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发动贸易战,特朗普所图甚大!澳大利亚此时端着中国饭碗又砸中国锅!华春莹怒怼:美国脆弱到如此地步了吗?

2018-04-22 政策最前沿

1、特朗普发动贸易战 他的意图绝没那么简单


"这样的制裁使公司进入休克状态。"今天下午,中兴董事长殷一民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为期7年。四天后的今天,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兴终于正式对外发声,言语间尽是无奈。尽管在发布会的最后,殷一民表示有信心度过危机,但当下,中兴上空弥漫的无疑是大片的阴霾。就在中兴发布会前约一个小时,美国再度发声,称对中兴的禁令目前毫无协商空间。

其实,不仅是中兴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针对中国经贸问题已经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其中不少让国人觉得难以接受。那么,如何理解美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向?多番在贸易问题上"找茬"又出于何种目的?

读一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曾志敏的这篇文章,你可能会有更多收获。

要探讨美国对华贸易问题的根本态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美国对华整体策略究竟是怎样?

而最近,有业内人士担忧,美国传统对华接触战略面临深刻变化,美国精英阶层对华战略判断可能已经发生了重大消极转变,中美间爆发"新冷战"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意图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显然不只是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而是要通过经济对立形成对中国经济遏制的绝对优势,尤其要遏制中国在关键科技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潜力,逐渐消耗中国在经济上的国力。因此,我们看到,此次美国对华贸易战肇始于针对技术转移、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领域问题的"301条款"调查。可以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美巨额贸易赤字成因复杂,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中国,明显不合适。综述相关研究发现,大概有四个因素:

第一,中国是全球产业链诸多制造业的最终集散地。很多产业链上游的国家,会选择将零部件输入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国,由中国加工完成后再输往美国。这其中涉及贸易价值核算的问题,如果去除掉"中间产品"的价值,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将显著缩减。

第二,美国政府选择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众所周知,高科技产品出口能够创造大量利润,但美国政府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却愈演愈烈。其背后的意图显然不简单。

第三,美元长期保持坚挺。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优势地位,美国长期是全球资本流动的理想避风港,甚至吸纳了全球近半数的净资本出口。这就促使美元长期保持坚挺,实际上也就不可避免地使美国出现贸易赤字。

第四,中国整个服务业开放程度远低于制造业。因此,人们大多关注中对美的商品贸易顺差,而容易忽略中对美的服务贸易逆差。其实,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在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2016年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占整个美国GDP的比重是处于下降趋势的,货物贸易逆差占美国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6%以上,下降到如今的4%。现在特朗普把双方的贸易问题提高如此程度,大做文章,显然是别有用意。

行动

从近期动作来看,美国正动用一系列的组合拳,大力巩固它位于全球科技创新经济制高点的地位,全面延缓中国在关键科技创新领域的步伐。

第一,关税矛头指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征的关税覆盖该战略所辖的十大高科技产业,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新能源装备等;

第二,限制中国通过收购美国企业获取高新科技。特朗普的总统备忘录明确要求美国财政部限制中国对美投资。这一举措可能和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的,外国在美投资审查委员会改革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中国对美投资的审查范围和力度;

第三,美国对中国吸纳高科技人才的国家战略如"千人计划"等非常警惕。FBI通过一系列近乎"无耻"的手段,严厉打击华裔学者和留学生,通过在美国学习工作"窃取"核心技术的所谓"间谍"行为,同时加强对高端人才的争夺。可见,美国对付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手段,是一个系统化的打击计划。

差距

为什么美国现在把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问题看得如此严重?这可能跟中美在高科技领域投入上的激烈竞争,以及日渐缩小的差距有关系。

通过下图可以看出,中美研发投入近年来越来越接近,中国在最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有可能在今年就达到美国的两倍。

不过,需要清醒地看到,尽管中国在科研上的投入越来越多,中美之间的科技实力差距仍然巨大,尤其是在原创性和前沿领域。比如,近期一些文章指出,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掣肘整个中国制造的发展。这有夸张之处,不过也深刻说明了中美的差距。而在航天领域,中国竭尽半个多世纪之力,至今还没造出一个成熟可靠的核心机,难以匹及波音737。

