全县符合条件的10个信用示范村、3个信用乡(镇)、36户贷款主体获得了县级乡村振兴财金互动奖补贴息70.61万元。

泸州市泸县用好用活金融政策,大力发展“水稻+”产业模式,做好“田”字文章,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原有模式上创新推广多元种养模式,让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去年9月,全县贷款余额39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95亿元,占比95%,推出纯信用的线上贷款“惠农e贷”,养殖户通过办理惠农贷款,将稻虾产业发展壮大。


福建: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乡村振兴


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区块链……金融科技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广覆盖、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解决方案。福建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农村普惠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便利农村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四个方面开展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筛选出涉农林渔业、公共事业缴费、卫生健康等领域的30个试点项目,并全部投入建设。其中,“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信贷服务”项目入选福建省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应用,并获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农村信贷融资便利性大幅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科技处处长林光丰介绍说,福建省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着力破解涉农主体缺乏抵押担保的融资难题。福建省创新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实时获取渔业、农业作物种植面积、作物类型和长势等数据,率先在宁德市蕉城区推出“渔排养殖贷”,并成功复制至福鼎、霞浦、福安等沿海地区。借助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等特性,整合林业局、不动产登记局、林权服务中心等多部门信息,完善林农“信用档案”,龙岩市武平县建成全省首个基于区块链的融资服务平台,已汇聚15家金融机构49款林业信贷产品。

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针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福建省探索出一条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在线下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运用5G、图像识别等技术推动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在线上加快打造“惠农版”移动金融App。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在掌上银行上线“乡村走透透”金融服务平台,助推蜜柚、莲子、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销售。

农村治理水平满意度持续上升。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探索利用技术手段打通金融和“三农”壁垒,将银行服务引入农业农村管理工作中,赋能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利用微服务、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搭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以“互联网+线上支付”为载体,实行村级集体资金管理“一支一收”同步监管,让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查,从源头上预防“四风”问题;推动系统互联,提升财政奖补资金代发便利度,使村民“足不出村”可享受补贴红利。


江苏连云港:加大信用支农惠农力度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分行、连云港发展改革委、连云港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连云港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组织散,信用信息难以被全面、准确地掌握。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建立涉农信用信息目录,构建多元化信息采集更新机制,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为进一步提高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为农民提供更加准确的信用评估和金融服务,连云港还将重点开展涉农信用评价及应用、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涉农信用信息融合应用。

在助推普惠金融深入发展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完善涉农主体信用档案,加强信用档案应用及成果转化;依托惠农融资服务平台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落实惠农政策,优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健全涉农经济主体风险信息共享机制,优化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主体意识,实施方案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提出,加强乡村政务诚信建设,加强信用建设治理,建立农村守信激励机制,强化农村诚信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激活乡村治理效能。

此外,在支持乡村产业经济繁荣方面,连云港还提出加大信用支农惠农力度,建立农产品信用监管机制,推动信用强村富民行动等措施,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悉,《实施方案》包括总体要求、工作目标、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支持乡村产业经济繁荣、保障措施等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联动,该市还配套编制了《连云港市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事项清单》,旨在厘清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建立协同高效的责任体系,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实施方案》明确,要以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农产品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加大要素保障,优化金融服务,探索形成覆盖农村信用主体、体现本市特色、具有示范意义的农村信用体系,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与“三农”工作融合发展。


广东惠州:发力释放信用红利


2023年以来,在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坚决落实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部署,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联合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惠州市农业农村局、惠州市金融工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惠州监管分局、惠州市供销合作联社印发了《惠州市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十全”工程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方案》,组织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在信用村“整村授信”、农业产业链“整链授信”、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园授信”三个方面发力,重点满足农业产业强村、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融资需求,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1663.6亿元,同比增长31.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7个百分点。

信用村评定是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2023年10月,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联合市发展改革局、农业农村局等五部门公布2023年惠州市信用村名单,从全市1332个行政村中评选出937个信用村,并为凸显信用评定的示范作用,创新增评星级信用村39个和明星信用村36个。以龙门县马岭村为例,该村农户多年来信用记录良好,2023年被评为惠州市星级信用村后,龙门农商银行根据信用村评级确定为该村“整村授信”,额度为每户5万元,比其他村平均高出5000元~10000元,只要村民通过评级授信,就可以获得信用贷款资金。

借助信用村的评定工作,“整村授信”红利正在广泛释放。截至2023年11月末,当地金融机构已对736个信用村开展“整村授信”,覆盖率超过78% ,“整村授信”授信金额243亿元,实际用信78亿元,同比增长69.57%。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引导全市金融资源向信用村倾斜,村民在贷款手续、额度、利率等方面拥有更多便利,切实感受到守信带来的荣誉感、幸福感。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要抓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键载体。截至2023年12月20日,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依托“农融通”完成对全市近4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采集更新,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实现信用建档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提出“整链授信+产业振兴”工作思路,指导金融机构将“整链授信”信贷服务传导渗透至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支持,精准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

铁岗宏亮木工艺品加工厂的王先生在龙门县龙潭镇经营一家竹木工艺品加工厂,当地的竹木加工业已列入省“一乡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就近形成产业链,竹木种植、采伐、加工、销售等均可在本镇完成。2023年上半年,由于生产节奏快,不少企业面临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现在贷款比以前简单多了,邮储银行指导我通过手机简单完成企业信息认证和人脸识别后,很快就获得了信用贷款。”王先生表示。

