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厉害了!中国航天!我禁不住向英雄致敬......

2018-04-26 新华社 政策最前沿

我叫中国航天,这是我的名片

 1 

个人简介

姓 名:中国航天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日期:1956年10月8日

常住地:酒泉、西昌、太原、文昌等

爱好:旅行、拍照、点窜天猴等

家庭成员:北斗、长征、神舟、夸父、嫦娥等

最爱的颜色:红、蓝、白

最爱的歌曲:《东方红》

座右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出生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旧址)

 2 

证件照


 3 


任职概况

本人自入职以来,经年坚守戈壁大漠,背负国家安全和航天探索的重任,克服穷人家孩子的不利条件,用算盘、铁皮、马粪纸、猫胡须当基础学习工具,融汇中西方知识和经验,自力更生、不懈探索,先后完成了“东风一号”“东风二号甲”“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等发射任务,将工作全面布局于航天发射场、航天运输系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测控、空间科学等项目,为铺向太空的中国道路不断探索前进。


 4 


成长相册


1956.10.8

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担任院长。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此展开。


1970.4.24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伴随着《东方红》的乐曲,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1975.11.26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29日,卫星按计划成功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1.9.20

“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将一组三颗“实践”二号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一箭三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86.2.1


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东方红二号实用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1999.11.20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新的重大突破。


2001.1.10

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飞船的系统结构有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新的提高。


2002.3.25

神舟三号发射成功,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02.12.30

神舟四号发射成功,除没有载人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2003.10.15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10.12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费俊龙、聂海胜在轨飞行115小时32分,首次实现“多人多天”载人飞行。


2007.10.24

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首次获得“全月面三维影像”。2009年3月1日,她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2008.9.25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首次搭载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太空漫步。


2009.10.1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0米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资料。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拓展试验展开。


2011.9.29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11.1

神舟八号发射成功,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


2012.6.16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搭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进行了自动、手动两次交会对接,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2012.12.27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区域性正式服务,是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013.6.11

神舟十号发射成功,搭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完成了世界第二次、中国第一次的太空授课。


2013.12.2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又称“玉兔号”月球车)组成。


2016.9.15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2016.10.17

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2016.11.3

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2017.4.20

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与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各项实验正在有序开展,中国航天正在迈进“空间站时代”。


2017.4.27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清了能源供给上的障碍。


2017.12.11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阿尔及利亚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甲子·新长征”的首次国际商业发射。


2018.1.4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20周年之际,11名曾经出征太空的中国航天员隆重举行重温入队誓词活动,表达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拼搏奋进的信心斗志。


2018.1.19

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这次发射是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继 “一箭四星” “一箭五星”连续发射成功之后,又一次多星发射的突破。


2018.2.2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2018——未来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嫦娥四号等航天任务的推进,2018年我国又迎来一个高密度航天发射年。我国航天员也进入紧张的训练阶段。近日从中国航天员中心获悉,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时代,航天员已全面开展空间站任务训练。



 4 



极简中国航天史

两弹一星”元勋群像

航天员群像

今天是中国航天日

感谢这些英雄们

筑造了整个中国航天史!

致敬!

链接阅读:揭秘“天宫”构成

在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在题为《走进新时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全面进入空间站研制建设的新阶段,并详细介绍了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构造、各舱段概况以及在轨运营阶段的规划。

周建平介绍,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TG),基本构型由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三个舱段组成,提供三个对接口,支持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来访飞行器的对接和停靠。三舱组合体质量约66吨,额定乘员3人,乘员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具备10多吨载荷设备的安装和支持能力,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具备通过维修延长使用寿命的能力,具备一定扩展能力。

核心舱命名为“天和”(TH),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负责空间站组合体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配置兼具气闸舱功能的节点舱和机械臂,用于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飞行器与其交会对接和停靠,接纳航天员长期访问和物资补给,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

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WT),备份核心舱部分关键平台功能,具备空间站统一管理和控制能力,配备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开展密封舱内及舱外载荷实验,配置实验舱机械臂对舱外实验载荷进行操作。实验舱Ⅱ命名为“梦天”(MT),用于开展密封舱内和舱外载荷实验,配置货物气闸舱用于载荷及设备进出舱。

据介绍,科研人员设计光学舱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可以实施天文观测和对地观察,能够提供与哈勃望远镜分辨率相当、视场大200多倍的天文巡天观察能力。光学舱可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维护维修和推进剂在轨补加。

太空交通方面,周建平说,未来由神舟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火箭共同构成空间站乘员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要用于航天员和部分物资往返空间站。由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火箭共同构成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主要为空间站上行运送航天员生活物资、推进剂、平台维修设备附件及消耗品、载荷设备等补给物资,下行销毁空间站废弃物,并可用于空间站姿态轨道控制。

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空间站以建设国家太空实验室为目标,着力开展科学前沿的创新性实验和应用研究,持续推动空间科学与技术进步,目前初步规划了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十几个重点应用方向。

在轨运营规划方面,为了使载人航天发展成果全面惠及经济社会,不断提升载人航天工程的综合效益,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营阶段,将充分吸纳商业力量,开展商业化应用活动,进一步开放近地轨道空间站设施,促进形成产业化的太空经济。

周建平说,我国空间站还将打造成为面向国际社会的、开放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将采用政府间合作、商业合作等多种模式,在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技术、空间科学与应用、航天员选拔训练、载人航天高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广泛开展务实合作,使之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老虎落马,揭秘官场的权色之路——查看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