再看企业收购的情况。美国今年以国家安全为由,多次否定中企收购美国半导体企业。华为和中兴为什么现在特别紧张?因为很难从美国,甚至欧洲拿到想要的前沿技术。上个月新加坡博通公司收购高通案,美国政府也以担忧高通被收购后,华为会取而代之成为5G无线标准的领导者的理由,否定了这笔收购。

原因

那么,进一步看,为什么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如此之强?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前段时间,特斯拉公司的老总马斯克发射Space X,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个民营企业,完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没法实现的猎鹰重型火箭发射任务,不可谓不让人惊叹。

而马斯克之所以取得此番成绩,其实也与美国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关系。

通过搜索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与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的官方网站,可以发现,这种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NASA借助科研人员相互流动,为Space X提供了不竭的知识来源和技术支持;二是为Space X提供难以独立建设的试验场所和发射场地;三是通过外包航天发射的合同,来帮助Space X实现资金周转。

与此同时,Space X也为NASA提供了正向反馈,包括通过商业化运作航天发射,压缩发射开支;企业决策周期短且灵敏度高,可以快速实现技术的转化运用;还有实现实验及发射数据共享,为NASA自身项目提供必要知识支持等。

当然,Space X只是美国科技产业的一个缩影,其折射的则是,美国军民融合内在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就先后颁布"联邦技术转移法案"、"12591号行政命令"和"国家技术转让竞争法",为联邦实验室向企业实施技术转让和商业化提供了系统化的法律依据。事实上,从1980年的拜杜法案一直到现在的38年中,美国政府几乎每平均两年就出台一个推动创新的法案,为整个国家的官产学研体系、军民融合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体系。

应对

总结来看,当前应对美国对华贸易战,尤其要与美国竞争高科技领域的制高点,除了必要的回应措施以外,还是要认真地去学对方背后的真功夫。

因此,我们的基本观点就是,不能将眼光局限在贸易报复措施,而是要将贸易战置于如何加快促进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下进行通盘思考,尤其避免堕入军事竞赛,进而陷入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陷阱。

美苏冷战期间,军民融合的良好机制,极大促进了美国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但苏联的国民经济却陷入了崩溃境地。若国家不信任民营经济,一旦中美新冷战爆发,就可能促使国有资本全面侵入到国民经济的每个领域,进而可能严重抑制创新活力和经济效率,从而导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基于此,我们提出三个方面供参考。其一,必须旗帜鲜明地推动深层次的改革开放。"资本无国界"且无意识形态。中国需要通过进一步推动深层次的经济制度改革和市场开放(尤其是服务业)来吸引外国资本,消除贸易逆差产生的部分结构性障碍,创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舆论,以外压促进国内经济的深度转型升级。

其二,加快内生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以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战略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并且将战略性创新平台的布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打破限制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约束,探索更加自由灵活的创新激励机制。

其三,主要吸纳民营经济推进实施军民融合。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切实推动军民用技术的相互交流和转化,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

总而言之,中国确有建设创新型大国的决心和信心,不过,单有决心还不够。只有认识到差距,坚持对科研的投入,真正尊重科研、知识产权,中美之间的科技鸿沟才可能被填平。

华春莹:今天的美国已经脆弱到如此地步了吗?

针对有报道称,美国财政部正在考虑动用紧急权力法等措施限制中国在美投资,华春莹表示,苹果手机在中国随处可见,我们不觉得是威胁,但在美国一些人看来,如果有人买华为手机,就成了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事态。难道今天的美国已经脆弱到如此地步了吗?

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不能开错药方

问: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8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征收单边关税并非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必将严重损害基于规则的多边体系。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出席IMF和世界银行春季年会时敦促各国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应共同努力解决贸易分歧。中方对上述言论有何回应?