邮储银行龙门县分行零售金融部经理对此解释说,“王先生是我们行推进‘整链授信’服务的链上客户,在了解了他的实际经营规模和资金需求情况后,我们结合客户的上下游情况和信用情况调查,在两天内就成功发放18.6万元线上‘竹木贷’信用贷款。”除了加工环节,邮储银行惠州市分行还对竹木种植农户、销售企业进行授信,通过“整链授信”模式使信贷支持“链条化”、授信对象“批量化”、办贷流程“线上化”,促进乡村竹木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12月20日,全市金融机构推出的竹木贷、蚝宝贷、茶园贷、真猪贷等涉农行业特色信贷产品超过30种。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牵引性工程,金融活水的注入对园区建设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是惠州市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方海(广东)海洋牧场有限公司是其中最大的实施主体。为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指导惠东农商银行着力破解海洋牧场前期投入大、期限长、融资难等问题,积极探索实施“整园授信”,以信用方式和优惠利率为其授信1300万元长期贷款,支持一方海公司打造粤港澳深水网箱生态产业园,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吸纳转业渔民500人,直接拉动就业1000人以上。

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立足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引领,通过持续做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与惠州市16个有融资需求的产业园签订“整园授信”合作协议,授信金额17.55亿元,签约园区覆盖率达89%。

山东龙口:“信用乡村”唱响发展“合奏曲”


近年来,山东省龙口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积极开展“信用乡村”创建,以信用助力农业健康发展,将信用深度嵌入百姓生产生活,全域唱响乡村发展“合奏曲”。

“消费者只要打开微信扫一下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草莓的生产管理过程、检测过程、生产信息等,‘承诺达标合格证’让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更信任、更放心。”日前,在龙口市西吴家大源果蔬专业合作社,该社负责人邢晋华说。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成为农产品的诚信“身份证”,也成为该市社会信用体系创新应用的缩影。

近年来,龙口市农业农村部门在推广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的过程中,升级推出“可追溯承诺达标合格证”,将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信息与承诺达标合格证相结合,创新构建监管部门与消费者双向溯源的“证信融合”模式,实现了“服务+监管”“全线加码”。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长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龙口市指导全市1400余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完成信息归集,实施信用动态评价,制定出台分类监管办法,为评定的AA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免费发放可追溯承诺达标合格证,以可靠的“信用身份”提高产品附加值,助力其打响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将合格证应用情况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免费农残监测等服务相结合,让学员感受到“证信融合”带来的红利,达到良好的信用激励效果。

今年春节前,龙口市为投入使用的村居“信用超市”集中发放物资,为乡亲们送上诚意浓浓的“年礼”。在市级配套基础上,该市镇村两级通过财政支持、集体收入、爱心企业捐赠、商超合作等途径,进一步丰富“信用超市”物资,实现常态化运营,为群众提供品类丰富、更新及时的兑换物品。

依托“信用超市”,该市各村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兑换奖励活动,自创“信用存折”“积分兑换劵”,为积极参与村居集体事务的居民送上“信用福利”。同时,各村居推出“长廊信用议事会”“村庄自治红黑榜”等治理模式,持续拓展信用融合覆盖面,形成了“信用+网格化治理”“信用+志愿服务”“信用+人居环境”等“信用+”特色品牌。2023年,全市各村居、社区共组织开展集中兑换活动18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9万余人次。

这几年,龙口市芦头镇庵夼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旅游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可由于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每到秋收时节,合作社就面临着水果没人摘、摘了运不出去等难题。该村“两委”将村民福利与信用挂钩,除70岁以上老人的福利不变,其余全部转化为“信用基金”,谁付出的劳动多,谁的信用积分就高、得到的福利就多,村民参与集体事务的主人翁意识被调动起来。

龙口市将信用体系建设植入乡村沃土,将信用纳入村规民约,以信用服务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以信用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持续为乡村振兴聚势赋能。该市建立了“村级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信用议事会—信用信息采集员”三级信用管理体系,结合网格化管理,将社情民意收集、特殊群体服务等作为信用管理要素,让基层治理有精度亦有温度。目前,该市已有300多个村居实行信用管理,选树5000余个诚信先进典型,“信用有价、守信受益”成为健康文明新风尚。

新疆伊犁:金融支农 信用惠农


人民银行伊犁州分行充分发挥基层央行职能作用,持续探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新路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维信用画像”,形成“征信+信贷”业务模式,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夯实工作保障体系,构建多方联动协调机制。组建调研组深入兵地涉农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调研,走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磋商定期推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等事项。建立人民银行、农业农村局、涉农金融机构三方沟通联系反馈机制,定期向涉农金融机构推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发挥信用评价在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方面的作用。截至目前,“一对一”对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71家、家庭农场15730家,实现“一对一”对接培育覆盖率100%。

统一评定指导标准,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坚持“金融支农 信用惠农”工作目标,组织召开农村信用体系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项进行研究论证。制定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创新推出覆盖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定的央行指导标准。指导涉农金融机构按照农村地区环境特点,分县市、分地区“一对一”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符合条件且有信贷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评尽评。截至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覆盖率100%。

创新农业融资产品,拓展信用评定运用效果。加大对信用评级结果的综合运用力度,将评级结果与涉农金融机构共享,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结果的综合效应,以信用建设促进信贷投放,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评定结果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信贷倾斜,深挖地区农业、畜牧业产业优势,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创新“玉米贷”“甜叶菊贷”“棉花贷”“水稻贷”等多个涉农融资场景等多种农业产业。截至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39.92亿元,信用贷款余额2.35亿元。

(本文刊于2024年3月刊
《中国信用》杂志)

END


文:贺博
责编:岁正阳
审核:孟佳惠
政审/终审:薛秀红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查看

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让信用成为公共资源交易“硬通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信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