华春莹:我注意到李显龙总理在这篇文章中表示,贸易逆差问题是由国内原因引起的,当国内消费大于生产时,就会产生贸易逆差。贸易限制措施既不是造成贸易逆差的原因,也不是解决逆差的方案。中方一直认为,贸易不平衡问题当然要解决,但是不能找错原因,更不能开错药方。历史已经一再证明,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我们已经多次明确清晰和坚定地表明了中方立场。这是一场多边主义同单边主义、全球自由贸易同保护主义的斗争。国际社会应共同维护以自由贸易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系,共同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持续复苏。

中美关系处在十字路口望美方勿逆潮流而动

问: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19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可能支持某些企业进行间谍活动,以提高中企竞争力并促进政府利益。报告点名华为、中兴、联想三家中国企业。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华春莹:你提到“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称中国政府“可能”支持某些活动。又是“可能”?!

如果美方政策都建立在各种“可能”的无稽之谈基础上,这既极不负责任,也是极其危险的。

我刚刚看到了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他提到,近来他感到困惑,时常问自己,现在的美国还是他以前认识的那个开放、自信、乐观的美国吗?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今后中美关系怎么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双方选择以何种心态去看待自身、看待世界、看待不断变化世界中的中美关系。如果任由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支配我们,那么目之所及都是陷阱和阴谋。如果抱持更加积极和合作的心态,我们就能洞悉新趋势,抓住新机遇,并且将挑战化为机遇,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希望美国国内的一些人能够刷新他们的国际关系理念和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不是逆潮流而动。

美以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问:据报道,美国财政部正考虑采用紧急权力法和进行安全审查改革来限制中国在美敏感投资和公司收购。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华春莹:最近美国动作很多,一会儿指责中方强迫美国企业转让技术,一会儿又惊呼中国高科技领域发展威胁美国家安全,说到底是暴露了美方“只有我可以有,就不允许你有”的霸权心态。

必须指出,美方频频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美高科技领域贸易投资活动设限,显然是以国家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在中国,苹果手机等产品随处可见,我们不觉得是威胁。但是在美国如果有人买了华为手机,在美国一些人看来,就成了威胁美国家安全的严重事态。作为世界上头号强国和科技强国的美国,难道已经果真脆弱到如此地步了吗?

美方一方面要求中国更大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又以国家安全为由频频对中国正常贸易投资活动设限,不符合市场规律,不符合国际规则,也不符合美方一直挂在嘴边上的公平、公正和对等原则。大家看得都很清楚,美方之所以以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中国科技发展进步,实质是非常无理的经济和科技霸权行径。美方应当清楚,科技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而不应沦为某个国家推进霸权的工具。

去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30%。中国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步伐不会因为某些噪音和干扰而停滞。

党媒:澳大利亚端着中国饭碗又砸中国锅 不够厚道

4月18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公告,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铁道轮毂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此举距离美国宣布对中国产钢制轮毂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仅隔数小时。

此前一段时间,"中国渗透论"、"中国威胁论"等反华言论在澳大利亚政界及部分媒体甚嚣尘上。澳前驻华大使杰夫·拉比认为,目前两国关系处于近30年来最坏状态。

究其原因,澳大利亚对华战略的"分裂症"恐怕难逃其咎。端着中国饭碗,又砸中国锅,澳大利亚不够厚道。

亦步亦趋,对华敌意不减

近来,在对华"挑事"方面,澳大利亚紧跟美国,亦步亦趋,不止一次。

据悉,在美国"封杀"华为和中兴通讯这两家中国厂商生产的手机之后,澳大利亚国防部发言人日前证实,根据美国政府的警告,他们正在逐步淘汰这两个中国品牌的手机。

而在此前,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接连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及国防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澳大利亚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渗透论"的调门也明显提高。

2月底,在出访美国之前,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对媒体称,中国不是澳大利亚的威胁,"没有任何敌意"。然而,不少外媒认为,特恩布尔的表态并未改变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深深戒心。

英国《卫报》直言,特恩布尔虽然嘴上说着不视中国为威胁,实际却已引入一揽子防外国干涉法案。

澳《悉尼先驱晨报》称,特恩布尔暗示了自己看待中国的方式和特朗普类似,但美国似乎正在对华采取更加怀疑的态度。

澳大利亚此后的种种举动似乎应证了这一点。

3月,澳大利亚-东盟峰会在悉尼举行,这是双方自2016年以来举办的第二次峰会,也是澳大利亚首次举办与东盟领导人的会议。

虽然此次会议议题没有直接指向中国,但外媒普遍认为,澳大利亚此时拉着东盟国家开会,与中国不无关系。

《卫报》指出,东盟被澳大利亚视为对抗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军事、战略影响力的重要力量。

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在会前老调重弹,声称遵守国际法是处理地区冲突的关键,也被一些媒体解读为澳大利亚试图与东盟营造一个"应对中国安全挑战的战略同盟"。

忽左忽右,冷战思维作祟

"近段时间,澳大利亚国内正在进行补选,现任政府优势微弱,面临考验,华裔选票的重要分量让政府对所谓的'中国渗透'格外敏感;另外,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为'战略竞争对手',作为美国同盟,澳大利亚选择跟随,在安全互信等议题上与中国形成对立。"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这是澳大利亚最近反华调门提高的两个主要因素。

不过,澳大利亚对待中国并不全是"任性"。仔细观察,长期以来,在对华政策上,澳大利亚更多是处于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的状态。

中国社科院海疆问题专家、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鹏向本报记者具体分析了澳大利亚的"拧巴"表现:"一方面,澳大利亚在经贸领域高度依赖中国,并且需要通过与中国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亚太尤其是南太平洋地区的稳定秩序,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在安全、政治等议题上,澳大利亚往往追随美国等个别域外大国,在南海问题上挑动事端,同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正常海外合作。"

在这背后,实为澳大利亚既放不下中国饭碗、又忍不住砸中国锅的矛盾心理。

数据显示,2017年,澳大利亚80%的铁矿石出口中国。同时,中国还是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市场。英国广播公司指出,与中国等国的贸易顺差,是澳大利亚经济在近25年来持续繁荣的重要支撑。"澳大利亚希望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对其而言是战略性的。"王晓鹏说。

与此同时,自居为西方阵营的一员,澳大利亚既摆脱不了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又想在亚太尤其是南太平洋地区保持所谓的战略优势。

许利平指出,正是这样一种"心理分裂症",导致澳大利亚总是试图在经济和政治安全方面寻求一种平衡。英国广播公司更为直接地分析称,平衡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成为澳大利亚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中的最紧迫问题。

想要的太多,结果只能是心理失衡,最终什么也捞不着。

"究其根本,澳大利亚还是抱着一种冷战思维,无法正确看待中国正常的综合国力增长和海外影响力扩大,由此在外交决策方面出现偏差。"王晓鹏说。

互信互利,才是长久之计

在澳大利亚国内,刺耳的反华言论以及由此带给中澳关系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商界和不少学者的深深忧虑。

澳大利亚矿业大亨安德鲁·福里斯特称,联盟党、工党和绿党的反华言论使所有澳大利亚人付出高昂代价。上海澳大利亚商会主席乌多·多林直言,如果关系继续恶化,对企业没有好处。

在此之前,30名澳大利亚知名学者还发表致澳大利亚议会的公开信,呼吁各界停止所谓"中国影响力渗透"的争论,并要求澳政府推迟通过"抵制外国影响力"法案。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澳大利亚完全没有必要对中国抱有敌意或疑虑。

"现实情况是,中国在安全上并不对澳大利亚构成实质性威胁,也与澳大利亚不存在任何领土纠纷。"许利平指出,围绕安全等议题的炒作,无非是一些政党为了争取选票和支持的短见之举。

如果眼光长远,澳大利亚政府应该看清一个事实:长期执政的基础是民众支持,民众支持源自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这份获得感离不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澳大利亚统计局18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超越新西兰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国际游客来源国。澳大利亚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长乔博称,自2011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具价值的旅游市场,2017年中国游客在澳消费达到创纪录的104亿澳元。

"目前,除了经贸往来之外,中澳之间的人文交流也日益密切,这些都是澳大利亚难以割舍的红利。"许利平说。

"对澳大利亚来说,中澳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如果澳大利亚能够站位更高,定位更准,目光更为长远,那么双方存在的一些分歧就能得到有效管控和良好解决。"王晓鹏指出,中澳之间不乏对话协商的平台,关键在于澳大利亚能否站在一个正确的角度处理对华关系。

看待中国,澳大利亚真该收收杞人忧天之心,治治对华心理的"分裂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